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72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全部患者采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于麻醉前(T1)、切皮时(T2)、术毕(T3)、拔管时(T4),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值)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拔管后疼痛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2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 在T2、T3时,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值均显著低于T1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 vs.13.8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苏醒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以地西泮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0.8 μg/kg、氯化琥珀胆碱1.5 mg/kg诱导插管,以2.5%~4.5%七氟烷持续吸入,瑞芬太尼8~16 μg/(kg·h)泵注维持麻醉.术中PETCO2维持在35~40 mm Hg,控制CO2气腹压力在10~15 mm Hg.在缝皮前停止吸入七氟烷,而瑞芬太尼于气管拔管后停止输入.结果 术中ECG、BP、HR相对稳定,气道压<25 cm H2O,SpO2 99%~100%,术毕5~15 min内患者完全清醒拔管.术后随访3 d无全麻并发症及术中知晓.结论 七氟烷(2%~4%)复合瑞芬太尼[10~20 μg/(kg·h)]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麻醉复苏质量。方法:选择ASAⅠ级,拟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播管后,S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4~6)mg/kg·h维持麻醉。两组均同时复合瑞芬太尼连续输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瑞芬太尼给药速度,维持循环稳定。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肌力等级,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并记录。结果:P组在手术开始时血压低于S组(P<0.05),其它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苏醒时间、肌力、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拟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苏醒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5min后的OAAS评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术中各时间点检测患者的SBP和DB。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相似,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6.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52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S、P 2组。自诱导至术毕2组始终以5 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在以丙泊酚、琥珀胆碱完成插管后改吸七氟烷,P组以TCI输注丙泊酚。术中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15-25。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糖变化,记录苏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术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术毕前及拔管后10min两组血糖均有所升高,与基础值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11.2 vs 7.0min)(P〈0.05),苏醒后无论是OAAS评分还是MMSE评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认知功能均较术前有短暂下降,但术后2 h已基本恢复。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24 h内VA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这两种常用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的优劣。方法 ASAⅡ~Ⅲ级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75岁)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B组),A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实现麻醉维持,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加瑞芬太尼泵注实现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均小于B组(P<0.05)。A组患者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出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比B组缩短(P<0.01)。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麻醉维持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该全麻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组)。P组术中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与丙泊酚4~6m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S组术中则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和2%~4%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术中通过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cerebral state index)监测调控维持麻醉深度在45±5。记录入室稳定15min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手术进行30min时(T4)、手术刺激最强时(T5)、拔管(T6)和出手术室时(T7)的HR、SBP、DBP和SpO2,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HR、SBP、D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及拔管时清醒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全麻手术维持,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尤以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式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可控性强、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老年人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S组,n=15)和异氟烷(I组,n=15)两组。均同时复合TCI(TCI-I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静脉输注维持。术中记录两组基础值(T0)、气腹时(T1)、手术切皮时(T2)、气腹后5min(T3)、气腹结束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从停止TCI开始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与I组比较,S组麻醉可控性更佳,可明显加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癌根治手术采取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手术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选取采取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8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组患者拔除喉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患者手术以后自主呼吸恢复相对比较快,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手术以后早期意识恢复较快,因此,在临床当中要根据患者和手术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55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手术方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6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乳腺癌手术,保留组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治疗1.5~2 a后肌肉萎缩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淋巴结清除数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留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5~2 a,保留组患者胸大肌萎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度萎缩发生率较低(P<0.05)。保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肿瘤转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配合同期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重建,术后均常规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结果 全部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随访2~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无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可,与健侧对称性可,弹性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对生活充满信心. 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具有皮瓣血运良好、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整形的目的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4例患者行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24例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且美容效果良好。术后随访时间最长18.6个月,中位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全组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腔镜辅助下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改良根治术 95例 (MRM组 )和Halsted根治术 177例 (RM组 )的乳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 :全部 2 72例均获随访 (MRM组 95例 ,RM组 177例 ) ,随访 3~ 14年。随访 3年以上的 2 72例 (MRM组 95例 ,RM组 177例 ) ,5年以上的 2 14例 (MRM组 5 5例 ,RM组 15 9例 ) ,10年以上的 6 7例 (MRM组 30例 ,RM组 37例 )。MRM组和RM组 3、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85 71%、 70 97%和 95 6 0 %、 83 13%、 71 0 5 % ;3、 5、 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4 0 8%、 7 1%、 6 4 5 %和 3 89%、 6 88%、 5 2 6 % ,3、 5、 10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6 10 %、 12 5 0 %、12 90 %和 6 6 7%、 11 2 5 %、 15 79% ,两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MRM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较RM组明显为佳 (P <0 0 1)。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 ,其根治性疗效同Halsted根治术 ,而患侧上肢功能好 ,并发症少 ,是治疗乳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40例。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0例患者在随访第6、24个月时局部均未发现癌肿复发及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的40例患者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34例(85%),感觉异常6例(15%);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40例患者中,14例感觉正常(35%),26例(65%)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的改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处理改进方法,分析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Dexon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而创面处理改进的患者为实验组;以12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传统缝合加负压球引流处理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日的差异.结果:128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16例(12.5%)、皮肤坏死1例(0.7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3 d;123例对照组患者皮下积液47(38%)、皮肤坏死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67 d;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Dexon皮内缝合加Redon负压引流方法改进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后,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实施其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实验组3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而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上肢感觉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1、3、12个月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分别为6例(15.8%)、3例(7.9%)、1例(2.6%),而对照组分别高达31例(64.6%)、26例(54.2%)、17例(35.4%),两组感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内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在乳腺癌早期采取保乳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差异,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4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施保乳术治疗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状况等作为对比项目,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经过相同治疗时间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项目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阶段采取保乳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治疗,且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设立为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