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磷中毒体温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磷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多数偏低,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呈逐渐上升趋势,阿托品化时体温平均上升了1.5±0.5℃。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中毒量大伴体温持续不升者,预后不良,合并感染者体温上升曲线呈双峰状,峰值时间延长。阿托品增量过程中体温超过39.5℃,脉率增幅较用药前超出45%者有71%发生阿托品中毒。提示:监测有机磷中毒的体温及脉搏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程度,推测预后,提高阿托品过量及肺部感染者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合理用药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规律。方法:观察4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首次应用及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脉搏呈上升趋势,血压逐渐下降。结论: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变化的规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阿托品,及时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3.
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体温,脉膊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温、脉搏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比较了53例不同程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初期及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脉率的变化。结果: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偏低,脉搏增块;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和脉搏呈上升趋势,其中阿托品适量量者的体温上升幅度为3.8%,脉搏增幅为40.5%,体温峰值时间为用药后12-18小时,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3-4天恢复正常。阿托品过量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呼吸、体温指标对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上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收治的112例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利用校正呼吸或体温影响后心率指导阿托品化后阿托品的用量.结果利用校正呼吸或体温影响后心率指导阿托品的使用,能降低农药中毒反跳及阿托品中毒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结论心率、呼吸、体温指标在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后阿托品的用量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阿托品的观察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使用阿托品的观察要点进行分析,认为阿托品的用量因中毒程度和个体对阿托品的耐受性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掌握阿托品用量不足、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的指征,为阿托品的准确使用提供动态信息,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用量观察与护理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阿托品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抗毒剂之一。在临床应用中 ,如能及时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阿托品用量 ,可防止其中毒症状的发生。现将我院救治 1 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用量观察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8年 8月至 1 999年 9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1 32例 ,其中男 5 7例 ,女 75例 ,1 2~ 72岁 ;重度1 0 8例 ,中度 1 8例 ,轻度 6例 ;阿托品化时间 5min~ 36h ,其中死亡 9例 ,占 6 8%。2 阿托品用量观察2 1 阿托品首次用量临床观察 在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时 ,早期阿托品首次足量给药是关键 ,如用量…  相似文献   

7.
阿托品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如果能及时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阿托品用量,可预防中毒症状的发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应用量观察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观察指标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的护理观察指标,应用我院前期研究中得出的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以能始抗蓄积的乙酰胆碱,又不引起机体太大反馈调节为宜的理论,总结出异常分泌物、体温和脉搏王项护理观察指标,以这三项指标的变化来指导阿托品用量,观察治疗了17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组),并与按传统观察方法(阿托品化指征)治疗的184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比B组显著减少了阿托品用量(P<0.001),缩短了治疗时间(P<0.001),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P均<0.05)。表明该观察指标是科学可靠的,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硫酸阿托品的正确使用是成功的关键。 由于有机磷农药的中毒程度,年龄、个体差异以及护理经验等不同原因,在应用阿托品时,难以准确掌握阿托品的用量,极易造成过量与中毒。采用阿托品临床疗效评分法,把阿托品用量的不足,阿托品化,阿托品中毒的指标与评分有机结合起来,护理人员易于判断和掌握,为及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提供了指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用量与体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阿托品用量与患者体温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阿托品用量。方法:231例AOPP患者根据阿托品化时体温分为三组:A组(〈37℃)73例,B组(37~38℃)104例,C组(≥38℃)54例。将各组中的阿托品用量、体温进行比较,了解阿托品治疗效果。结果:在C组中阿托品用量偏大,有中毒表现。A组中阿托品用量偏小,有病情不稳现象。B组中阿托品用量适当。结论:在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时,阿托品的用量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7~38℃之间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何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405-405
目的:比较持续输注阿托品法与间隔一定时间分次推注阿托品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疗效。方法:将经急救洗胃处理10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使用持续输注阿托品法,对照组63例,使用常规间隔一定时间分次推注法。结果:两组体温、瞳孔、皮肤变化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波动、精神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小(P<0.01)。结论:有机磷中毒急救中持续输注阿托品法疗效明显优于间隔一定时间分次推注法。  相似文献   

