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4例内镜发现的病变,内镜下行APC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13例进行止血治疗,疣状胃炎6例进行凝固治疗,消化道息肉样病变45例进行APC切除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病例中,1例因动脉喷射出血止血失败,转手术治疗,余一次治疗成功,止血率92 . 3 %。<5mm的息肉及疣状胃炎用APC凝固治疗清除,大息肉或腺瘤先行高频电刀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本组仅1例食管息肉治疗后,感吞咽疼痛,2例胃底息肉治疗后感胸痛。结论 APC对大多数非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满意,对较大口径的动脉性出血效果不佳。APC结合智能高频电刀(ICC)对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及增生性病变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经临床及内镜确诊有上消化道出血或曾有出血史的胃静脉曲张病例,男25例,女7倒,年龄5~72岁(平均51.2岁),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结果]32例病人接受共41例次组织胶注射术,5例活动性出血注射后即刻止血,18例术后复查胃镜,胃静脉曲张消失7例(39%),近期(6周)再出血7例次(17%),注射处溃疡2例,肺栓塞1例.[结论]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具有止血效果确切,针眼无渗血的优点,可作为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的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在ForrestⅡ型溃疡中的应用,评价其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内镜下改良Forrest分级,选取298例Forrest Ⅱ型溃疡患者,Forrest Ⅱa和Ⅱb型各分成4组,其中1组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另外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止血治疗:注射药物、氩离子凝固术(APC)和血管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镜下治疗组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在Forrest Ⅱa型溃疡中,血管夹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注射组及APC组(P<0.05);在ForrestⅡb型溃疡中,各组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内镜下止血起效迅速,疗效肯定,可成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选择合理的止血措施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探讨其安全性和治愈率.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在内镜下用金属钛夹夹闭出血部位,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结果 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对58例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9~82岁.其中胃角溃疡14例,食管-胃吻合口出血10例,Dieulafoy病8例,胃肠吻合口出血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结肠息肉切除术残蒂出血6例,胃息肉切除术残蒂出血4例,每个出血部位放置1~3枚钛夹.结论 通过金属钛夹在内镜下应用,解决了以往仅用1:10000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和喷洒止血及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孟氏液或凝血酶粉治疗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容易再出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 ,我院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2月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 9例 ,收到了显著效果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性消化道出血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5 4岁。 5例表现为呕血 ,经输血、输液、止血等治疗未能有效控制出血 ,行急诊胃镜检查 ,其中胃角溃疡 3例 ,胃底小弯侧溃疡 1例 ,Dieulafoy病 1例。 2例胃息肉及 2例行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渗血、涌血。1.2 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 内镜直视下发现病灶后 ,经钳道插入Hx 5LR 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 ,伸出原已安置好…  相似文献   

6.
内镜直视下药物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经内镜注射肾上腺素或乙氧硬化醇治疗消化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或有近期出血征象的患者 5 3例 ,探讨不同药物的止血效果及其转归。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 ,明确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或有近期出血征象并内镜下注射治疗者共 5 3例 ,其中男 42例 ,女 1 1例 ,年龄为 1 8~ 82岁 ,平均为 5 7岁。内镜诊断胃溃疡 2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8例 ,复合性溃疡 3例。内镜下出血征象描述参考Forrest分级法[1] ,其中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经胃镜、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的18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行静脉麻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径在0.2-1.0cm广基、扁平息肉仅行APC切除治疗,直径在1.0-3.0cm的有蒂及宽基底息肉行高频电切,残蒂及局部创面渗血再行APC止血治疗。结果:182例均完成治疗,麻醉效果满意,患者在整个内镜操作过程中均能保持安静。对检查治疗全过程无记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稳定。其中,一次APC成功治疗20-25颗息肉11例,10余颗26例,25颗以上息肉分2次APC治疗7例。APC联合圈套器高频电切治疗结肠多发有蒂大息肉24例。术后腹胀19例,腹痛11例,胸前区烧灼感6例,多可以耐受无需处置,1-3d后症状消失。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麻醉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性好,可有效止血,副反应少,操作简便,尤其适合扁平、广基息肉的治疗。对有蒂及宽基底息肉可以联合圈套器高频电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6例,其中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108例,非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248例。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方式选择钛夹、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氩离子凝固术(APC)或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结果 356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350例(98.31%),术后2周内再出血14例(3.93%),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9例(2.52%),11例(3.08%)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6.91%(345/356)。11例内镜止血失败患者的出血原因均为动脉出血。结论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动脉出血有可能影响内镜止血效果,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9.
