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 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 d.分别在培养的第7、14、21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和第14天时,均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培养第21天时,部分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该模型能够在体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为人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 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 d。分别在培养的第7、14、21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和第14天时,均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培养第21天时,部分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模型能够在体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为人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翠明 《医学文选》2004,23(4):508-511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而牙髓是组成牙齿的唯一的软组织,但是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的关系密切,因此将他们合称为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牙髓可以终生不断地形成牙本质,此活动受到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中一些生长因子的调节。牙本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牙本质(原发性牙本质),是牙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胚胎12.5 d(E12.5 d)大鼠第一腮弓上皮及外胚间充质细胞离散后肾被膜下移植的成牙能力.方法 切取E12.5 d大鼠第一腮弓(下颌突),酶消化离心后与明胶海绵支架复合植入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移植物,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抗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检测.结果 种植4周,植入细胞在肾被膜下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DSP在新生的牙本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Masson三色法显示绿色矿化基质形成.结论 E12.5 d大鼠第一腮弓细胞部分保留了牙齿自然发育的遗传信号,在肾被膜下可以构建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5.
全冠牙体预备后影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反应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结果: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炎症反应。6周左右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剩余牙本质厚度影响牙髓的反应,牙本质越厚,牙髓重度炎症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术后观察时间对牙髓预后的影响是以剩余牙本质的厚度为前提,剩余牙本质小于2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关系密切(P<0.01)。剩余牙本质为2~2.5mm时,时间与牙髓的反应相关(P<0.05)。但剩余牙本质厚度大于2.5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健康人前磨牙60颗,经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根髓nNOS阳性神经纤维呈粗大束状,向颈部逐渐变细,分支少;在颈部,束状纤维呈放射状至冠髓;在冠髓束状纤维大量分支呈网状,部分围绕于血管,部分止于牙髓基质,部分经成牙本质细胞层进入前期牙本质和成熟牙本质近髓1/3牙本质小管。结论:nNOS阳性神经纤维存在于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部分围绕于血管周围,可能与血管功能调节有关,部分止于牙髓基质、前期本质和牙本质小管内,可能与牙内因素和牙外因素引起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前磨牙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牙衰老和老年牙病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收集健康人前磨牙 ,按年龄分组 ,然后脱钙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与图像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加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钙盐大量沉积 ,牙髓体积缩小 ,牙髓内细胞、血管、牙本质小管和牙髓体密度减少 ;牙髓内结缔组织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体密度增加 ,各年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年龄增加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生物活性成分减少 ,非生物活性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8.
再生性牙髓治疗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缺损牙本质和牙髓组织,再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以期恢复牙髓的血管神经化和免疫功能并重建管样牙本质。显著影响再生性牙髓治疗效能的因素包括干细胞、生物信号分子和生物支架材料。根据是否来自牙源性组织,干细胞可分为牙源性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和非牙源性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于干细胞具有倾向分化为其原始来源组织的特性,牙源性干细胞在再生性牙髓治疗中展现出一定优势。联合应用多种信号分子并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如Wnt/β-catenin、BMP/Smad,对改善干细胞迁移、增殖、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血管神经再生潜能发挥关键作用。适用于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支架材料包括自然来源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应模仿天然组织进行生物仿生修饰,以营造适宜的再生微环境并实现对信号转导通路的时空调控。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归巢两大策略。干细胞归巢策略因可避免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而在临床操作上更具优势,但如何提高干细胞归巢成功率并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以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真正再生仍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诱导牙髓-牙本质复合...  相似文献   

9.
