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妊娠相关VTE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避免患者发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但妊娠妇女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其治疗具有独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近期指南及相关研究,针对妊娠相关VT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以期...  相似文献   

2.
<抗栓与溶栓治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于2008年6月在CHEST出版,该指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评论性综述,对得到的临床证据进行分级,对抗栓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  相似文献   

3.
妊娠与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静脉血栓栓塞 (venousthromboembolism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 0 5‰~7 0‰ ,现已成为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妊娠期凝血机制的改变已众所周知 ,目前妊娠合并VTE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已有了很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一、妊娠合并VTE的病理生理育龄妇女中 ,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VTE的发生率约高 5倍[2 ] 。静脉…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类可能危及母亲生命的严重疾病。孕期特殊凝血状态致其在妊娠期易发。其临床表现差异性大,有一定的隐匿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静脉超声和静脉造影。应加强对高危妊娠妇女的筛查和预防,对于已形成血栓的患者加强抗凝治疗以及围产期、产褥期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9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为VTE孕产妇的临床资料74例作为病例组,1∶3匹配选择222例非VTE对象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应用成组t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产褥期孕产妇VTE发病率高,好发于下肢静脉血栓(71.62%),深静脉血栓主要症状为肢体肿胀(71.62%)、疼痛(43.24%),而肺栓塞者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4.86%),少见胸闷、咳嗽(2.7%)。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 1.895,P=0.022)、VTE病史(OR 2.145,P=0.044)、静脉曲张(OR 6.559,P=0.010)、制动(OR 2.293,P=0.004)、胎死宫内(OR 3.509,P=0.020)、急诊剖宫产(OR 4.824,P=0.001)、择期剖宫产(OR 2.916,P=0.01)及多胎妊娠(OR 2.225,P=0.009)为我院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妊娠相关VTE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院内妊娠相...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n P  Dong DN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2):911-9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发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20例妊娠合并VTE患者均为妊娠期发病,发病孕周<12周6例(30%),孕12 ~28周7例(35%),>28周7例(35%).20例患者中发病1周内就诊12例,≥1周就诊8例.(2)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中18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l例为DVT合并肺栓塞(PE),1例为PE.19例DVT患者中16例累及左下肢,3例累及右下肢,均为突发性下肢肿胀、疼痛.19例DVT患者中17例患肢周径较健侧增粗,平均增粗>(4.0±0.5)cm;12例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9例DVT患者均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9例DVT患者的静脉血栓类型为中央型7例,周围型2例,混合型10例.(3)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抗凝,终止妊娠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钠,两者至少有3~5d重叠用药时间,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PT-INR)在2.0~2.5之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对于DVT患者,若规范抗凝时间<30 d,建议分娩或流产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IVCF);若规范抗凝时间≥30 d,产后24h重新开始规范抗凝治疗;对于血栓稳定、无新发PE者于放置IVCF后12 d内取出IVCF.(4)溶栓治疗: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尤其是分娩前.对于PE患者,终止妊娠后可考虑使用.对于大面积PE患者予以大剂量溶栓,应用尿激酶每天600 000 U连续静脉滴注3d.(5)临床结局:20例VTE患者中,19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例患者置入IVCF,均于术后12 d成功取出IVCF,未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缓解,2周后患肢肿痛基本消失,患肢周径较健侧差异在(2.0±0.3) cm.维持至晚期妊娠的18例患者中,行抗凝治疗的17例患者产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剖宫产分娩10例(50%,10/20),经阴道分娩8例(40%,8/20),新生儿无畸形,10分钟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院后随访1~24个月,2例周围型DVT患者的腓肠肌静脉血栓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消失,余17例DVT患者的静脉血栓没有蔓延,肢体症状无反复.2例PE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症状性PE,无出血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是安全有效的,妊娠合并VTE并非终止妊娠的指征,不需要常规使用溶栓治疗.应严格掌握放置IVCF的指征,必要时行可回收IVCF置入术以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妊娠和产褥期VTE患者。根据VTE的发生时机,分析妊娠和产褥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年龄为(30.9±5.2)岁,20例(24.7%)年龄≥35岁。妊娠期患者41例(50.6%),产褥期患者40例(49.4%)。产褥期发病的患者中,34例(85.0%)发生在产后30 d内。(2)VTE首发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肿胀[43.4%,33/76,剔除5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和疼痛(28.9%,22/76),以急性发病为主。血栓范围以周围型为主(61.8%,47/76),其中妊娠期患者多为周围型(80.0%,32/40),而产褥期患者以混合型为主(44.4%,16/36,χ^2=13.417)。血栓部位主要是下肢深静脉(74.1%,60/81),其中妊娠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较多(87.8%,36/41),而产褥期DVT合并PTE较多(30.0%,12/40,χ^2=7.961)。累及静脉以肌间静脉最多(72.4%,55/76),其中妊娠期患者主要累及肌间静脉(85.0%,34/40),而产褥期患者累及肌间(58.3%,21/36)、股(58.3%,21/36)、腘(50.0%,18/36)、髂(47.2%,17/36)、胫(44.4%,16/36)和腓(38.8%,14/36)等多条静脉。(3)占比例最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35岁(24.7%,20/81);其次是抗凝血酶缺乏(23.5%,19/81)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0%,17/81)。不同危险因素在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1029(639~1778)与619(355~1117)μg/L,Z=-3.336,P<0.001]。(4)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抗凝治疗。24例患者(29.6%,包括妊娠期5例,产褥期19例)因血栓范围广泛而行溶栓治疗。住院时间为(7.3±2.1)d。(5)41例妊娠期VTE患者中,治疗后9例(21.9%)选择引产,其余32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包括26例剖宫产,6例经阴道分娩;8例(25.0%)为早产儿,1例(3.1%)为巨大儿。结论孕产妇相关VTE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0 d内。其中产褥期VTE累及静脉多、血栓范围广。对于年龄≥35岁、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要尤其警惕VTE。妊娠期VTE可能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8.