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P-选择素和L-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选择素组、L-选择素组和持续缺血组,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少量表达,6h达高峰,24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两者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及经电针刺激百会、水沟穴对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实验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穴位治疗可降低大鼠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毛细血管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早期电针穴位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区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 2 5例乳腺纤维腺瘤、2 8例乳腺导管内癌、5 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2 .0 % ( 3 /2 5 )、3 9.3 % ( 11/2 8)、74.0 % ( 3 7/5 0 ) ,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P -选择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炎症反应及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常温(37℃)及亚低温(33℃)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进行HE染色、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P-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亚低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P-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的上调、MPO活性和白细胞的浸润。结论:P-选择素的上调与再灌注后炎症性损伤相关。亚低温可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减轻再灌注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先后提出能量代谢异常、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近年的研究认为炎症过程在其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1],主要指白细胞在组织内皮细胞(EC)的粘附和渗出,并释放过量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毒性产物引起组织损伤.其中选择素(selectins)家族成员是介导白细胞和EC早期粘附过程的关键粘附分子.本文就其在重要脏器I/R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选择素在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再灌注后肝脏、肾脏功能,光镜下观察肝脏、肾脏病理学变化,和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肾脏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情况。结果川芎嗪处理后肝、肾功能不全程度明显减轻,且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减少(P0.05),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增高,是通过介导中性细胞向肝、肾组织中浸润聚集而在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川芎嗪可以减轻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明确糖尿病与正常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异同之处。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养40d左右,经测定血糖(大于13.5mmol/L)确定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血流和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行苏木精--红染色和Luxol坚牢蓝--甲苯紫染色,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再灌注时,脑血流恢复差[再灌注23h时,缺血中心区血流分别为(40.3&;#177;7.5)%和(48.2&;#177;5.5)%,半暗区血流分别为(55.0&;#177;5.5)%和(64.5&;#177;5.8)%,t分别为2.40,3.25,P&;lt;0.05],神经功能评分高(分别为2.85&;#177;1.23和1.23&;#177;0.44,t=4.51,P&;lt;0.01),梗死体积大[分别占各自对侧体积的(28.3&;#177;8.10)%和(14.8&;#177;7.8)%,t=3.39.P&;lt;0.01],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缺血损害和髓鞘脱失时程提早且更为严重,早期胶质细胞激活差。结论:从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证实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揭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自制的携P-选择素靶向微泡(MBp)结合对比超声在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e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及MBp.研究选用6只7~8周龄的昆明小鼠,以动脉夹夹闭-松开小鼠一侧股动脉制备下肢I-R模型,另一侧下肢作为对照组.分别注入等量(5×106)MBb及MBp后行对比超声检查,分析骨骼肌显影的声强度(video intensity,VI).结果 MBp的VI值在I-R组[(19.5±3.7)U]明显高于对照组[(4.1±0.7)U,P<0.053,MBb在I-R组的VI值[(8.5±2.1)U]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3.7±0.7)U,P<0.053,但MBp在I-R组的VI值[(19.5±3.7)U]约为MBb组的2.3倍[(8.5±2.1)U,P<0.05].结论 MBp结合对比超声可有效评价骨骼肌I-R的炎症反应,将可用于评价微血管炎症或相关的血管内皮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潘生丁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新西兰长耳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潘生丁预处理组(C组)。测定各组缺血30min(T1)、再灌注120min(T2)血小板聚集率(PAGT)、肝功能(ALT、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D)含量、肝指数(湿重/干重%)、比较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①T1、T2相,B、C组与A组比较肝组织损害重:ALT、AST均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肝脏水肿程度上升(P〈0.05);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T2相,C组与A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T1、T2相,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损害轻:ALT、AST均较低(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高,MDA含量减少(P〈0.05);肝脏水肿程度较轻(P〈0.05);肝组织出现较轻的病理学改变;血小板聚集率较低(P〈0.05)。【结论】潘生丁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状况,改善缺血肝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亚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Fa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h后胞浆中Fas蛋白表达增多,24 h达高峰.