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章海凤  王法明  刘强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3):258-259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5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勇  吴俊  邹国明 《新中医》2010,(11):89-90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虚弱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丹参、荆芥、黄芪各15g,太子参20g,炒白术、茯苓、乌梢蛇、防风、白鲜皮各10g,甘草6g)治疗;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中药方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间隔1天。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4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疗效优于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热敏化腧穴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在IBS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热敏灸量在IBS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热敏灸疗法在IBS-D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包括单纯热敏灸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口服西药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中药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推拿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治疗IBS-D相关机制研究等方面,综述10年来热敏灸治疗IB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热敏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针刺、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结论:针刺、热敏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眉棱骨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针刺与热敏灸治疗相结合组(针灸组)与单纯针刺治疗组(针刺组)。结果:针灸组总显愈率为93.3﹪,针刺组为66.7﹪,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眉棱骨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毛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毛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患者予以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课题采用简单随机、单盲、同期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针刺配合辨证穴位灸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2例于门诊治疗期间因工作出差中断治疗,2例不明原因脱落;对照组3例因疗效不满意自行中断治疗,3例不明原因脱落;此10例不做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结合针刺组及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均选取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针刺;热敏灸组在上述穴位进行往返、回旋灸.采用VAS关节疼痛评判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热敏灸结合针刺组以上指标较普通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热敏灸结合针刺有效率为93.3%(28/30),针刺组为83.3%(25/30)(P〈0.01).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能更好的改善KOA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5次,以VAS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针刺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荨汤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mg口服,1次/日。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此病的热敏点。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发生长情况方面,两组间新发生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最高发部位为中脘穴,其次为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中脘穴为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消荨汤配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消荨汤配合热敏灸,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 mg,口服,日1次(5 mg/片、14片/盒、生产厂家:UCB Farchim SA);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配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09月在我院治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86例患者作为本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数表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临床治疗期间剔除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83.3%(35/42)、95.1%(39/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IBS-SSS、IBS-QOL以及TCM-PE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HAMA、HAMD、IBS-SSS、IBS-QOL以及TCM-PE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β和hs-CRP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IL-6、IL-1β和hs-CR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能够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血浆中炎症因子浓度,临床效果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腹泻型 IBS 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辨证分为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采取瑶医火攻疗法;对照组30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药物。各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腹痛、大便次数、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瑶医火攻疗法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 IBS疗效明确,在总有效率及肠道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陈丽  张衡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59-60
目的:观察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蒙脱石散配合枯草杆菌肠溶二联活菌;治疗组40例,采用中医外治三位一体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温和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IBS-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28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73.33%。两组患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