周丽珍  郭玲 《海南医学》2007,18(6):128-129
众所周知,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关系密切,牙髓为牙本质提供营养,并能不断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则将牙髓与外界有害刺激隔离,一旦牙本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髓暴露,常需将牙髓去除,最终可能导致牙丧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
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
用茜素红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法和RT-PCR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和
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选取5~6周雌性裸鼠6只,将SCAP与羟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仅
有HA/TCP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同一只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1个。8周后移植物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组织
情况。结果SCAP在体外经成骨诱导3周及普通培养基培养60 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且表达成骨细胞标志物ALP、BSP、OC
和DSP。实验组移植物8周后可见牙髓牙本质样结构形成,且紧靠牙本质样结构内侧的细胞DSP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任何
硬组织形成。结论SCAP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亚溶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管间质的免疫性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LDH检测评价细胞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鉴定sMAC沉积,流式细胞仪检测sMAC对HK-2表面HLA-DR 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确定C561:80,NHS 1:0为HK-2最适亚溶破量;LSCM显示sMAC沉积于HK-2细胞表面;不同时相观察sMAC刺激后HK-2细胞HLA-DR表达量逐渐升高,HLA-D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膜攻击复合物亚溶破模型,补体活化可能导致TEC本身参与了免疫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谯建  令狐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7,36(24):2540-2543
目的从子宫内膜组织分离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良性疾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传代培养。观察两组细胞形态,SABC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高浓度胶原酶消化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部分在48h内都能贴壁;腺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6周;间质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15周。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渡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细胞角蛋白染色为阴性,而波形蛋白为阳性。两组生长曲线接近。结论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简单、易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的形态、生长和正常内膜细胞无明显差异。可以用作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基因型特征、及其他因素对异位内膜细胞的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为快速、准确、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以尿素酶基因序列为靶位点,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引物及探针,经Blast软件对相似序列搜索后,筛选出一套最优与常见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的引物;分别用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血脑屏障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培养的CBA/J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构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将BMVEC种植在明胶包被的24孔板细胞插入器的微孔滤膜上培养至汇合状态,通过4 h液面渗漏实验、扫描和透射电镜、血脑屏障形成前后膜两侧的电阻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通透性和RMP-7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来证实BBB的形成.结果:BMVEC培养至汇合后,4 h液面渗漏实验成为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形成单层,透射电镜证实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跨细胞电阻(the 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分别为汇合前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3.2倍和7.7倍;对HRP的通透率分别为前对照组的13.4%和6.7%;RMP-7处理使HRP在BBB的通透率增加了2.7倍.结论:构建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BBB的基本特性,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跨BBB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根管-根尖周组织复合体体外模型,以此探索感染根管形成根尖周炎及根尖生物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健康单根前磨牙密封于盛有LB固体培养基的无菌小瓶内,使牙根的根尖1/3置于培养基中,制备成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25个。建模后1 d抽取5个模型通过PCR技术检测根尖周组织有无细菌。将余下的20个模型分为对照组(n=10)及实验组(n=10),实验组作开髓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然放置于空气中,经21 d检测根管内和根尖周有无细菌,及终点显色法检测根尖周内毒素浓度。结果第21天,实验组根管内检测到细菌,对照组根管内未检测到细菌,而所有模型根尖周均检测到细菌;对照组根尖周内毒素含量平均为(8.913±0.614)EU/mL ,实验组为(10.525±0.981)EU/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建立根管-根尖周复合体体外模型。未对根管做处理时,感染根管内的细菌不会到达根尖周,而感染根管内的细菌首先是通过分泌的内毒素等致病因子到达根尖周引起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牙胚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方法 :分泌前期人牙胚采用Trowell型支架培养法 ,RPMI 16 4 0培养基(含 2 0 0 g·L-1FBS ,2 0 0mg·L-1谷氨酰胺 ,2 0 0mg·L-1L 抗坏血酸 ,1× 10 -7mol·L-1维甲酸 ,10 0kU·L-1青霉素 ,10 0kU·L-1链霉素 ) ,在 37℃ ,5 0mL·L-1CO2 +95 0mL·L-1空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每 4 8h更换一次培养基 .体外培养 .2 ,4 ,6和 8d随机抽取牙胚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培养的牙胚组织结构关系与对照组一致 ,牙尖部形态进一步突出 ,细胞形态典型 .在 8d时 ,牙尖之间部分造釉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开始出现坏死 .结论 :为体外研究人类牙齿正常发育及各种因素对牙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Histocompatibility is crucial in effecting survivalof allografts.Due to differences in histocompatibilitybetween donor and recipient,rejection would happento some extent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refore,theevaluation of differences in histocompatibility betweendonor and recipient would be contributive to selectionof donor and judgement on prognosis oftransplantation. HLA typing and mixed lymphocyticreaction (MLR) are the classical methods to evaluatethe histocompatibility between donor and r…  相似文献   

18.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原代分离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探讨跨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电阻与屏障渗透功能的动态关系以及最佳构建条件。方法用酶消化、机械分离结合密度离心的方法得到原代BALB/c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培养在具有特殊质材和孔径的Transwell小室上建立BBB体外实验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生长规律,紧密连接ZO-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比较血脑屏障形成前后膜两侧电阻动态变化与1H葡萄糖通透性的关系等方法,探讨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及生长特性。结果BMVEC培养至汇合后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形成致密单层,透射电镜、ZO-1蛋白免疫组化证实细胞问形成光滑、连续、高密度的紧密连接;1H葡萄糖的通透量与实时电阻呈负相关,内皮细胞电阻随着通透性的增加而降低,通透率最低时跨细胞电阻为(346&#177;10)Ω/cm2。结论建立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BBB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建立多柔比星(DOX)损伤心肌细胞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原代培养4d的SD乳鼠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OX进行处理,MTT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比色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DOX对心肌细胞均有损伤.当DOX浓度大于1.0mg/L时,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随着DOX浓度的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减慢,LDH及AST明显增高,细胞凋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DOX作用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存活率亦显著降低.结论 DOX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mg/L的浓度作用4h可建立可靠的心肌细胞毒性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