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Budd-Chiari 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应用颈一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方法 30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静脉途径行近心端造影并留置导管作为穿通闭塞下腔静脉的靶标记,然后经股静脉途径应用房问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一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在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付信军 《当代医学》2009,(11):161-162
目的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应用颈-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方法30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静脉途径行近心端造影并留置导管作为穿通闭塞下腔静脉的靶标记,然后经股静脉途径应用房间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30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在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5例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肝静脉节段性阻塞2例,膜性阻塞2例,广泛性闭塞1例。5例均行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造影。采用经颈静脉途径,开通阻塞肝静脉。2例膜性阻塞的用硬质导管导丝顺行开通,2例节段性阻塞的用RUPS100肝穿装置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段下腔静脉,建立肝静脉—颈静脉导丝轨道,行球囊扩张成形或植入血管内支架治疗。1例广泛性闭塞,未行TIPSS。结果:5例患者,成功治疗4例,无严重并发症。3例实行了球囊扩张术(PTA),1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例复发狭窄,行再次治疗。结论:肝静脉型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应采用多途径穿刺联合破膜技术,在B超引导下可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只要开通一条足够大的通道即可恢复肝静脉系统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超长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及采用介入技术治疗本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B超及下腔静脉双向造影,下腔静脉病变段长度超过5cm的患31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7~52岁,平均32.4岁,阻塞段长度5~12cm(平均7.1cm),闭塞近远端压差21~29cmH2O,平均24.6cmH2O,所有病例先行下腔静脉穿刺术,观察穿刺术中造影情况。穿刺成功后,观察PTA时球囊压迹的变化,并对21例患行内支架置放术。结果28例患治疗获得成功,总治疗成功率为90%,其中27例患显示了下腔静脉双膜闭塞的影像学特征,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腹水缓解率为71%(22/31),腹水消失率为35%(11/31),闭塞近远端压差降至5~12cmH2O(平均8.4cmH2O)。结论双膜闭塞为下腔静脉超长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其治疗成功率与下腔静脉膜性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成功率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科治疗BCS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37例怀疑BCS的患者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xtracranial Manufacturing Stenting,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3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11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11/11),其中单纯PTA 7例,PTA+内支架植入术4例;26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6.1%(25/26),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9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7例,单纯PTA 14例,PTA+内支架植入术12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 cmH2O,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 cmH2O;术后随访1年再狭窄率为5%(2/37),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7例腘动脉及膝下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导丝顺行开通失败,同期采用经小腿远端胫后、足背动脉逆行穿刺引导导丝逆行开通闭塞段动脉,然后对病变段进行球囊扩张.术中经胫后动脉穿刺5例,经足背动脉2例.观察远端动脉逆行穿刺的成功率、闭塞段病变的逆行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踝/肱指数(ABI).结果 本组7例患者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均获成功,其闭塞段腘动脉及胫前或胫后动脉均获逆行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ABI由术前的(0.32±0.13)升至(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复发.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尤其是腘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如常规顺行开通失败,可采取小腿远端动脉穿刺逆行开通技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刘渠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重庆医学》2012,41(34):3655-3656,3689,3572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再开通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头颈部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再开通的诊治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其中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2例、锁骨下动脉起始端闭塞1例、椎动脉起始段闭塞1例。结果 5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血管再开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1年再次闭塞。结论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难度较大,操作技术复杂,但成功率较高,预后较好,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特发性肝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合并血栓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14例特发性肝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合并血栓的患者,均在局麻下经颈静脉途径联合经股静脉途径施行介入治疗,先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术,再对下腔静脉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血管造影示闭塞段位于下腔静脉肝后段至肾下段3例,位于肝下肾静脉上段11例,血栓位于下腔静脉内14例,蔓延至髂股静脉12例.治疗成功12例,下腔静脉全部开通,血栓完全溶解8例,部分溶解4例.不成功2例.8例患者平均随访(12±6)(1~36)个月,无血栓复发,下腔静脉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结论 介入治疗特发性肝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合并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流数字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72%,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53.3mmHg。