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ICC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颖  徐洁 《现代护理》2006,12(10):921-921
静脉化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患者下1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1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利用PICC(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置管进行化疗避免了药物对静脉及皮肤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针对出现的导管阻塞、皮肤炎性反应、导管脱出、感染等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1例应用PICC导管行长期静脉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秀云 《现代护理》2004,10(6):583-584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病人…  相似文献   

3.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病人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我科有1例应用PICC导管行长期静脉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钱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5-4126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1].我科于2008-2010年对40例白血病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丁小娟  姚亚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9-2009
[摘要]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时间性的静脉输液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患者来说是静脉化疗、支持治疗首选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而言,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又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对护士而言,不必为静脉难以注射或出现药物渗漏而伤脑筋,临床上深获广大患者和护士的认可.目前,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1].  相似文献   

7.
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健侧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53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导管留置20周以上.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玮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6):96-96,105
PICC技术的出现给静脉治疗带来了新的途径.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可靠通道,适用于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其通过PICC将药物直接输入到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不仅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损伤,还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需长期或反复给药,是一种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方便治疗的常用技术。方法对16例肿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除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外。其余15例患者无发生皮肤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关键。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留置,间断给药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及反复穿刺的痛苦是化疗护理的重点难题.为了减少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中心静脉导管特别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运而生,而且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洪霞 《家庭护士》2009,7(12):1090-1090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入高渗透压液体,也可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或化疗药物[1],既消除了病人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避免了由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1].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000年6月起我科对110例行PICC置管病人采用了新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各种高浓度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的输注及输血、血样的采集等,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并且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国外1982年开始将VPA用于临床,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我院于2009年7月引进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确保了各项治疗的顺利完成,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及反复穿刺的痛苦是化疗护理的重点难题。为了减少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中心静脉导管特别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运而生,而且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化疗时患者由于骨髓抑制,容易感染,因此穿刺部位的护理至关重要,而且化疗需要多个疗程,化疗间歇期间很多患者需要暂时出院,2-3周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是反复浅静脉穿刺经静脉给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的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对76例患者施行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深受患者的欢迎。现将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戢红 《临床医学》2009,29(8):121-122
目的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准确输入,减轻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血管的破坏。方法对115例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方法消除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保证了患者按时化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更好保护血管,保证化疗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具有操作方便、合并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肿瘤21例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是经外周刺人中心静脉的导管,大部分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现对我院肿瘤内科2007—07/2008—07接受化疗的21例肿瘤患者采取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丁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71-107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但反复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药物疗效,减低药物毒副反应,本科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便携式输液泵进行持续注射化疗药物,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科于2005~2007年对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1].白血病病人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如不慎外渗,轻者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重者导致皮肤组织损伤,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轻病人穿刺带来的痛苦,且不会影响自理能力,包括衣、食、住、行及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等一系列基本活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