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更加有效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需翻瓣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50例。实验组50例,采用Gow-Gates法阻滞麻醉,对照一组50例,采用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对照二组在采用对照组一的方法注射后保留少量局麻药加用患牙颊侧近远中及舌侧三点浸润麻醉。采用VAS评分法观察疼痛情况。三组病例均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结果:与对照一组相比,采用Gow-Gates法阻滞麻醉的病例疼痛明显减轻,但是与对照二组相比,该法没有明显优势。结论:传统的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加用局部浸润麻醉可以有效提高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达到与Gow-Gates阻滞麻醉相同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直接麻醉)、Akinosi法麻醉与Gow-Gates法麻醉对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需拔除下颌智齿患者420例。分别施行直接麻醉、Akinosi法麻醉或Gow-Gates法麻醉,比较其麻醉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直接麻醉法A级118例(占84.3%);Gow-Gates法A级136例(占97.1%);Akinosi-Vazirani法A级133例(占95%)。直接麻醉法有23例注射麻药前回抽有血,经改变方向后重新注射;Gow-Gates法与Akinosi-Vazirani法无回抽有血病例。结论Gow-Gates法和Akinosi-Vazirani法均可替代直接麻醉方法。其中Akinosi-Vazirani法尤其适用于张口受限和精神紧张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颊神经解剖及多种阻滞麻醉方法的异同,为颊神经阻滞麻醉教学及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分析1956年以来22本口腔颌面外科学中文教材及2本口腔麻醉领域的英文教材,对单纯颊神经阻滞麻醉以及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一次性阻滞麻醉的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22本中文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材中共叙述过4种颊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英文教材中亦叙述过3种颊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其中,对于单纯颊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讲述中、英文教材是一致的,但对于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一次性阻滞麻醉方法的讲述中、英文教材存在显著不同。下颌支内侧隆突注射法、Akinosi阻滞麻醉法和Gow-Gates阻滞麻醉法均可实现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的一次性阻滞麻醉,但翼下颌注射法退针至黏膜下能否阻滞麻醉颊神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结论 加强对颊神经解剖及多种麻醉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有助于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还有助于临床教学过程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效果的评估以及麻醉成败的原因分析等临床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下颌隆凸位于下颌骨升支内侧,下颌小舌上前方,由喙突颞嵴向下后,由髁状突下颌颈嵴向前下汇合而成的一个骨性隆起。在此处由前向后有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颊神经,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经过,因此在此区注射麻醉剂时,一次注射即可同时麻醉上述三神经。这在口腔麻醉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但下颌隆凸区,解剖标志变异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左右半口设计,32例患者的左右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分别随机采用Gow-Gates法和传统注射法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记录麻醉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Gow-Gates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6.9%,传统注射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0.6%,二者的麻醉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7)。在麻醉程度上,Gow-Gates法麻醉程度为A和B级的比率为96.9%,明显好于传统注射法的78.1%(P=0.034)。Gow-Gates法的回抽出血率明显低于传统注射法(P=0.025),2种注射方法均未出现血肿。结论 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好且较为安全,可以作为传统注射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李志辉  罗莉 《口腔医学》2006,26(1):71-72
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易于操作,效果较好,但仍会碰到镇痛不全的问题,澳大利亚牙医Gow-Gates提出了一种新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文对Gow-Gates法进行介绍,并对其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高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将206例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5例采用改良Gow-Gates法,对照组101例采用传统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Gow-Gates法麻醉成功率为97.15%,Halstead法为89.10%,2组间显著差异(P=0.038)。改良Gow-Gates法在麻醉效果A、B级比率为90.48%,Halstead法为87.13%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46)。改良Gow-Gates法的并发症显著少于Halstead法(P=0.014)。结论: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微创高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翼颌间隙以及邻近的解剖结构是下齿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也是避免麻药注射引起的一系列错误、失败和并发症的先决条件。作者对50个成人和22个儿童尸体的解剖标本的翼颌间隙及邻近区域的不同高度、不同平面的断面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颞肌位于冀颌间隙前面,附丽在冠状突和下颌支内侧面前部直达下颌磨牙牙冠平面。颞肌在  相似文献   

