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阴阳平衡是机体的健康状态,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本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中医从"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从"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对人自身内部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平衡的思维;"辨证论治"则体现了中医对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阳平衡的思路和手段,因此,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  相似文献   

2.
“衰其大半而止”和“以平为期”都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对疾病治疗“度”的把握。“衰其大半而止”是以疾病控制大半为度,即先用较大药力来纠正大的失衡状态,适用于妊娠疾病及其他虚实诸证,是发挥机体自愈能力的体现,说明人体自身的阴阳协调能力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平为期”即应用平和的药物或者调动机体的自我调整机制进行微调,不仅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过程,也是疾病状态下维持正邪相互制约平衡的过程。二者都是以阴阳的平衡为导向,前者是后者的关键环节,后者是前者的终极目标,在疾病治疗中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阴阳偏盛编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阴阳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法,也就是借药的性味之偏,以改变人身的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下面结合临床实践,选录数则病例加以阐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邪致病,可使阳偏盛而伤阴,出现“阳盛则热”的实热证。主要表现为:壮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处于不断的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状态之中,以维持其相对平衡,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就是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的时候,就是所谓“阴阳失调,”便会发生疾病。阴阳失调所包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达疾病晚期,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共同进化是导致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标志,即“阴平阳秘”状态,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与转化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卵巢癌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积聚”“肠蕈”范畴,其发生、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抗争,正虚邪盛,阴阳失衡的结果。而机体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以及炎性微环境中的相关因子也处于对立制约、相互转化的状态,表现出动态发展的“阴阳”关系,二者高度契合。目前,中医药对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多从信号通路传导角度出发,体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对癌细胞的作用优势,未能从中医阴阳平衡角度阐释其意义。因此,笔者以“阴阳平衡观”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述其与中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调整阴阳平衡”为卵巢癌的防治原则,扶正与祛邪兼顾,以期为中医理论阐释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现代研究中奠定基础,以及在中西医结合指导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起病隐匿且部分结节具有恶变可能,目前诊治仍然存在不足。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上具有一定效果,深层次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肺结节属于“有形”之邪,局部可体现出“阳性”的增长状态,亦可体现“阴性”病理产物凝滞,符合“阳化气,阴成形”的阴阳理论,机体阴阳不和可能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本文从肺结节发生、发展、术后三个阶段的机体阴阳失和状态入手,结合结节局部阴阳、机体整体阴阳的差异,提出结节初起时“温阳散阴”、结节进展时“扶阳攻阴”、结节术后“调阳和阴”的治疗原则,以期指导临床肺结节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最基础的思想。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有机整体,其生命活动在于阴阳平衡。“和”主要是通过补泻、寒热等方法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薛雨芳 《中医研究》1992,5(1):13-15
“阴阳自和”说是阴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自和”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特性和自发趋势。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影响,机体“阴阳自和”这一自发运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导致机体健康与疾病等不同状态。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固护并推动机体“阴阳自和”的顺利进行,确保阴平阳秘健康态的建立与维持。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一种由内、外因素相杂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古籍中虽无“湿疹”一词,但其所属“湿疮”“血风疮”“浸淫疮”“湿毒”历史悠久。中医药对本病疗效较佳,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归根结底咎于机体阴阳失和。现代免疫和中医阴阳的理论体系虽有天壤之别,但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本文从湿疹的中医与西医发病机理的角度出发,基于“阴阳失和”与“免疫失衡”的相关性探讨湿疹的发病原理及其防治,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湿疹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1、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用阴阳的平衡协调说明机体的健康状态,以阴阳失调解释各种疾病状态。健康的肌体是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使维持的气血和调,阴阳匀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