李良 《当代医学》2014,(26):14-15
目的分析和观察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许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并观察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血管造影,阳性25例,而22例患者均为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动脉型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在血管造影中造影剂存在外溢现象,出血征象较为显著,经过血管栓塞治疗,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个月随访,4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显示有出血征象,给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范围内出现复发症状;5例经过血管造影未显示阳性患者,给予血管栓塞手术联合内科止血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给予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血管造影与内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直视下止血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附9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内窥镜直视下不同止血方法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99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成 3个组 ,即硬化组、套扎组和联合治疗组 ,观察止血和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 3种内窥镜下止血方法在止血成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套扎术组消除食道静脉曲张作用和防止复发作用弱于其他两组 ,副作用发生率以硬化组为高 ,联合治疗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较其他两组低 .[结论 ]内窥镜直视下止血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应首选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病理分型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由于息肉容易发生出血及恶变,应予以内镜下切除与手术治疗。自1991年德国的Farin和Grund首次将原本用于开放及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非接触性热凝固技术-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用于内镜治疗以来,APC技术已被国内外消化界广泛接受,主要用于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血管畸形病变、小隆起型病变,Barretts食管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本文探讨APC对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3月抗凝治疗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急诊止血的34名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内镜治疗过程。结果内镜急诊救治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例,冠心病18例,脑栓塞9例,下肢静脉栓塞5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后2例。内镜止血均取得成功,1次成功止血30例,4例应用2次止血。出血类型包括溃疡形成并渗血6例,溃疡形成伴裸露血管出血8例,表现为黏膜片状充血渗血20例。应用黏膜下注射止血技术8例,止血夹止血17例,氩气止血9例。结论内镜紧急止血治疗是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具有直观、方便、迅速、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金属钛夹止血,虽然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及时有效地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的新方法,但目前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单位尚少。我科自2004年3月以来,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新技术治疗消化道出血5例(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4~73岁,平均58·2岁。在5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4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残端脱落出血1例,均经内镜下金属钛夹钳夹治疗,立刻止血率为100%,无再次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1·2方法使用日本Olym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3月抗凝治疗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急诊止血的34名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内镜治疗过程。结果内镜急诊救治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例,冠心病18例,脑栓塞9例,下肢静脉栓塞5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后2例。内镜止血均取得成功,1次成功止血30例,4例应用2次止血。出血类型包括溃疡形成并渗血6例,溃疡形成伴裸露血管出血8例,表现为黏膜片状充血渗血20例。应用黏膜下注射止血技术8例,止血夹止血17例,氩气止血9例。结论内镜紧急止血治疗是抗凝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具有直观、方便、迅速、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的其他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LDRF-50射频治疗仪经内镜下对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进行射频烧灼止血治疗。结果:治疗消化道出血共55例,其中50例(占91%)经一次性烧灼达到止血目的,其余的经多次(1~3次)烧灼亦可达到止血目的。结论:射频烧灼止血治疗安全易行,费用低廉,治疗效果直观明确,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杰  陈基东 《海南医学》2009,20(5):101-102
目的检验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及息肉治疗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病例35例,其中溃疡活动性出血21例,其他如胃肠息肉病变等14例。采用止血夹放置器和止血夹治疗,术中及术后观察出血情况。结果35例病例治疗成功率为100%,疗效确切,未见并发症。结论内镜止血夹为消化道出血及息肉治疗等提供了一种损伤小、止血及预防再出血成功率和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于我院消化内科应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40例进forrest分型后再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本组52例患者共使用止血夹130枚,平均每人2.5枚,首次止血即达到100.o%的止血率,其中49例为仅使用止血夹治疗,3例配合药物治疗,未有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本组所有患者均起到了及时止血,预防穿孔的目的,未发现止血夹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应用于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注射组、钛夹组、热凝组、联合组,分别施以肾上腺素止血、血管夹止血、氩离子凝固止血以及多种内镜下止血法,比对四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效止血率高且再出血率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多种止血方式应用于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与氩离子凝固联合药物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 方法 将123例内镜下有活动出血的溃疡患者分为2组。46例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77例接受氩离子凝固联合药物注射治疗。 结果 两种方法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有效止血率在氩离子凝固治疗组为84.8%,在联合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病例无穿孔及其它术后并发症。 结论 两种内镜下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止血,联合治疗并不优于单独氩离子凝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