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5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该区今后制定针对性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重庆市南岸区2011 - 201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数据,对其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 - 2015年,重庆市南岸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16例,年均发病率68.19/10万,发病高峰分别位于4至7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主要集中分布在学生人群(占病例总数66.74%)和0~14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88.84%);街道发病率(85.02/10万)高于镇(74.29/10万);男性发病率(76.40/10万)高于女性(59.61/10万);所有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事件均发生在小学校。结论 确保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重点季节、地区、人群加大落实力度,推动流腮成分疫苗接种工作,健全疫苗应急接种机制,是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健  廖学舟 《职业与健康》2012,28(6):727-728
目的了解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鄂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8例,年均发病率为19.05/10万,其中2008、2009和2010年分别报告病例396例、59例和11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08/10万、5.93/10万和11.32/10万。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幼托儿童和学生,共报告病例511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9.96%;其中,7~14岁组发病最多,共报告发病329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7.92%。结论幼托机构和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3.
仲凤霞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33-934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探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海州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94例,报告发病率为147.48/10万。其中,城区157例(占80.93%),乡镇37例(占19.07%)。城区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4季度发病数较多,分别占31.96%、42.78%,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120例(占61.86%),女性74例(占38.14%),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38岁,6~14岁共发病178例,占发病总数的91.75%;患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1.24%。[结论]易感人群积累、传染源未严格隔离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和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省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全省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10年全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 330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清远、佛山、中山、深圳和广州市,发病率分别为127.3/10万、68.1/10万、50.0/10万、49.2/10万和45.7/10万,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4.2%。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0~7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共发病15 711例,占53.6%;男性19 068例,女性10 262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13 038例,占44.5%。(2)在全省21个地级市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1 323份,检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1 212份,阳性率为91.6%。不同地区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80.4%~98.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5.6%~10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0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存在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但也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17 0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84/10万,7年间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 900.08,P<0.01)。发病主要高峰在4~7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3.88%,次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9.30%;累计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地区是洪山区(2 299例)、江岸区(2 129例)、武昌区(1 9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东西湖区(52.35/10万)、江夏区(43.62/10万)、江岸区(41.46/10万);年龄分布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1%;男女性别比为1.76∶1,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6.96/10万和22.27/10万(c2=1 030.13,P<0.0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89.15%。结论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落实传染源管理及聚集性疫情的规范处置,是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减少健康危害的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周口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周口市2005-2011年总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 99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2/10万,以扶沟县为高(29.36/10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7.91/10万、3.51/10万(P<0.01)。3~6月、12月为发病高峰,病例分别占47.01%、9.93%;<15岁的占93.42%,学生占64.49%,幼托和散居儿童占29.93%。结论针对学生、学校等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在每年的3~6月份和12月份的发病高峰期间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锦江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锦江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2005年为24.70/10万,2006年为25.68/10万,2007年为27.78/10万,2008年为29.44/10万,2009年23.61/10万,2010年为33.54/10万,2011年为56.9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及10~12月为发病高峰,累计发病627例,占总发病数的69.59%。发病年龄以小于15岁为主(85.24%),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733例),占总发病数的81.35%。发病人群以学生(57.60%)和托幼儿童(24.20%)为主。男性564例,女性337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结论 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黄艳 《职业与健康》2013,29(3):351-353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沭阳县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沭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7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7:1;年平均发病率为19.96/10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占报告发病数的55.98%;年龄分布以5~15岁段为多,占76.36%.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76.98%.结论 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5~15岁的学生为主,应当重点对这部分人群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 561例,无死亡病例;各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 001、3 828、9 73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67/10万、36.96/10万、92.97/10万。发病高峰为5—8月,共报告9 144例,占病例总数的55.21%;男性10 678例,女性5 883例,男女性别比为1.8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14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5.53%(12 509例);职业以学生(占40.63%)、托幼儿童(占21.14%)、散居儿童(占19.91%)为主。报告暴发疫情39起,报告病例589例,平均罹患率为8.32%(589/7 081);暴发疫情集中在3—6、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人群主要为3~14岁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城区2006~2007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城区2006~2008年合计报告流腮484例,发病率介于21.93~35.06/10万之间。全年各月均发病,发病高峰呈现春、冬季双峰。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3.43%;其次为托幼和散居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2.31%和5.9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14岁托幼童和中小学生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5.12%。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44︰1。[结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重点应放在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的措施上,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流腮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2008—201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春红  龚建仁  李江博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4-1755,1758
目的分析西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 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7.51/10万;死亡13例,年均病死率为0.023%;4年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2例,重症率0.64%;EV71病毒感染占51.71%。4—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13%;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97%;病例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6.89%。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7.83/10万;女性为145.4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发病率前3位的是城乡接合部的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87.94/10万、229.53/10万和195.36/10万。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春夏季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地区。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菏泽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菏泽市2011年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341例,年发病率为4.51/10万。年发病率(/10万),男性为5.46、女性为2.75(P〈0.01);定陶县最高为11.84,除鄄城无病例外,其余各县发病率为2.00~8.99,全部病例中,≤15岁者占发病总数的83.87%;学生占54.25%,散居儿童占21.99%,幼托儿童占14.08%;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分别占41.94%和33.43%。并发症最多的是发热和单侧腮腺肿大,分别占98.83%和78.89%。[结论]菏泽市各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同,男性高于女性,15岁以下儿童少年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桂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桂林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桂林市2010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共2145例,发病率为41.92/10万;2011年3746例,发病率为72.18/10万;2012年1983例,发病率为38.00/10万;2013年1070例,发病率为20.49/10万;2014年1129例,发病率为21.6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城区发病率较高;发病以小年龄段为主,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5岁以上发病率很低。结论桂林市实施国家计划免疫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已经初见成效,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田东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以便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田东县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2009~2011年田东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55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5.03/10万,以10~12月份报告病例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1.46∶1;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占52.7%),发病率1130.20/10万;以学生发病数最多(313例),占56.5%;地区分布以平马、祥周、思林和林逢4镇报告病例较多.结论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及时防治,积极开展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提高免疫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4/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率为556.97/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2∶1;职业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的55.42%、23.24%、12.12%。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腮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坪区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60.82%,以学生1 034例(78.51%)为主,4-1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15例,年均发病率39.05/10万.城市发病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市区年均发病率为70.42/10万,农村年均发病率为24.63/10万,两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4, P<0.0001);全年均有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患者男女比例为2.06:1,人群发病主要集中在3~10岁,占全部病例的86.0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占91.54%.[结论]降低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南省弥勒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该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弥勒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 292例,发病率分别为7.70/10万、68.65/10万、190.84/10万、165.60/10万和190.92/10万,5年平均发病率为125.27/10万。5年发生重症病例8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存在夏季高峰和秋冬季次高峰现象,每年4—8月为发病人数较多月份,占全年病例数的65.67%;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占发病总数78.13%。结论弥勒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发病存在高发人群和高发季节等特点,应通过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吴波  毛德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193-3194
目的了解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6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9.64/10万,发病率从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主要集中在3~7月;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1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重中之重在学生,小学新生入学前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