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长骨骨肿瘤皮质骨透光区X线征象虽属常见,却很少有提及病理基础者。透光区是指X线下位于长骨骨肿瘤孔线征(筛孔和透亮线)周围的骨密度减低区,其范围在几个厘米以内,不包括长骨干骺端早期肿瘤(无骨皮质破坏,亦无软组织包块)与皮质间界限不清的几毫米范围内骨密度减低区,也不包括孔线征和孔线虫蚀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复杂而有序的多阶段生物学过程,受多个基因的调控.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癌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很强的促有丝分裂因子,能刺激多种组织细胞分裂和增生,并能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细胞膜蛋白激酶受体,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增殖等起关键作用,其过度激活可以促使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还能促进肿瘤转移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分级,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中细胞增殖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对30例原发口腔黏膜癌进行浸润前沿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浸润前沿和中心PCNA的表达。结果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ITF)和非前沿WHO(1997)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前沿PCNA的表达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浸润前沿PCNA标记指数(LI)(P<0.05)与浸润前沿分级(IFG)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口腔黏膜癌浸润前沿是整个肿瘤中增殖最活跃的部分。在浸润前沿中高PCNA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高恶性度及高复发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4.
MK 中期因子(Midkine)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等)中较正常组织都有高表达。MK在促进肿瘤细胞耐药、抗失巢凋亡及神经浸润(PNI)中都有着重要作用;神经浸润被视为继淋巴结转移、直接蔓延、种植转移及血行转移之后肿瘤转移的第五大途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一些小分子浸润到神经周围,包绕神经纤维,并侵入到神经束膜内进行局部转移。尽管肿瘤细胞神经浸润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但研究肿瘤细胞神经浸润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就MK促进消化道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3):187-19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原发性胃癌患者肝脏转移及其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8例存在同时性肝脏转移病灶(转移组),78例患者未发现肝脏转移病灶(非转移组)。制定统一调查表,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肝炎史、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脉管浸润、Borrmann分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Hp感染。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CEA、AFP和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浸润、CEA、AFP和Hp感染是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49例原发性胃癌肝脏转移患者中,Hp感染患者和无Hp感染患者平均生存期时间分别为(14.5±5.2)个月和(28.5±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浸润、CEA、AFP和Hp感染与原发性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密切相关,且Hp感染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病理形态分析大概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其中包括:(1)癌细胞不断的无休止的增殖,这个行为与癌细胞表型、浸润能力、基因表达等因素有关;(2)癌细胞与周围间质相互作用、浸润和穿透,这主要是酶降解作用,其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间质中的层粘蛋白(Laminin)也起一定作用;(3)当癌细胞进入血液后和血小板相互作用,形成瘤栓,使全血粘度改变,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后释放的粘附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这一过程;(4)最后一个过程是穿透血管内皮细胞层,这其间有癌细胞蛋白酶的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同时也与内皮细胞的基质变化相关,通  相似文献   

7.
唐慧子  李菲菲 《医学综述》2014,20(18):3317-3319
多瘤病毒增强子激活因子3基因(PEA3)是Ets家族中PEA3亚家族的成员,Ets家族是最大的信号依赖转录调控因子家族之一。Ets家族与人类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极易浸润和转移是卵巢癌病死率最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而PEA3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MMPs及VEGF来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恶性细胞有二个显著特征:无限增殖和恶性浸润。目前尚无试验证据说明增殖和浸润的相互关系。有些临床资料表明低增殖能力的肿瘤可以有高的浸润能力。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对者运用器官培养技术对人体和动物的多种恶性细胞的体外浸润能力进行了研究。但未见到学人体食管癌细胞的类似研究,更未见到食管癌细胞(Eca—109)和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及预后生存情况,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T1a~T1b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管是否浸润将其分为脉管浸润组(24例)和脉管未浸润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 结果 脉管浸润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溃疡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分化程度中低分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中T1b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2组患者的癌结节、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脉管浸润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发生脉管浸润的T1a~T1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10.