12.
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体温、脉搏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温、脉搏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比较了53例不同程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初期及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脉率的变化。结果: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偏低,脉搏增快;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和脉搏呈上升趋势,其中阿托品适量者的体温上升幅度为3.8%,脉搏增幅为40.5%,体温峰值时间为用药后12~18小时,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3~4天恢复正常。阿托品过量者的体温和脉搏增加分别为11.6%和49.7%,其峰值不仅高于无并发症组,还高于并发感染组(P<0.05~0.01)。结论:阿托品治疗过程中如患者体温上升快、幅度大>10.0%、脉搏增加值超过45.0%是判断阿托品过量有价值的体征。  相似文献   

13.
王荷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23-124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8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首次给药时间在洗胃同时静脉注射阿托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追加静脉用量,出现阿托品化后维持用药根据医嘱采用分次间断静脉推注;观察组首次给药时间在确诊后(院前)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根据需要追加静脉用量,出现阿托品化后维持用药按医嘱将需要量配置成适宜浓度,微量泵匀速泵入,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随时调整用量及输入速度。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瞳孔、皮肤变化不明显,但心率和精神变化较大;两组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中毒、死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应用阿托品是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阿托品是临床上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最为广泛的解毒剂,快速实现阿托品化是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不能正确识别阿托品化,导致阿托品用量不足而产生反跳或阿托品滥用产生阿托品中毒甚至死亡。作者总结我科近几年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阿托品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阿托品用量与患者体温的关系,指导临床阿托品用量。方法:根据患者阿托品化时体温把病人分为正常体温组(≤37.3℃)、低热组(37.4~38.0℃)、中热组(38.1~39.0℃)及高热组(≥39.1℃),将各组中的阿托品用量,体温进行比较,了解阿托品治疗效果。结果:在中热及高热组中阿托品用量偏大,有中毒表现,低热组中阿托品用量适当,正常体温组则偏小。结论: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的用量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7.4~38.0℃时,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阿托品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拮抗剂。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因为阿托品的大量使用导致阿托品的过量甚至中毒。本文通过对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的应用原则、阿托品的用量及阿托品的停用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检测胆碱酯酶活性对决定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将79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根据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不同中毒程度使用不同量的阿托品,对照组则根据1974年卫生部规定标准分中毒程度决定使用阿托品量。结果:观察组平均阿托品用量(300.5±204.6)mg,治愈49例,治愈率96.1%,无一例因阿托品过量或病情反跳死亡。对照组平均阿托品用量(480.2±220.1)mg,治愈23例,治愈率82.1%;死亡5例中有3例因阿托品中毒致死,1例因病情反跳而死亡。结论: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决定使用阿托品用量方法可减少阿托品用量,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还能及时预测病情反跳,防止过早减量或停药造成严重后果,从而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解救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指标量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解救有机磷中毒过程中阿托品化观察标准可量化指标。方法:记录完整并抢救成功的中毒病例43例,对每一病例的观察指标在一定量化区段列表统计。结果:轻、中、重度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前后分别统计瞳孔、呼吸、心率、体温的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且瞳孔≥5mm、呼吸16~24次/min、心率107~125次/min、体温〉37℃可定为阿托品化量化指标。结论:当一项或二项量化指标符合时应注意已达或即将达到阿托品化而重视,以减少阿托品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有机磷中毒应用阿托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我国常见的中毒类型,在基层医院占内科急性中毒的首位,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死亡率〉21.8%。阿托品已成为抢救AOPP患者的特效解毒剂,但阿托品的用量、方法、阿托品化观察不当,极易引起阿托品中毒或其它副作用而导致抢救的失败。为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本文对阿托品应用的剂量、方法、及阿托品化的观察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救治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用量的体会郭相英作者单位:456500河南省安阳林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室有机磷中毒属内科急诊,为各类中毒之首,以病情凶险变化复杂为特征。阿托品为常用的抗胆碱药,其用量常需根据中毒程度、病情变化而定。我们1992~1995年救治了6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