缺血再灌注组中Fa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丁苯酞治疗组中Fas蛋白阳性表达较弱,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蛋白的释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治疗的方法 ,初步探讨其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 ,设定假颅脑外伤模型组、颅脑外伤模型组及局灶低温组 (使用 2 5℃水降温 )。取损伤相邻区脑组织分别检测其水、Na+ 、K+ 、Ca2 + 含量。同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颅脑外伤模型组与局灶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数明显多于假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 ,但局灶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数显著少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颅脑外伤模型组与局灶低温组水、Na+ 含量均较假颅脑外伤模型组显著增加 (P<0 .0 1) ,但局灶低温组水、Na+ 含量明显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K+ 含量的变化呈现与水含量的变化相反的趋势。Ca2 + 含量的变化与水含量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建立了一种重型颅脑外伤新型低温治疗方法 ,这种局灶低温治疗方法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国祥  毛善平  李承晏 《中国康复》2003,18(2):70-71,7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h,用TUNEL法和荧光四肽底物(AC—DEVD-AMC)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3活性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和Caspase活性水平显著降低。结论: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十烷醇(triacontanol ,TRI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不同剂量T RIA+IR组及T RIA (2.5μg/mL)组。正常组全心持续灌流90 min;IR组平衡灌注30 min ,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min;TRIA+IR组在缺血前5 min分别给予(25,15,5,2.5)μg/mL TRIA之后处理同IR组;TRIA组平衡灌注30 min后给药5 min ,之后持续灌流30 min。观测各组心率(HR)、冠脉流量(CF)、左室内压(LVP)和左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 dp/dtmax),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R组引起明显的心功能损伤,表现为再灌注期间 HR、CF、LVP、± dp/dtmax降低以及CK释放量增加;心脏灌注不同剂量TRIA(25,15,5,2.5μg/mL)5 min可加重IRI所致心功能损伤,甚至心脏停跳,表现为LVP、± dp/dtmax进一步降低,CF显著减少,HR减慢以及CK释放量增加;单独灌注TRIA(2.5μg/mL)对大鼠心功能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持续30 min不能恢复。【结论】离体大鼠心脏灌流 T RIA可抑制心功能及加重心肌IR后心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枯否细胞抑制荆三氯化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三氯化钆预处理+缺血再灌柱组(GD组,n=24),生理盐水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NS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16)。按Pringle's法建立肝脏95%缺血模型:选择性阻断肝门静脉左支及肝动脉30min,再灌注120min。各组经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各组分别于再灌注120min后经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断尾取血测量0D5 min and OD15 min值以计算枯否细胞吞噬系数;取左叶肝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①缺血30min及再灌注120min后GD组ALT、AST、TNF-α浓度低于NS组(P〈0.05)。②再灌注120min后GD组枯否细胞吞噬系数较NS组及Sham组降低(P〈0.05)。③GD组再灌注120min后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均较NS组轻。【结论】三氯化钆能减少枯否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从而减轻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米帕明(Imipramine,Im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含水(H2O)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Imi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80-320 g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处理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Imi组(C组)及大剂量Imi组(D组)各15只,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C、D组于术前60min分别给予Imi 10及20 mg/kg腹腔内注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检测脑缺血组织H2O、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①H2O和MDA含量,C、D组均明显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1、0.05)。②SOD活性,C、D组明显高于B组,D组高于C组(P<0.01、0.05)。③梗死体积,C、D组明显小于B组,D组小于C组(P<0.01、0.05)。结论:Imi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生成及梗死体积,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实验性脑创伤后细胞凋亡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脑创伤模型,48h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计数每高倍镜视野下凋亡细胞数.结果 rhEPO治疗组较对照组外伤侧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细胞凋亡数减少,不同剂量rhEPO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rhEPO能显著降低脑外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对外伤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方法:行右肾切除,左肾蒂分别钳夹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确定大鼠IR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24小时后根据肾功能检测指标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级的变化确定缺血后处理模型。结果:右肾切除,左肾蒂钳夹60分钟,再灌注24小时后,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升高(P〈0.05),确定IRI模型肾蒂钳夹时间为60分钟;与I/R组相比,经缺血后处理-1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病理损伤分级明显降低(P〈0.05);经缺血后处理-2干预后,大鼠肾脏功能和组织损伤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缺血后处理1-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肾脏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