李青  王章才 《医学综述》2004,10(12):714-716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也是治疗肿瘤的最大障碍和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前列腺癌(PCa)与所有实体肿瘤一样,其浸润性生长、转移等行为与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浸润、转移PCa有关基质-上皮相互作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标本中MCP-1蛋白的表达以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CP-1阳性表达率为96%(36/40);浸润的免疫细胞以CD68+的巨噬细胞为最多,其次是CD3+、CD8+和CD4+T细胞;MCP-1的表达率与肿瘤的转移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与免疫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结论MC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可以影响肿瘤浸润转移,亦可聚集免疫细胞至肿瘤局部组织发挥其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慧玲  陈伟  区金锐 《广东医学》2007,28(7):1057-1060
目的 评价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在是否伴微静脉浸润的肝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6例肝细胞癌资料.按照有无微静脉浸润和术后有无行TACE治疗分为4组:有微静脉浸润的单纯手术组(A组)100例;有微静脉浸润的手术 术后TACE治疗组(B组)42例;无微静脉浸润的单纯手术组(C组)97例;无微静脉浸润的手术 术后TACE治疗组(D组)37例.分别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生存期.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1,3,5年生存率为83%,58.4%和22.9%,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0.5%,70.9%和5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7个月,1,3,5年生存率为84.5%,65.3%和27.9%,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4.6%,71.9%和39.6%,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Cox回归分析提示,在有微静脉浸润患者中,肿瘤大小、肝硬化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TACE是保护因素.若无微静脉浸润,则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肝硬化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有微静脉浸润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但对无微静脉浸润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的改善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形态学异质性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 5点取材的方法 ,对取自 32个标本的 16 0份样品进行常规制片 ,显微镜观察。结果 异质性肿瘤 14例(4 3。 8% )。肿瘤的形态学异质性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结论 肿瘤形态学异质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浸润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 ,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 ,学者们在探索肿瘤浸润转移机制的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与之有关的细胞分子和基因 ,其中一些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关系较为密切 ,包括粘附分子类、蛋白溶解酶、基底膜成分、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以及浸润转移相关基因nm2 3、p5 3等。现按上述分类对喉癌浸润转移相关标志物及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星宇  姚辉华  徐荣华  李媛媛  司超  赵春   《四川医学》2017,38(10):1120-1124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间质炎症反应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患者资料,按NLR是否大于3分为低NLR组及高NLR组。高倍镜下评估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和浸润细胞的主要类型,分别按浸润程度及类型分组。分析NLR、肿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NLR与肿瘤标准物CA199、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肿瘤间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肿瘤浸润较深、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局部炎症反应无显著联系(P>0.05)。高N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明显缩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的患者OS明显缩短(P<0.05)。结论 NLR和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胃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1 127例,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高(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国内外对肿瘤转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细胞粘附分子(CAM)在肿瘤转移的多阶段序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迄今,研究发现的CAM,按其基因家族可将它们分类为:整合蛋白超家族(intergrin Supper family)、钙粘蛋白超家族(cadhesion supper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 in Supperfamily)、选择素家族(selection family)4大类等.本文就上皮型钙粘蛋白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提高脑膜癌病的诊断水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因大量癌细胞浸润脑膜或脑脊液腔的一种疾病,多因颅外恶性肿瘤转移或颅内原发肿瘤向脑膜浸润所致。本病在癌肿患中发生率约为5%,恶性程度极高,平均生存期仅2~4个月。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肿瘤患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使得MC的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IMPC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IMPC成分比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IMPC淋巴管浸润率为73.8%(45/61),淋巴结转移率为75.4%(46/61)。不同T分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不同IMPC成分比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MPC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阴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阳性者(54.2%vs62.2%)(P<0.05)。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成分或以IMPC成分为主(39/43,90.7%)。结论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IMPC的生物学特征;IMPC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肿瘤中IMPC成分的多少,而可能与IMPC成分本身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