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把68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仇必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04-380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变化无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底贲门癌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既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术后营养的改善,又安全、有效和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并配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治疗结果及护理方法与患者的反馈进行详细记录与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伤口感染、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的几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效果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后的56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胃癌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及体会。方法 选择消化道肿瘤病人行根治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三组:EN—PN组30例于术后24h用能全素行肠内营养,不足部分由PN补充。PN组30例,行全静脉营养。对照组30例常规补液,观察三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P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和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及肠外营养可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136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64例术后3-10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182例作为实验组,能积极配合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124例作为对照组,不能按要求给患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在术后刀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刀口愈合平均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及早给予营养支持,可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计.方法 把68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分别实行早期胃肠内营养和非胃肠内营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早期胃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实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的老年病人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前清蛋白和清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8d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探讨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d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营养支持效果佳等优点,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42例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方法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期30例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胀、腹痛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各项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治疗组术后IgA、IgG、IgM,CD3+及CD8+等免疫学指标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高于术前(P〈O.05)。治疗组术后除CD8+外(P〉0.05),其他免疫学指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安全,而且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问,同时能较好的维持术后早期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分别给予实验组早期鼻肠管个性化管饲液和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结果实验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重症颅脑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38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 d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存在的前提下,其优越性远高于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TLC、TRF、CD4、CD8营养后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Alb、IgG、IgM、C3营养后均较营养前有所提高,但营养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腹泻、腹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较肠外营养组的37.2%低(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丽萍 《中外医疗》2010,29(35):29-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2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肠蠕动恢复较快,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经济实惠,符合生理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TPN)(n=17)和肠内营养组(EN)(n=16),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肠外营养组行TPN支持,肠内营养组经鼻饲管或术后经空肠饲养管注入能全力,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EN)治疗可以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我科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至2005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5~7d后管喂普通流质;EN组术后24h内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口)用重力滴注滴入糖盐水500ml,次日改用能全力500ml,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日增加500ml直到全量(2000~2500ml)。两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4d检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PA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Hb术后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P、Alb、Hb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EN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在术前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S),但在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条件下,BW、TP、Alb、Hb、LYM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者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