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要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部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并发DVT,6例同时出现DVT与PE。12例DVT的发生为单侧肢体患病,超声检查可以证实,早期抗凝治疗顺利出院;7例PE患者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血气出现改变,6例D-二聚体呈现阳性,5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异常,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后7例顺利恢复。结论:提示DVT的高危因素是手术创伤、恶性肿瘤、长久卧床和血液高凝,应早期治疗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治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病例资料。结果病例随访至2011年6月,2例患者患肢较健侧肿胀,站立时有静脉曲张,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病人因素、手术、解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围手术期应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由于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故对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15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好发于左下肢 ,西方国家报道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而我国仅为2 .6 % [1 ]。笔者总结了 1990~ 2 0 0 0年 16例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 ,并就其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对照组为随机抽取 32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照组与血栓组年龄、麻醉、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分别对血栓组的体重、输血情况、红细胞压积、术式、全身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 (用χ2 检验取 P=0 .0 5为显著性水平 )。1.2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20例病例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护理干预的全过程,总结并修订专科护理常规.结果18例治愈,进行2-5年随访无复发,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干预是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DVT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7.
<正> 1995年10月~2002年10月治疗下肢骨折并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2岁,平均50.5岁;髋臼骨折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10例,股骨髁部骨折5例,浮膝2例,踝部骨折1例;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抬高患肢,给予抗凝、溶栓、扩容等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痊愈出院。治疗时间2周 ̄6周,平均28天。结论中老年、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经过临床用药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对于高危人群均应在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与护理,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髋部术后病人常发生患肢肿胀明显认识不足。我们的实践认为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DVT)。近年来 ,我们用抬高患肢 ,活血化瘀 ,对症处理 2 2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右下肢 14例 ,左下肢 8例 ;年龄 46~ 86岁 ,平均 6 8.5岁 ,全部为髋部骨折术后病人 ,其原因为静脉曲张 (9/ 2 2 ) ,心梗、心衰、房颤 (4 / 2 2 ) ,肿瘤(含瘤样病变 ) (4 / 2 2 ) ,肥胖 (3/ 2 2 ) ,营养不良 (1/ 2 2 ) ,其它(1/ 2 2 )。三翼钉内固定术 8例 ,全髋置换术 5例…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9例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并对其早期诊断、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55岁.因恶性神经鞘流行左侧阔韧带、膀胱恶性神经鞘瘤切除及左附件切除术,术中出血800 ml,输血600 ml,术后予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第1天患者即感左侧髂棘水平以下肿胀,术后第2天测量左大腿周径46 cm,右侧大腿周径38 cm,左下肢张力较右侧高,足背动脉搏动好.深静脉通畅试验示:左下肢深静脉回流受阻.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16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尿激酶4万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另予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患侧下肢抬高.术后1周余左下肢肿胀减退,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4.
王翠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57-165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于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1].妇科腹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达到7%~45%[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合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下肢水肿消退情况在2周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恢复较快、较早,肺栓塞及致残率的发生机会减少。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以往常用静脉滴注溶栓剂的方法 ,小剂量效果不明显 ,加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介入溶栓、血栓清除、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介入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对治疗本病和防止肺栓塞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报道 15 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处理 ,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5 6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85例。年龄 33~ 82岁 ,平均 5 7岁。病程 1d - 4 .5年 ,其中 1周 - 2月 10 6例 ,占 6 8%。全部病例均经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或静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17.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我院下肢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下肢手术52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4例.发生率6.48%,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水平。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年增多,可以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或形成静脉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屡见不鲜,故预防及早期诊治剖宫产术后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下腹部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呈日益上升趋势,特别是并发肺栓塞,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例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