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放室间质控品考核是国内外检验室间质评的常用方法 ,其目的是回顾性地了解各血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各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proficiencytesting ,PT)。为此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做好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1] 。浙江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全省 39个采供血机构建立和健全了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室内质量控制 (IQC)、室间质量评价 (EQA)及全面质量保证 (TQA) ,并于 2 0 0 1年度采用发放质控物调查和血液质量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要求各实验室在做好室内质控 ,达到良好精密度[2 ] 的基础上参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各实验室间差异,发现各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1,2],本中心从2002年起,连续3年对全区38家采供血机构(包括中心血库和单采血浆站)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现将室间质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室间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发放质控物与派观察员现场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2,3],前者为每年按季度4次发放质控品,后者则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派员携带质控品到实验室,制定采用常规方法检测规定的一组标本,进行评价。1.2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的…  相似文献   

3.
室内质控的主要工具--质量控制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质量保证的要求 ,将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三个阶段 ,其中分析阶段的质量管理 (即通常说的“室内质控”)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阶段。每批检验结果出来后 ,各临床实验室都规定有对检验结果的复核制度 ,这对保证检验的质量十分重要 ,但这不同于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这种复核制度是一种“事后检查” ,通过检查来判断检验结果可否发出 ,但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检测过程中是否都在控制条件下进行 ,“事后检查”就无法保证。一旦检测过程发生了变化 ,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不可靠 ,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设计并改进质量控制的个性化方案,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验、学习、探索,并先后在Beckman LX20和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实践、分析、总结.结果 在生化质量控制中,试剂及其校准物的选择;溯源性的分析;检验结果一致性、可比性及线性检验;质控规则及选择方法的探讨等方面都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之处.结论 生化室应有自己适用的质控方案,应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又能找出检验过程中不满意或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持续的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15-2016年参加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全国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结果,用Z分数质控图进行汇总,以监测室间质量评价效果,指导室内质量控制,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方法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回报的成绩,计算出每一次结果的Z分数,两年累计20次,用Excel 2007作Z分数质控图,并运用Westgard多规则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结果 Z分数质控图能发现室间质量评价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对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有指导作用。结论 Z分数质控图与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判断误差的性质,要做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首先要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保证胆固醇检测满足室间质评质量要求的操作过程规范。[方法]从分析和临床质量要求可导出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质控的常规操作过程规范。使用分析“总误差”模型和临床“决定性区间”模型提供了可比较的规范。[结果]对这些模型的研究表明对胆固醇检测过程的恰当设计既可满足室间质评的分析要求,也满足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临床要求。为了提供检出导致超过室间质评分析要求的系统偏移90%的保证,胆固醇检测过程的操作过程规范是允许变异系数≤2%,允许的偏倚≤1%,以及13S,12.5S,或12S/22S/R4S,每批两个质控测定值的质控方法。[结论]对所有定量检测项目均能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允许不精密度、不准确度的评价和质控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来检验科血凝项目质控的在控经验,分析其失控原因,进而探讨凝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依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血凝质控品的检测要求对每一批次的质控品进行标准化检测,将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结合室内质控及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总体成绩较好,2009年两次室间质控总成绩分别是90%、95%,2010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2011年总成绩分别是95%、95%,2012年总成绩分别是100%、85%,2013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结论坚持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以及保证做到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血凝检验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应从质量控制到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院检验科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虽然晚于综合性医院,但到目前为止检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检验质量与实验前、中、后的多种因素有关,与管理因素和技术条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仅仅依靠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是远远达不到质量保证要求的。检验质量仍然是检验工作的主题,质量保证已成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检验科必须做到从质量控制到质量保证,全面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对3年来参加Beckman-Coulter公司的实验室间质量保证活动(Inter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IQAP)结果进行回顾,对本室的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对室间质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品管圈督导小组,宣传学习,组织培训,逐步试点,全院推广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让护士从中享受到品质改善的成就感,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办法,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与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双轨制管理新模式,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江苏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种软件资料,质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督查。比较质控改进前后护理质量情况。结果2011年护理质量检查中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护理文件书写及功能科得分分别为(98.5±0.5),(94.5±0.6),(96.6±0.3),(98.4±0.4),(99.4±0.2),(98.8±0.3),(94.8±0.3)分,均明显高于2009年的(92.5±0.5),(90.5±0.5),(91.5±0。3),(90。4±0.2),(96.4±0.3),(95.5±0.3),(9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456,17.741,36.062,53.666,24.962,23.335,18.007;P〈0.01)。结论进行护理质控改进,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0件手术室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250件/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和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清洗达标率(99.60%)和外科医生的满意率(100.00%)均高于参考组(95.60%、94.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中手术室器械使用品管圈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保证器械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s/40.6s/8^x-/21.6s和13s/4ls/10^x-/22。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及性能,以提高误差的检出能力。方法应用常用的13。/4I,/10‘/22。多规则控制方法和修改的12.5~/40.6B/8。/21.6。多规则控制方法分别对tiBsAg、HCV抗体、H/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获得的控制数据进行检验,比较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对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结果12.5/40.6s/8。/2l-6g多规则控制方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7.69%、4.54%、8.33%、9.04%;135/4t,/10^x-/22g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0、0、2.38%、4.22%。结论变异系数小于15%时,12.5s/40瓜/8’/2I幽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高于13s/4I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可用于误差较小时需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的质控情况;变异系数大于15%时,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凤凤  王薇  王治国 《检验医学》2014,29(9):982-986
建立可靠的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有助于临床实验室明确其检验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临床检验差错主要存在于检验前和检验后阶段,但目前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外阶段的因素关注甚少。我国质量指标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已有少数国家建立了检验外阶段的质量指标,但无论国内或国际水平而言,关于检验全过程常用术语及通用质量指标的采纳建议仍未达成共识,这对质量指标的建立和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实现质量指标的一致化是很紧迫的。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is traditionally interpreted against predefined control limits using multi-rules or ‘Westgard rules’. These include the commonly used 1:3s and 2:2s rules. Either individually or in combination, these rules have limited sensitivity for detection of systematic errors. In this proof-of-concept study, we directly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moving average algorithms with Westgard rules for detection of systematic error.MethodsIn this simulation study, ‘error-free’ IQC data (control case) was generated. Westgard rules (1:3s and 2:2s) and three moving average algorithms (simple moving average (SMA),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WMA),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EWMA); all using ±3SD as control limits)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false positive rates. Following this, systematic error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baseline IQC data to evaluate the probability of error detection and average number of episodes for error detection (ANEed).ResultsFrom the power function graphs, in comparison to Westgard rules, all three moving average algorithms showed better probability of error detection. Additionally, they also had lower ANEed compared to Westgard rules. False positive rate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moving average algorithms and Westgard rules (all <0.5%).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MA algorithm was comparable to the weighted algorithms forms (i.e. WMA and EWMA).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an SMA algorithm on IQC data improves systematic error detection compared to Westgard rules. Application of SMA algorithms can simplify laboratories IQC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护理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采用品质圈(QC)活动方法和步骤,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继而实施对策,评价效果,建立制度。结果 随机抽查100份病历,缺陷处从活动前417处降至活动后83处。结论 通过QC活动使护理人员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法律知识、病历书写规范、医德医风、专业技能培训,自觉遵守质控奖惩办法,从而达到“有错则改”的目的,确保了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优质护理服务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31个护理单元从规章制度、护理文书、人力资源、护士整体素质、基础护理、评优评先等方面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病人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推动医院护理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