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阎石  韩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12):659-66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佛山地区临床客观情况的免疫抗体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策略与技术路线.方法 采用PCR-SSP法对佛山地区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600人进行HLA-1 (A,B位点)基因分型,其中100人进行HPA-1~15基因分型,建立HLA、HPA供者库.使用3种不同输血策略(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随机输注血小板)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提供血小板,并比较其输血效果.结果 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和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获得相合供者率分别为100.0%、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和随机输注血小板策略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100.0%、62.5%、10.0%,前两者间及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和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的平均实验时间分别为(7.5±1.6)h、(13.3±6.1)h,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费用分别为(365±47)元、(696±343)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比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更易寻找到相合的供者,平均实验时间更短,平均费用更少,输注有效率更高,输血效果良好,是为佛山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寻找相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输注策略,建议在临床输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血小板输注效果,研究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102例血小板输注病例,计数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外周血小板数量,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液科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3.04%,肿瘤科为60.00%,外科为100.00%,其他科室为86.11%,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其他科室存在显著差异,血小板的输注次数增加,输注有效率随之下降。结论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各种因素可影响血小板的输注疗效,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增多,可根据输注无效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血小板输注可追溯到1910年[1].1960年以来,因血液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应用,血小板输血飞速发展,成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2,3].血小板的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相当的经验和进展[4,5].尽管如此,迄今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指征尚未有共同认可的具体标准,有些输注达不到预期效果,血小板消耗增加的机制尚不明了,这些都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6].同其他血液成分一样,血小板在制备、保存、特殊制剂、代用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血小板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为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71例(447例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按不同疾病和输注频率分组进行统计分柝,计数输注前、输注后1h、24 h外周血小板,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1)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肿瘤及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频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中频组和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频组与输注7次以上的高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低频组与中频组、高频组,中频组与高频组的输注后1h、24 h CCI和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不同.随着输注频率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频繁输注者(≥7次)输注疗效较差,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并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 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为75.64%.结论 不同...  相似文献   

7.
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重型和危重流行性出血热32例,并与22例作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尿持续时间平均缩短2.034天(P〈0.05),颅内出血和肺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早期使用新鲜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者,应尽早输注血小板,以避免发生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成份输血的广泛应用,血小板的输注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医院这几年每年输血小板治疗量逐年增加。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临床常见疾病,从病因学上区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是否输注血小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RA血小板在血液有形成分中体积最小,但其表面却具有最复杂的血型抗原系统,由于其表面的抗原众多且复杂,因此反复大量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的频率比红细胞产生同种抗体的频率高几十倍[1]。笔者对7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了血小板交叉配型,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是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已经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PTR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未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疗效,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及提高输注有效率。方法通过该院患者71例次的血小板输注后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观察其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1)71例血小板输注中有20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28.2%。(2)通过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输注次数和所患疾病有关。结论 (1)血小板输注对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有积极作用。(2)反复输血、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输注机采血小板中出现输注无效结果及配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自于骨髓巨核细胞。临床上通过输入血小板可使外周血中血小板迅速增加 ,取得满意疗效 ,但也有在输注血小板后 ,疗效并不明显 ,甚至有血小板输注失效病例。现就我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疗效不明显的34例与配型关系作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机采血小板由省血液中心提供 ,采用美国BASTER和HAEMDNETICS两种白细胞分离机对同一供体不间断摄取全血中所含的血小板和血浆混合物。剂量 :成人1次输注1个单位的机采血小板数为2.4×1010 个/单位 ,150~250ml/袋 …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输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种慢性疾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能够提高血小板水平,起到防止出血的作用。但血小板输注毕竟是一种异体移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严重的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使治疗失败,甚至加重出血。单采血小板输注等方法在减少这种免疫反应方面做了许多有效尝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注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临床727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湘雅第三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254名患者的727例次输注资料,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输注有效率,根据患者病症、输血次数、血型和脾肿大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727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效456例次,占62.72%,以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输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慢性肾疾病(有效率为94.12%);脾脏肿大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效率仅为40.35%);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结论:脾脏肿大和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与输注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对65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浓缩血小板输注量〈10U,输注次数2次以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仅6.6%;当输注量增大,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一率明显增高,临床观察表明,当血小板抗体效价〈2时,100%输注有效,无非血溶性输血反应(NHTR);当产价增高时,病人发生反应增多;当效价〉64时,则88.8%出现“输注无效”或发生NHTR。因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明确感染、发热、肝脾肿大和血小板抗体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通过CCI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等因素的分析经临床资料统计获得。结果观察的30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568次,有174次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中输注前有感染症状的占59.8%(104/174),发热症状的占14.9%(26/174),肝脾肿大的占11.5%(20/174),血小板抗体的占13.8%(24/174)。结论感染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输注机采血小板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笔通过输入机采血小板使外周血小板数目迅速增加,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PTR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行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 255例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PTR者共82例(32.2%)。82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62例(75.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2,P0.05);62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3例成功配合,28例输注有效,另外29例患者因配合未成功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后及随机输注1h、24h后CC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使血小板输注效果显著提高,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