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卵巢破裂误诊为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女,21岁,未婚。该患以突发性下腹部及脐周疼痛3h,伴转移到右下腹痛1h,伴恶心,未吐,大小便正常,于2006—07—07入院。末次月经2006—06—16,周期、经量正常。人院时查体:T37.3℃,P96次/min,BP110/60mmHg,R18次/min,神清,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下腹为重,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2.
对我科收治。肾上腺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6岁。主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巨大占位1周于2008-07-11入院。患者缘于入院1周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查B超及CT发现右肾上腺区巨大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适。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外院B超:右肾上腺区实性占位,大小10.5cm×9.0cm,内部回声不均匀;肝、胆、脾及胰腺未见占位。CT:右肾上腺区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3.
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误诊为右肾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8岁。右侧腰部酸胀不适伴尿色深6个月,加重出现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和尿痛1周入院。查体:右肾区叩击痛,耻骨上区压痛。尿常规:RBC满视野;W BC(++++)/HP。B超:右肾下极见一大小约6.0 cm×5.8 cm的不均质回声,形态不规整,边缘欠清楚,CDF I: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考虑右肾占位性病变,右肾癌可能。  相似文献   

4.
姜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263-2264
1病历摘要 男,63岁。2007-09-15因反复发热、肝区疼痛3个月,加重1d入院。3个月来,以不明原因的低热、进行性消瘦、纳差、乏力及偶有肝区疼痛,无盗汗、黄疸为特点,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血常规:WBC 11.4×10^9/L,NE%81%;B超提示:肝脏肿大,肝门部可见2.5 cm×1.8 cm稍弱回声结节,肝区有一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CT考虑:(1)肝细胞肝癌伴转移?(2)肝脓肿。住院按肝癌治疗9 d,症状仍无缓解,且有加重趋势,自动出院。近1个月来,精神、食欲渐差,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15 kg。  相似文献   

5.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超声及介入超声表现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8岁。因腹部疼痛不适伴发热、咳嗽、气喘5d入院,无咳痰,呕血,腹泻等症状。体检: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上腹压痛(+)伴叩击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CT增强扫描:右叶内可见巨大囊实性病变11.7cm×9.7cm×13cm,边缘和其内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液性部分无强化;延时扫描病变呈不均匀高低密度混合影。CT提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母细胞瘤合并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6.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6.7×10^9/L,RBC2.01×10^12/L,Hb54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cm,肝右叶小囊肿(1.8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相似文献   

7.
对副脾误诊为肝脏肿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9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侧肾中上极低回声占位入院。入院后无明显阳性体征。CT表现:肝右后叶下缘结节状低密度影并突出于肝表面,密度欠均匀,大小约3.0cm×2.1cm,边缘光滑;动脉期均匀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其内可见条状低密度区,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肝右后叶下缘良性结节(腺瘤或局灶性结节增生)。手术及病理:行肝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腹膜后,约4cm×3cm大小,与肝脏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肿瘤。病检示异位脾。  相似文献   

8.
现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4岁。因右胸部疼痛伴出现疱疹5 d于2009-07-24入院。患者于2009-07-19无明显诱因右胸部出现疼痛,同时局部皮肤发红,并呈带状分布,触痛明显,随后皮肤出现绿豆大小的疱疹,疱疹呈圆形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水疱周围有红晕,外用药膏后疱疹已结痂,但疼痛未见好转,并不能忍受。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174-5174
对妇科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43岁,已婚。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查体:T39℃(口表),神清,巩膜不黄,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压痛(麦氏点偏下)、反跳痛及肌卫,腰大肌试验(+),闭孔肌试验(+),肠鸣音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及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的5例MHL。证实手段为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例MHL患儿中,男3例,女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病灶最大直径为16.6 cm×11.9 cm,最小直径为5.1 cm×4.1 cm。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房囊实性病变,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低密度囊腔内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HL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CT检查作为其术前主要诊断手段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数表现为肝右叶巨大多房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现将对肝黏液性囊腺瘤误诊肝包虫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5岁,青海西宁人,因体检发现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患者无任何不适;家中有养狗史。查体:腹软,肝脏肋下刚触及,表面光滑,无压痛。超声检查:于肝后右叶见一约14.3 cm×12.2 cm巨大囊性包块,囊壁较厚,囊内可见分隔光带,并可见多个0.4 cm×0.6 cm不规则实性稍强回声。CDF I:肝右后叶囊性占位内及周边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平扫示肝右叶内多个大小不等囊性密度灶,囊壁边缘模糊,囊壁不规则增厚,囊内点片状、团状钙化,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超声及CT均诊断为肝右后叶包虫合…  相似文献   

