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所构建的炭疽芽孢杆菌突变株AP431的生物特性,并与出发菌株A16R对比,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突变株AP431和A16R的生长性能;糖酵解实验分析二者生化特性的差异;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菌株的保护性抗原PA蛋白表达情况;连续传代共培养分析其竞争关系;过氧化氢灭菌实验和抑菌圈实验分析菌株对活性氧的耐受性;以C57小鼠为动物模型比较二者的毒力大小.结果 与A16R相比,突变株AP431生长稍慢,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突变株AP431的PA蛋白在S层呈现表达良好,并且在培养基上清、细胞内和外膜上的表达水平均比A16R高.共培养实验发现AP431的生存竞争能力明显减弱.过氧化氢敏感实验表明,突变株AP431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比A16R显著增高.动物毒力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在两种注射剂量下,突变株的致死率显著降低,与A16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与A16R相比,炭疽菌突变株AP431保护性抗原P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毒力明显降低,可作为新的疫苗候选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炭疽芽孢杆菌的中和性抗体在炭疽的被动免疫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抗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抗体既能够抑制芽孢出芽又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抗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E)/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抗体能阻断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发挥活性,荚膜抗体能结合补体导致细菌繁殖体裂解。同时中和性抗体的水平也可以作为保护性免疫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分析确定PA的中和性表位的有力工具。对中和性表位的分析既有利于探索炭疽毒素致病机制,也可以为现有炭疽疫苗的使用和发展表位疫苗等新型炭疽疫苗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综述了炭疽芽孢杆菌中和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炭疽杆菌致病过程包括芽孢发芽、菌体繁殖和毒素分泌等多个环节。荚膜和毒素是公认的致病因子。毒素B亚单位(PA)可阻断ET、LT的致病作用,已用作疫苗,但繁殖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出血、蛋白溶解分子也是毒力分子。相应的抑制剂有治疗作用。现有炭疽粗制PA苗、芽孢苗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足。根据炭疽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理想炭疽疫苗应同时靶向芽孢、荚膜和毒素及其他毒力因子等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与靶细胞受体(ATR)结合能力的Binding-ELISA方法,并对两者结合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ELISA实验为基础,建立PA与ATR结合的体外模型,并对实验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Binding-ELISA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包被蛋白、不同二价阳离子条件下的D450以及相对饱和度等参数,分析PA与两种ATR的结合特征.结果与结论:以重组PA作为包被抗原时灵敏度更高,包被浓度为2 μg/ml;二价阳离子浓度为5 mmol/L.两种受体与P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CMG2与PA的结合能力更强;并且两者与PA结合时离子依赖特征不同,PA与TEM8的结合能力在Mn2 存在时最强,PA与CMG2的结合能力在Ca2 存在时最强.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相符,进一步说明Binding-ELISA方法用于定性分析炭疽毒素与其受体结合能力的可行性,为评价以抑制PA与ATR结合为靶点的毒素抑制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炭疽菌毒素中的保护性抗原(PA)具有保护力。目前国外已用含有PA的培养滤液供有关人群免疫使用,庄汉澜等也做了报导。为了在制备PA时能及时测定PA的抗原效价以便及时收集抗原,故须先提取保护性抗原然后再制备抗PA血清。关  相似文献   

6.
