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医院真菌感染的现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某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各类真菌培养2137份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真菌162株,162株病原真菌以内科系统为主共114株占70.37%;检出深部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72.02%;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60.49%、19.13%、13.58%;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94%以上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很高,均在69%以上,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结论:加强临床病原性真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庆或伴多器官衰竭的老年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31例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29例为肺部感染,其余的为肠道感染。结果 分析危险因素,31例(100%)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6例(19%)曾应用糖皮质激素,行放疗或化疗有6例,死亡7例。结论 抗真菌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16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探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易感因素有:侵入性操作(16/16),使用广谱抗生素≥4d(15/16),手术(8/16),应用呼吸机(8/16);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11例,热带念珠菌3例,新型隐球菌1例,毛霉菌1例。1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2例死亡,1例患儿在未证实真菌感染前死亡。结论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诱因及治疗。方法:分析53例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小儿患者年龄、基础疾病、高危因素及治疗。结果: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多见;并有多部位受累,菌血症发生。结论:出生时的状况,小儿所患基础疾病及激素、抗生素、化疗、免疫抑制剂、静脉营养的应用与发病关系密切;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4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目的 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1月-2002年5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3.4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感染病例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真菌感染以白色念株菌居多,占55.6%;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睦诺酮类,累计使用种类多、时间长且多为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结论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规范抗真菌治疗方法,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7.
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抗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及NCCLS M27-A肉汤稀释法。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9种156株深部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57.69%、31.41%;临床感染标本的分离率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为主,分别占26.28%、12.18%、9.62%;感染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占71.15%和16.67%;Rosco纸片扩散法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3.08%、2.56%、12.18%、17.31%,MIC90分别为64.0、2.0、8.0、16.0mg/L。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的深部真菌菌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两性霉素B的抗菌活性最强,氟康唑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真菌培养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 024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448株占43.8%,最低的是新型隐球酵母菌占0.8%;送检标本以尿液为主占78.1%;送检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为消化内科、重症医学和呼吸内科,其次是泌尿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率年龄段分布构成比差异不大,深部真菌感染率最高的是>60岁老年患者占36.0%;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为100.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占24.2%,新型隐球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随年龄的增加耐药率下降。结论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耐药性具有种属间差异,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监测。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
目的分析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治疗要点。结果 4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样本中共检出46株真菌,其中占60.87%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曲霉菌属占17.39%;33.33%合并ESBLs大肠埃希菌败血症,19.05%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42.86%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23.81%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经抗真菌治疗后,1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28.57%,11例患者为显效,显效率26.19%,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30.95%;治疗总有效率为54.76%。结论粒细胞缺乏伴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临床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病时应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不佳时使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诊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深部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尤其是念珠菌感染更为常见,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18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院感染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三甲医院经实验室证实的深部真菌感染病例检出的真菌菌株信息、药敏结果以及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出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267株,来源于264例患者;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78.11%,死亡34例(病死率为12.88%)。标本来源以血标本(37.08%)与痰标本(34.83%)为主。病例来源前四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老年病房和血液内科。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要低,光滑假丝酵母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均耐药性较高。结论 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老年病房和血液内科是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目前,真菌耐药的问题没有达到细菌耐药的严重程度,但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尤其是三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在医院确诊的90例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留取口腔、痰、尿、血液等,进行真菌培养;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焦虑的影响。结果 90例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0.0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78%;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缓解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48,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6.67±3.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0±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焦虑情况,对治疗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化及规范化应用.方法 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呈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性由抗菌药物所引发真菌感染占医院同期发生真菌感染的67.2%,用药天数1~24 d,平均用药天数8.1d,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肺部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最多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9例,感染率为43.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感染率为6.7%.结论 科学、规范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环节就是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尤其应注意减少>三联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病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留样标本共分离出76株真菌,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7.4%,>2种真菌混合感染者为13.1%;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长期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的使用、肝功能障碍、高龄(≥60岁)等是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62例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462例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0例,感染率为21.6%,共分离出真菌126株,排名前5位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39.7%、13.5%、12.7%、9.5%、8.7%;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为肺部、消化道及泌尿道,分别为38.89%、19.84%、18.25%;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操作及滥用抗菌药物是SLE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应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内假丝酵母菌属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治疗口腔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口腔黏膜标本,鉴定标本中的假丝酵母菌属菌种,并检测假丝酵母菌属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药敏性。结果 8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属10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分别占50.5%、20.4%、12.6%;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其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0.8%、94.2%、96.2%,85.7%、95.2%、100.0%和76.9%、100.0%、92.3%。结论口腔真菌感染可由多种菌株引起,因此临床中应明确假丝酵母菌属的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有利于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06株IRAB中,分离率居前3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分别占51.9%、12.3%、8.5%;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8.9%;106株IRAB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7.6%.结论 IRAB医院感染和多药耐药性严重,出现了泛耐药菌株,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要关注泛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8.
赵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86-2188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的168株SAU,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和病区的分布特点,并用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SAU以痰、尿液和血液标本检出数最多,构成比分别达24.4%、21.4%和18.5%;科室分布以ICU、呼吸内科、肾内科和中医科最多,构成比分别达20.2%、16.1%、14.9%和14.3%;168株SAU中有117株为MRSA,占69.6%,SAU的耐药性普遍较高,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外,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60.0%.结论 SAU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MRSA检出率日趋严重,已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构成极大的困难,必须加强对高危病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预防和消毒隔离,防止SAU,特别是MRSA的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感染真菌分布以及敏感性,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6例,调查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敏感性。结果 56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7例,感染率为12.5%,其中痰液、尿液以及分泌物分别占28.6%、42.8%和14.3%;共培养出真菌13株,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4.6%,感染的主要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6.1%;5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20.
王玲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723-3724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呼吸内科8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4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48例,发生率为5.7%;分离出的48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4株,占50.0%;热带假丝酵母菌16株,占33.3%;克柔假丝酵母菌7株,占14.6%;其他真菌1株,占2.1%;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为100.0%,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率均为91.7%;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低,为83.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真菌对制霉菌素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