12.
李宗江  王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69-3269
病历摘要 女.67岁。因右腹部钝痛0.5a,于2009-08-03入住高密市中医院泌尿外科,入院诊断:右肾囊肿。查体:老年女性,神清,精神不振,形体肥胖,心肺昕诊未见异常,腹软,下腹部膨隆,右下腹扪及包块10cm×9cm大小,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13.
对腹腔妊娠误诊黄体破裂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1岁。因突然下腹痛16 h,以腹腔内出血,黄体破裂,于2005-04-07住院治疗。追问病史:末次月经2005-03-18,月经无异常。16 h前性生活后出现下腹痛,伴肛门频频坠胀感,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及尿痛,阴道少量流血,未晕厥。月经史15岁初潮,每30 d行经一次,每次3 d净,量中,无痛经。29岁结婚,孕2产0,人流术2次,末次人流术2004-01,现无避孕措施。查体:BP100/60 mm Hg,P 80次/m in,体温正常,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肝脾未及,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道内暗红色血少量,子宫颈无着色,轻度糜烂,宫口闭合,举痛(+),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前位常大,活动度良,双附件区未及包块。  相似文献   

14.
对溶血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误诊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7岁。发现茶色尿1周,少尿1 d。患者于2009-05-25无明显诱因出现茶色尿,皮肤轻度黄染,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次日出现全身寒战,发热,最高38.3℃,茶色尿明显加重。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RBC(++++),蛋白质(+++),WBC(+++);生化:总胆红素134μmol/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胆管错构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MRI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错构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有:1.肝内弥漫分布的不规则囊性变;2.肝内多发的偏高回声结节;3.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具体包括哪些?请列出)。结果 37例胆管错构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不规则囊性病变,直径<1.5 cm(97.3%);肝脏弥漫性回声增粗(78.4%);肝内多发偏高回声结节,直径<1.0 cm(54.1%);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56.8%);肝包膜光整(94.6%)。平均LSM(7.16±1.99)kPa。结论 肝脏胆管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典型超声表现的判读可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现将脉络膜暴发性出血误诊为脉络膜肿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5岁。因右侧头痛、右眼视物不见半月入院。半月前右侧头痛后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视物不见,又知左眼视物不见在当地医院做眼B超示:右眼球内实性肿物。就诊时门诊以右眼球内肿物、双老年性白内障收住院。入院时查体:视力:右眼:指数/眼前20cm,左眼:指数/眼前30cm;眼压:右眼4mmHg,左眼20mmHg;右眼角膜内皮轻度皱褶,前房中深,房闪(-),KP(+),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6岁,无明显诱因腹胀1年6个月,加重1周.体检: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大;MRI示(图1~3):脾脏血管肉瘤,肝脏多发性富血供转移灶伴部分病灶内出血可能大,腰椎信号普遍异常;淋巴结发射断层成像(ECT)、骨髓活检无明显异常.术中示:肝脏红色,表面多个大小不等黑色结节,脾脏淤血性肿大,表面颜色深浅不一,花斑状,大小约25 cm×15 cm×8 cm,大网膜见几个黑色结节,术中诊断:脾血管瘤,行脾切除+肝结节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图4):脾窦岸细胞血管瘤,送检肠系膜结节为脂肪组织,其中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呈结节状排列,送检肝脏组织镜下见广泛扩张的血管,内衬扁平细胞,腔内见大量红细胞.脾脏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VI(+)、F8(+)、SMA(+)、CD34(+).  相似文献   

18.
对小细胞肺癌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2岁。于2004—10初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伴发热及血象升高,外院B超考虑:阑尾化脓可能。于2004—10—08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恶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免疫组化:CD29(+),CD43(-),CD8(-),CD794(-)。术后出现感染并右下腹包块形成,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不适1周就诊,无乏力、纳差、厌油、腹胀等。既往无肝病史,肝功能及乙肝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切面形态失常,肝右叶明显缩小(图1),右叶最大斜径8.1cm,肝左叶增大,左叶前后径及上下径分别为7.2cm、11.0cm。肝实质回声光点稍增粗,分布欠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门静脉右支狭窄,位置后移,内径0.4cm;肝左叶门静脉“工”字型血管粗大,矢状部内径2.1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回波序列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结合B超、CT、核素、临床资料证实的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患者采用四回波序列进行MRI扫描,观察病变的MRI信号强度的改变。结果:在T_2WI四波序列的图像上,第1、2回波(TE=30、60毫秒),肝囊肿的信号低于或等于肝组织,可与其它2种病变鉴别:而第4回波(TE=120毫秒)的图像上,肝癌的信号强度稍高于正常肝脏但明显低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结论:四回波序列在肝内常见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是肝脏常见肿瘤,自从MRI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优良的组织分辨力,多参数多层面成像的特点,为肝脏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方法。在鉴别诊断方面,MRI优于CT~[1-2]。笔者采用四回波序列对300例肝占位患者进行MRI扫描,重点探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