SELEX法筛选炭疽芽孢杆菌适配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SELEX(system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体外筛选,找能与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方法:体外合成长度为78个核苷酸的随机DNA库,通过SELEX技术,以炭疽牙直菌疫苗株A.16R的芽孢为靶标进行15轮的筛选,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显色系统判断寡核苷酸与牙孢的结合活性,结果: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PCR扩增电泳条带渐单纯,寡核苷酸与芽孢结合后显色,D值提高9倍以上,D值随适配子结合量的增加而递增,结论:已初步筛选到与炭疽芽孢具有亲和力的适配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第四结构域PA4基因的重组Semliki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复制子载体,并观察PA4抗原在重组SFV复制子载体中的表达。方法:将PA4基因克隆到基于RNA和DNA的SFV复制子表达载体中,获得的重组SFV复制子载体直接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试验检测PA4在细胞中的表达;与辅助病毒载体共转染制备重组病毒颗粒,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PA4在重组病毒颗粒感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基于RNA和DNA的PA4重组SFV复制子载体,并且在体外基于RNA和DNA的重组SFV复制子表达载体能够在细胞中有效地表达非分泌型和分泌型的PA4抗原,制备了具有感染能力并能表达PA4抗原的重组病毒颗粒,为进一步以SFV复制子作疫苗载体观察炭疽新型复制子疫苗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保护性抗元是炭疽毒素主要成分之一,用炭疽保护性抗元来制备炭疽化学苗,具有反应轻、能保护炭疽强毒菌呼吸道攻击的优点。我们用酪蛋白酸水解液-酵母浸液培基、A16R炭疽菌株、浅层培养方法可以规律性地收获炭疽保护性抗元。将此抗元经钾矾沉淀制成炭疽化学苗,免疫家兔能使动物产生一定免疫力,能抵御强毒炭疽芽孢皮下或呼吸道攻毒。  相似文献   

9.
炭疽芽孢杆菌是人畜共患病炭疽的病原菌。目前,对炭疽杆菌2个毒力大质粒(编码主要毒力基因的pXO1与编码合成荚膜基因的pXO2)的研究比较深入;炭疽杆菌细胞壁与荚膜间还存在一种蛋白性质的类晶体(paracrystalline)结构:S-层(surface-layer,表层)结构。炭疽杆菌的S-层蛋白主要为表面排列蛋白(surface array pro-tein,Sap)和胞外抗原1(extracellular antigen 1,EA1),此外,在炭疽杆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与S-层相关的蛋白,了解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免疫机制对深入认识炭疽杆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近年来关于炭疽杆菌S-层蛋白成分、与细胞壁的连接、S-层基因的调控、致病性及其与宿主免疫机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及时测定炭疽杆菌培养物中保护性抗原(PA)的浓度,除了Wright 1962用过补体结合法外,从1957至1971年国外多用琼脂扩散法滴定炭疽菌免疫原及抗体,他们使用了H_(533)抗血清(活芽胞免疫马),H_(25)抗血清(培养滤液明矾沉淀物免疫马)及R-1抗血清(豚鼠毒血浆中分离的因子1免疫兔)分别测定三种因子。本组曾用DEAE-纤维素分离炭疽菌滤液后及再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5—8段抗原。本文报告以上述抗原免疫家兔及绵羊获得抗血清,并利用对流免疫电泳这一快速简便法来测定培养物中的PA含量,并对家兔免疫该化学苗后产生的抗体进行动态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证实的36例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资料及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食管受累以中下段(22/36)和全段(11/36)为主,受累食管张力降低和蠕动减弱,29例边缘不规则呈"毛刷征",26例黏膜表面多发充盈缺损呈"鹅卵石征"。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145)×106/L,12例<50×106/L,18例为(50~100)×106/L,其余6例>100×106/L,平均(53.61±47.32)×106/L。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受累食管由下向上进展,程度也进一步加重。结论: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毛刷征"和"鹅卵石征"等特点,食管受累范围及程度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紫果西番莲叶提取物中异荭草素和荭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Inert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四氢呋喃-异丙醇-乙腈(87∶8∶2∶3);柱温: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60nm。结果异荭草素、荭草素回归方程:Y=2.901×10^4X-188.1,r=0.999 8;Y=1.824×10^4X-228.83,r=0.999 5;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0.602、0.009~0.451m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8.66%,RSD分别为2.10%、1.81%。结论HPLC法测定紫果西番莲叶提取物中异荭草素和荭草素的含量,专属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切伦科夫发光断层成像(CLT)和γ显像进行裸鼠甲状腺摄取131I的多模态成像,探索CLT与γ显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先对4只裸鼠[体质量(21±3)g]尾静脉注射1.67×107 Bq 131I,在注药后0.5、3、12及24h均分别行CLT和γ显像.采用基于漫射方程(DE)的切伦科夫光源重建方法重建裸鼠体内131I的生物分布及在不同采集时间点甲状腺摄取131I的切伦科夫光的功率.