9.
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下颌神经传导麻醉的成功率,增强麻醉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采用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传导麻醉,分别拔除智龄,观察并比较二组麻醉出现时间及麻醉后的止痛效果。结果 麻醉出现时间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如遇麻醉效果不佳时,Gow-Gates下颌神经传导麻醉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STA牙周膜注射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和计算机控制给药下牙周膜注射麻醉在注射及给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牙周膜注射单颗牙麻醉,对照组采用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在不同4个时间点测量患者血压和心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测定患者对两种麻醉注射方法的疼痛值。结果对照组在麻醉剂注射中和注射后2分钟血压明显升高;实验组在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血压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疼痛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单颗牙牙周膜注射麻药时的疼痛明显低于传统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而二者麻醉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口腔科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国内外口腔科教材通常是介绍开口注射法,由于开口法注射时病员比较紧张并且针刺也较痛,尤其是儿童病员或其他不十分合作的病员应用开口注射法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有断针的可能。因此有必要探索更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我们研究的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闭口注射法就是能满足此类要求的一种新的麻醉方法。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存在着操作比较复杂,易出现并发症等缺点。因此,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方法,如1973年Gow—Gates提出髁状突颈内侧注射法,1978年Akinosi提出结节阻滞麻醉法,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1982年徐俊武提出了低咬(牙合)线下颌麻醉。我科进行了重复应用100例,效果良好,特此报道。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一个下颌神经阻滞法,此法操作容易,麻醉显效快,可用于张口受限的病例。医师站于病人的右前方。病人半坐位,咬住牙齿以助颊肌松弛。医师用左手指牵开颊部,消毒上颌第三磨牙后外方的颊粘膜,数秒钟后使此区干燥,喷射少许表面麻醉剂,约一分钟后即可开始注射。注射针头位于上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要求拔除右残根。2%的盐酸利多卡因常规行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麻药后约2分钟,患者感到咽部麻胀,发声费力,5分钟后完全失音。除精神紧张外,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患者左侧软腭瘫痪,间接喉镜检查见声带松驰,左侧声带呈波纹状,外展不能,固定于中线位。当时未做任何处理,约2小时后,发声逐渐恢复正常。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失音临床少见,本例患者出现此并发症,可能为术者对局部解剖不熟,注射点偏上偏后,注射方向偏内,进针过深;同时,患者可能伴有迷走神经行径异常,而麻醉了该侧迷走神经所致。据报道,极少迷走神经出现行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对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以4%盐酸阿替卡因(含1∶100 000肾上腺素)1.7 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另取0.4 mL相同麻醉剂,A组加行颊侧浸润麻醉,B组加行牙周膜注射。阻滞麻醉后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然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等待5 min并完成疼痛评估。另一名医生行开髓,作开髓疼痛评估。由牙医助理记录各种注射麻醉及开髓疼痛的视觉模拟量值。结果B组有1例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失败被排除,39例纳入统计分析。2组年龄(t=1.42,P=0.22)、性别(χ2=1.97,P=0.60)、术前疼痛的差异(t=0.93,P=0.71)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行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均感到无痛或轻度疼痛。2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71),A组牙周膜注射和B组颊侧浸润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33)。A组麻醉成功率80.0%(16/20),B组麻醉成功率为84.2%(16/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P=0.33)。结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颊侧浸润或牙周膜注射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均可取得较高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颊侧浸润麻醉与传统阻滞麻醉对上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因上颌磨牙深龋或牙髓炎患者,患牙在局麻下行去龋或开髓、拔髓操作。麻药为含1:8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剂量1.8ml;B组采用与A组相同的黏膜下浸润麻醉,剂量0.9ml;C组采用传统阻滞麻醉,剂量1.8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注射和操作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Kruskal-Wallis方法检验各组间差异。结果:①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注射疼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操作疼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emenyi法进一步比较各组间注射疼痛的差异,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与C组、B组和C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磨牙的麻醉,颊侧浸润麻醉(1.8ml或0.9ml)与传统的阻滞麻醉在操作疼痛评分中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注射疼痛显著低于阻滞麻醉。提示0.9ml含1:8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颊侧浸润麻醉即可获得较好的上颌磨牙牙髓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颌结节麻醉由于有时麻药未注射到上齿槽后神经位置,故未出现阻滞,这种麻醉方法有时引起血肿,甚至血肿化脓,故很多医生几乎不采用结节麻醉。  相似文献   

18.
韦宁 《口腔医学》2003,23(5):311-311
<正>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也称翼下颌注射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口内直接注射法。我科门诊遇到1例麻醉后引起复视的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2002年8月22日因残根要求拔除。检查:叩诊(-),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 2.5 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0.5 min,患者感觉眼部麻木,随  相似文献   

19.
1977年 Akinosi 提出了一种闭口位口内进路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一次注射可同时麻醉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因该法为闭(牙合)位进针,不受张口度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因炎症、创伤等原因致张口困难,用常规翼下颌注射法操作困难者。国外已有一些临床  相似文献   

20.
1973年Gow—Gates提出了应用口外标志的新的麻醉方法,一次注射可同时麻醉下齿槽神经、舌神经与颊神经。但学习与掌握此法比较困难。因而不少口腔医务人员探索从口内一次注射的麻醉方法。笔者对门诊一组病例进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一次注射,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口腔门诊随机所遇患者355例,其中男性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