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萍  陈蝉  蓝海云  吴世凤  梁慧  陈奇盛 《中国药师》2010,13(10):1492-149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ti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PBG、GHbA1ciHOMA-IR、CRP值均显著下降(P〈0.05),Fins、FCP、HOMA—β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与病程、FBG、PBG、GHbA1c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初诊12DM患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3.
邢丽岩  周福荣 《首都医药》2009,16(14):40-4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断Ⅱ型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5例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口服药物使用常规降糖药物,均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2h血糖(1h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结果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口服药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尽快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优泌乐25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及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2hPG、HbA1c、FPG、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FINS、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2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0,30,12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分别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β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状况,以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经过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而HOMA-β、△I30/△G30显著升高(P<0.001)。结论: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5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锐30治疗4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用稳态模型计算的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HOMA-IR)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0.3±2.8)d,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诺和锐30,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方法对初诊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2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稳定模型计算的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的变化。结果诺和锐30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HOMA-1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注射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及停药24 h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HbA1C、体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P2hPG、HbA1C、体质量、FINS、PI、PI/FINS、HOMA-β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与胰岛素组比较,FPG、体质量、PI、PI/FINS、HOMA-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质量,并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β细胞效果明显,降低P2hPG、HbA1c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降低FPG效果不及胰岛素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胰岛素治疗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采用4次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RI组)、依帕司他联合4次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RI +EP组),并进行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β)值.结果 RI组22例、RI +EP组23例均完成了治疗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MDA水平及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FINS、2 h INS、SOD水平及HOMA-β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RI +EP组的FINS、2 h INS、SOD及HOMA-β高于RI组,MDA低于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8、2.536、3.021、2.343、2.122,均P<0.05),FPG、2hPG、HbA1C、HOMA-IR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OMA-β与SOD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8,r2=0.783,均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4周,4周后停药继续观察半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2hC肽(2hCP),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治疗4周时血糖基本恢复正常,HbA1c明显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C肽以及HOMA-β明显升高,HOMA-IR明显下降,三酰甘油明显改善,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随访半年时,80%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20%血糖升高者多数仅需增敏剂或/及葡萄糖糖苷酶抑制剂即可满意控制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可迅速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恢复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长期稳定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尤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84-3486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CRP,并分析CRP与HOMA-IR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入组后在传统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FINS、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CRP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969,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PG、0.5 h PG、2 h PG、HbA1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5 h INS、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在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地特胰岛素组,各41例。门冬胰岛素组予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3个月,地特胰岛素组在门冬胰岛素组基础上予以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FBG、2 hPG、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降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且地特胰岛素组FBG、2 hPG、HbA1c、HOMA-IR较门冬胰岛素组低,HOMA-β较门冬胰岛素组高(P<0.01)。地特胰岛素组FBG、2 hPG、FBG+2 h...  相似文献   

14.
探讨我院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血糖状态下的胰岛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进行馒头餐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选取部分血糖控制好后的患者再次复查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用于评价个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HOMA-β,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将患者分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组和HbA1c≥10%组,了解两组之间的胰岛功能差异。HbA1c≥10%组的患者的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和2 h胰岛素(2hINS)值低于HbA1C﹤10%组;相关分析提示HOMA-β与空腹血糖(FBG)和HbA1c呈负相关,与FINS和2hINS呈正相关;以HOMA-β为因变量,以其他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β与FBG和HbA1c呈负相关,与FINS呈正相关。部分血糖控制后患者的HOMA-β明显较治疗前好转,与高糖毒性有关。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β值受损,并与FBG、2hPBG、FINS、2hINS、HbA1c相关;治疗后HOMA-β好转表明高糖毒性存在,提示胰岛素释放试验宜在血糖控制后进行,以避免假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0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溏(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盟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Ⅰ组)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Ⅱ组),每组各30例,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3次/d,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分别为(6.0±0.9) mmol/L比(5.4±1.1) mmol/L,(7.4±1.9) mmol/L比(6.6 ±2.3) mmol/L,(6.2±1.7)%比(6.0±1.9)%,(1.11±0.32)比(1.01±0.35),(5.23±1.63)比(5.46±1.41),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治疗后HOMA-β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2.8)d比(6.2±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 (6/30)比3% (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安全平稳控制血糖,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甘精胰岛素是使血糖安全达标的理想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功能及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OMA-β水平高于治疗前,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调节HOMA-β、HOMA-IR水平,提升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0mmol/L的35例住院初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及治疗血糖达标后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检测;对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HbAlc、OGTT各时点血糖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OGIRT各时点胰岛素(Ins)、HOMA-β和△I30/△G30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是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低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新诊断的30例T2DM患者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明显上升(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目标,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优泌乐25)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个月的优泌乐25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优泌乐25治疗后,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C肽的分泌、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优泌乐25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