对采集的γ显像图像勾画ROI,获得γ计数的平均值,对CLT 1311的切伦科夫光的功率和γ显像获取的γ计数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甲状腺摄取131I的切伦科夫光的功率在0.5、3、12和24h分别为7.80×10-3、1.62×10-12、2.20×10 - 12和2.68×10-12 W.甲状腺摄取131I的切伦科夫光的功率随放射性药物注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γ显像结果表明131I在裸鼠腹部的摄取逐渐降低,而在甲状腺的摄取越来越高,CLT与γ显像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 =0.7620,P<O.05).结论 CLT具有临床甲状腺成像、甲状腺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测定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摄取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氟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的方法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淋巴瘤细胞株Raji对18F—FDG和18F—FLT的细胞结合率:细胞数量1×10^5-1×10^7/瓶;18F-FDG和18F—FLT的放射性活度1.85—29.6kBq;反应时间20—120min;葡萄糖浓度0~11.1mmol/L。结果每瓶1×10^7个细胞、加入3.7kBq18F.FDG、葡萄糖浓度在0—2.78mmol/L、作用100min,18F-FDG细胞结合率达到(50.42×1.07)%;每瓶1×10^7个细胞、加入3.7kBq 18F—FLT、作用100min,18F—FLT细胞结合率达到(59.48±0.77)%;18F—FDG和18F-FLT的细胞结合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1192.805,P〈0.001)。结论Raji细胞与18F—FDG的结合率与细胞数量、作用时间及葡萄糖浓度有关,与18F-FDG的放射性活度无关;Raji细胞与18F-FLT的结合率与细胞数量和作用时间有关,与18F-FLT的放射性活度及葡萄糖浓度无关;同等条件下,Raji细胞对18F-FLT的细胞结合率高于18F—FDG。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seido MG 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68:32);检测波长:378nm;外标法定量。结果各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槲皮素Y=3.94945×10^-6X+8.992×10^-2,r=0.9999,线性范围为6~120μg·ml^-1;山奈素Y=8.34202×10^-6X+3.969×10^-2,r=0.9999,线性范围为3~60μg·ml^-1;异鼠李素Y=1.74581×10^-6X-6.13×10^-2,r=0.9999,线性范围为1~20μg·ml^-1。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13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8冽(50.3%),子痫前期(PIH)23例(17.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6例(1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7%),其他病因4例(2%)。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PA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x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染B7同系物3(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并探讨抗B7-H3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和转染B7-H3基因RM1的同种细胞(RM1-B7-H3)培养后0.5、1、2、3、4和5d的吸光度(A)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种细胞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糖浓度(0、5.5和11.0mmol/L)、不同细胞数(每孔5×10^4~5×10^6)、不同摄取时间(20~120min)的条件下,测定2种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并在细胞数为1×10^6、反应时间为100min的条件下行^18F-FLT细胞摄取实验。最后测定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数据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RM1-B7-H3细胞培养1、2和3d时的A值分别为1.59±0.23、2.26±0.15和2.01±0.60,较RM1细胞(1.22±0.14、1.10±0.09和1.04±0.15)高(t=3.923、19.228和4.467,均P〈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0.858、2.000,均P〉0.05)。RM1-B7-H3细胞的G1、S、G2/M期比例分别为(32.96±2.56)%、(39.11±2.57)%和(27.94±0.21)%,S期比例较RM1细胞(32.76±1.90)%高(t=3.442,P〈0.05)。2种细胞^18F—FDG摄取率均随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细胞数和摄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1.0×10^6细胞、摄取100min时,RM1-B7-H3和RM1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分别为(55.07±3.99)%和(44.16±3.60)%,^18F—FLT摄取率分别为(5.25±0.81)%和(3.33±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7和4.567,均P〈0.01)。给予4H7单抗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为(45.36±2.92)%,较未加单抗组^18F—FDG细胞摄取率低(F=10.001,P〈0.01)。结论转染B7-H3基因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活性,并提高细胞对^18F—FDG和^18F-FLT的摄取;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