经股动脉途径行球囊血管成形术4例,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双向造影支架打通狭窄或闭塞2例,PTA联合支架置入术4例。结果5例患者的腔内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获得改善,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22mmHg。1例腔内治疗失败,导丝无法打通闭塞段动脉。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1~19个月,无神经症状复发。结论采用腔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PTA和支架置入后其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单一闭塞性疾病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单一闭塞性疾病患者56例,按闭塞段分为腹主-髂动脉型17例、髂-股动脉型18例和股腘膝下动脉型21例。应用导管、导丝相配合钝性分离微夹层介入技术行闭塞管腔开通后球囊扩张,出现夹层行支架植入术。结果:经介入治疗后闭塞段开通46例(82.1%),闭塞段未开通症状无改善6例(10.7%),症状较术前加重4例(7.1%)。其中腹主-髂动脉型开通率(16例,94.1%)与髂-股动脉型开通率(16例,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型开通率高于股腘膝下动脉型开通率(14例,66.6%)(P<0.05)。闭塞动脉长度在5~10 cm的患者,腹主-髂动脉型开通率(9例,52.9%)和髂-股动脉型开通率(10例,55.5%)均高于股腘膝下动脉型开通率(7例,33.3%)(P<0.05),而前两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腘膝下动脉型未开通患者(7例,33.3%)闭塞两端血管侧支代偿血管(≥3支)总数(35支,平均5.00支)多于开通患者(14例,71.4%)侧支代偿血管总数(19支,平均1.36支)(P<0.05)。结论:介入治疗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下肢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下肢动脉闭塞位置、闭塞动脉长度和侧支循环建立丰富程度对开通闭塞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柏-查(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且治疗较为困难,原因是下腔静脉肝段或[和]肝静脉阻塞,造成肝和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即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病死率高,疗效欠佳。随着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支架术的广泛应用,为治疗本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1992年5月-1997年4月,我们对18例各型柏-查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下腔静脉成形支架术。经平均10个月(4-16个月)的随访,开通率100%,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本文着重对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特征表现.方法收集经B超、CT及MRI等影像诊断并接受介入治疗的8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5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2例为肝静脉阻塞型,1例为混合型.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通过B超、CT及MRI等影像手段联合检查能明确诊断,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郑卫华  庹艳红  代芬  雷红卫 《医学综述》2014,20(21):4023-4024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CS)伴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ICS经左侧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可见左侧髂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有侧支循环形成。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段并成功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造影示左侧髂静脉恢复通畅,侧支循环减少或消失。患者左下肢肿胀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操作方便且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直视下根治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三种根治性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统计直视下BCS根治术的42例资料。隔膜切除或病变的下腔静脉段切开,心包片扩大成形17例;闭塞或狭窄的下腔静脉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23例;肝静脉流出道成形,同时行肝静脉至右心房的下腔静脉入口处人工血管间置移植2例。结果:因术后并发症死亡2例。复发4例,均为心包片扩大成形术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其血流的变化。方法:对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85例B-CS其下腔静脉狭窄52例,闭塞9例;肝静脉狭窄102支,闭塞61支,其肝静脉间均见多条侧支血管;肝静脉血流经侧支血管流入未闭的肝静脉或经肝尾叶静脉及其他扩张的静脉分流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闭塞时血流亦可逆向分流入肝静脉。结论:肝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及肝静脉间侧支血管形成是B—CS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依据其特征性异常血管的病变类型、阻塞部位、梗阻程度和范围、侧支循环径路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准确诊断B-CS。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的疗效.方法 以80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为对象,运用导丝导管交换技术通过上腔静脉狭窄段,以猪尾巴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狭窄段近端或远端行上腔静脉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长度,狭窄程度及是否合并局部血栓形成,直接置入支架或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后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开通的临床资料.应用导丝、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或经桡动脉逆行穿刺进行开通.结果:13例全部开通成功,其中8例经股动脉开通,5例采用双向开通,13例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术后管腔狭窄程度降低至(14....  相似文献   

18.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属于BCS的一种疑难、复杂类型,由于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后存在造成血栓脱落并导致肺栓塞的可能[1],曾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我们对本院7例合并下腔静脉内长段  相似文献   

19.
陈军  胡建平  侍继东 《吉林医学》2011,(33):7136-713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就诊的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4例球囊扩张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10个,1例长段闭塞穿刺未能成功经过比较下腔静脉压力,病灶两端压力差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腔直径手术后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与外科手术相比,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布加综合征147例,并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彩超显示147例中下腔静脉通畅17例,膜性狭窄55例、膜性闭塞48例,节段性狭窄1例,节段性闭塞26例,其中合并血栓20例。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相比彩超定性诊断符合率98.64%,准确率94.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