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绞股蓝总皂甙减轻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绞股蓝总皂甙(GPs)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观察其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治疗组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感染对照组(P〈0.05),提示GPs具有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也提示自由基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绞股蓝总皂甙(GPs)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观察其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治疗组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感染对照组(P<0.05)。提示GPs具有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也提示自由基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告应用经脾脏注射虫卵法建立C57BL/6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并与自然感染模型作比较。结果表明,脾脏注射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发生率为100%,其肉芽肿的形态、细胞组成、转化发展过程均与自然感区染模型相似。本实验提示经脾脏注射虫卵是一种较好的、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形态学和血清学角度探讨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家兔,建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动态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慢性期、晚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放射免疫检测仪测定不同时期的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感染第6周家兔肝脏出现虫卵肉芽肿,第12周肉芽肿缩小,周围发现成纤维细胞,至第21周时虫卵肉芽肿明显缩小,肝脏纤维化程度增高,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血清HA含量检测显示随感染时间延长,体内H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吸虫病是一个持续进展的过程,包含虫卵肉芽肿与肝脏纤维化两大病理变化,两者间发病机制不同,肝纤维化是虫卵肉芽肿的间接延伸.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病发病过程中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是两种最主要的病理改变 ,肝纤维化是导致日本血吸虫病合并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动态观察了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新西兰兔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以形态学为基础 ,观察肝脏干扰素γ(IFN 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表达的动态变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动物 :健康新西兰兔 (下简称兔 )由杭州市药物检验所提供 ,体重 2 .5~ 3.0kg ,共 70只 ,雌雄各半。其中 1 0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6 0只均感染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免疫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宿主肝组织内虫卵的沉积诱发虫卵肉芽肿及其后的纤维化病变.在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已显示Th1细胞主要参与血吸虫虫体抗原的免疫调节反应,而虫卵衍生抗原主要介导Th2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证明Th1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Treg细胞和IL-17分泌型淋巴细胞对调节虫卵肉芽肿反应和肝脏的纤维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经门静脉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为血吸虫肝病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5只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虫卵组,其中对照组5只,注射虫卵组10只。第-14天将5 000个活虫卵注射至小鼠腹腔,第0天麻醉小鼠后剖开腹腔,经门静脉注入5 000个虫卵,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第10天、第30天处死虫卵组小鼠各5只,第10天处死对照组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通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染色),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分析肝损伤、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指标,评价经门静脉注射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的效果。结果 经门静脉注射虫卵10 d和30 ...  相似文献   

9.
对感染1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5天起喂服吡喹酮及左旋咪唑,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表明这两种药物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发展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NP30主动免疫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虫卵肉芽肿凋亡细胞。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虫卵肉芽肿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经FCM和TUNEL检测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P30抗病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 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 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526.30,P <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 =1.574,P =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细胞大多崩解、破裂,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肝窦呈毛细血管化。结论 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形成血吸虫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危害仅次于疟疾。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国家之一。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的持续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以虫卵肉芽肿、组织损伤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发生,最终引起肝纤维化,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从细胞水平(Th2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关键信号通路(IL-13/STAT6IL-13、TGF-β1/smads、IL-17、IFN-γ、其他通路)、microRNA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鼠白介素6受体融合蛋白(mIL-6RFP)在BALB/c 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可阻断白介素-6(IL-6)的mIL-6RFP,经人类肝癌细胞(HepG2)IL-6刺激及阻断实验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G)和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 HP)的 mRNA 表达变化,体外验证重组蛋白 mIL-6RFP 的生物活性。建立 BALB/c 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于感染第24天起经尾静脉注射 mIL-6RFP,隔天注射每次100μg/只,感染第42天剖杀小鼠。HE 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小鼠肝组织 IL-1β、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1(CXCL1)的 mRNA 表达,连续监测法检测小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HepG2细胞实验显示 mIL-6RFP 可降低IL-6对该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下调 FGG 和 HP 的表达(P<0.05)。在小鼠感染模型中阻断 IL-6后,肝功能指标 ALT和 AST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肉芽肿病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 BALB/c 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 mIL-6RFP 可明显改善肝细胞功能,但对肉芽肿形成未见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随机选取60只新西兰兔,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1)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脏组织做成常规石蜡块,再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及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观察肉芽肿大小动态变化情况,半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及α-SMA阳性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情况;在感染后第28周用吡喹酮彻底杀虫治疗后进行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生理盐水。结果感染后第6周出现肉芽肿,大小为(13±6)×104μm2,第8周到达高峰,为(20±9)×104μm2,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肉芽肿逐渐缩小,至感染后第24周后不再有明显变化(P>0.05),而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于炎症早期在汇管区已有表达,为(1.1±0.3)分,炎症后期在病灶区及肝窦均有大量表达,为(7.3±1.5)分;感染后第28周生理盐水组肝纤维化程度达(5.3±1.9)分,模型组为(7.0±1.7)分,干扰素组则为(2.8±1.0)分。结论肝肌成纤维细胞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及发展的关键细胞。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深入了解抗卵胚免疫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研究日本血吸虫卵及其肉芽肿反应超微结构,并对成熟虫卵及未成熟虫卵进行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比较观察。结果 进一步证实日本血吸虫宙表面布满网络状纤丝和微棘状突起。成熟虫行毛微管呈现典型的9+2结构。肉芽肿瘤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组小鼠IL-12(rIL-12)前、后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皮下注射rIL-12后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着相应因子补充而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IL-12能明显抑制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egg antigen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hepatic granulomas and fibrosi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Methods The egg cDNA library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was constructed and screened by immunological methods with the pooled sera of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 The inserted foreign DNA fragments of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The sequenc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Wdnasis 2.5 and compared with Genebank data using blast software.Results Eighty-one clones containing recombinant 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gg cDNA library of S. japonicum by immunological screening. The DNA sequences of all clones belonged to the miracidial antigen family. The longest cDNA fragment was 1604 bp, which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351 bp, which encoded a protein of 1 2913.35 daltons.Conclusion The cDNA sequence of the miracidial antigen of S. japonicum (Chinese strain) was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