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包括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的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疾病,由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组成的PA-VTE是发达国家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效、便捷的风险评估模型评估PA-VTE的发病风险并进行分级预防是目前多个国家推荐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国医学水平、经济发展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各国相继开发风险评估模型或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国家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改良,进而对妊娠期及产褥期VTE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估,并实施相应的血栓预防策略。通过回顾国内外的PA-VTE风险评估模型,旨在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孕产妇的VTE防治指南提供依据,为产科医务工作者制定出适合我国产科人群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遗传性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妊娠妇女进行相关危险度评分,D-二聚体和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实验室检测等,有助于该病的临床预测和诊断。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实施血栓切除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1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16例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配对t检验比较VTE患者(病例组)发生VTE前与正常孕妇(对照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差异. 结果 收治的16例VTE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肺动脉造影确诊,5例(31.2%)发生于妊娠期,11例(68.8%)发生于产褥期;2例(12.5%)继发肺血栓栓塞;≥35岁者6例(37.5%);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12例(75.0%).病例组发病前红细胞压积为0.29±0.06,低于对照组(0.3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但组间凝血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抗凝、手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15例VTE患者恢复良好出院,1例继发肺血栓栓塞患者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在抗凝治疗后仍持续性休克,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后行溶栓治疗,但出现持续呼吸道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产褥期较妊娠期更易发生VTE,筛查VTE的实验室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抗凝是VTE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有VTE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治,以减少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疾病(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的49例PA-VTE病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非PA-VTE病例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在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PA-VTE发病危险因素中的差异;利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2组病例进行PA-VTE发病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分析危险度分级与PA-VTE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同时评估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PA-VTE的预测能力。结果:(1)年龄、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择期剖宫产、卧床、遗传性易栓症、内科合并症、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PA-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2)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危险度分级与PA-VTE发病均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和缓解女性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HRT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性的2-4倍,其机制主要是凝血酶产生增加,抗凝血酶水平下降,蛋白C和蛋白S活性下降和活化蛋白C抵抗形成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产褥期妇女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两种。由于该病有潜在致死性,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键。现就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和缓解女性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HRT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性的2~4倍,其机制主要是凝血酶产生增加,抗凝血酶水平下降,蛋白C和蛋白S活性下降和活化蛋白C抵抗形成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绝经激素治疗(MHT)是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的重要医疗措施,但MHT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栓塞、肺栓塞、卒中的风险有可能增加。不同种类、不同途径应用MHT对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可产生不同的影响。MHT的治疗剂量、启动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用药方案以及孕激素的种类等所导致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不同。合理采用个体化MHT方案,有助于预防或降低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绝经激素治疗(MHT)是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的重要医疗措施,但MHT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栓塞、肺栓塞、卒中的风险有可能增加。不同种类、不同途径应用MHT对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可产生不同的影响。MHT的治疗剂量、启动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用药方案以及孕激素的种类等所导致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不同。合理采用个体化MHT方案,有助于预防或降低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围手术期和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文章介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运用明确-衡量-可接受-相关性-时效性(SMART)原则实施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总结了实施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化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羊水栓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羊水栓塞吴玉荣羊水栓塞是产科一种少见而病势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85%,是产妇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症的认识及诊疗技术均有提高,也有不少抢救成功的病例。尽管如此,在产科中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常常是母婴双亡。发病原因羊水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血管栓塞(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MVO)是由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甚至死亡。妊娠合并MVO是一种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和无特异性检查,误诊率和病死率都较高。文章对妊娠合并MVO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协助早期诊断,进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和产褥期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明确的危险因素。妊娠相关VTE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加压超声、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确诊。其防治首选低分子肝素,少数特殊患者使用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或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应严格把握指征。其中VTE的分娩期处理极具挑战性,需要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以及血液科多科协作。近年来中国的VTE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缺乏实际的发病率数据以及有关VTE防治策略的研究,因此建立适合中国孕产妇的防治策略并采取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