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索医院候诊室集中空调最佳使用条件及滤网类型,以达到降低室内PM_(2.5)浓度的最优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两家单独设有集中空调的三级医院(用M、Z分别代表)候诊室作为监测点,使用美国3M粉尘测定仪监测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室外PM_(2.5)浓度水平高于室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PM_(2.5)浓度与室外PM_(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0.05);各新风开启时长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风开启2小时其PM_(2.5)浓度水平与4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启4小时与6小时(P=0.61)及开启6小时与8小时(P=0.63)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家医院间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M医院优于Z医院(P0.05)。结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室内PM_(2.5)污染水平,建议医疗机构候诊室在接待病人前,保证至少2h的新风开启时长,并通过温湿控系统将温度、湿度分别控制在16℃和33%;针对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医疗机构适时调整为更高过滤等级的多层新风滤网,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市级综合性医院候诊输液室的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医院候诊及输液区域的室内卫生指标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进行检测,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设点检测,以《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评价。[结果]室内卫生学指标中噪声及二氧化碳合格率分别为0.00%和24.07%。集中空调通风设备卫生学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2.78%和83.33%。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呈直线正相关,在人员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通风条件不同的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候诊输液区域噪声和二氧化碳问题最为突出,二氧化碳浓度与通风条件及人员密度密切相关。医院集中空调通风设备的卫生管理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医院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院内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本研究旨在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医疗机构候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为医院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8年对上海市普陀区19家医疗机构候诊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候诊区域、不同通风方式及不同时段空气质量的差异,以(均值±标准差)描述检测指标的水平,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医院候诊区CO浓度最高(0.600±0.096)、候诊大厅次之(0.539±0.108)、输液室最低(0.516±0.100);自然通风的PM10浓度(0.044±0.021 vs. 0.037±0.014,P=0.019)和PM2.5浓度(0.028±0.008 vs. 0.024±0.008,P=0.010)显著高于机械通风;上午CO2浓度(0.079±0.015 vs. 0.073±0.010,P=0.019)和空气细菌总数(8.421±7.058 vs. 5.684±3.561,P=0.010)均显著高于下午。结论建议加强医院候诊区及上午就诊时间段的空气质量管理,优化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不同室内环境与室外大气PM_(2.5)浓度,进一步分析室内、外PM_(2.5)浓度的关系,于2013年5月—2014年4月采用环境空气PM_(2.5)重量法测定该区3个室内监测点和1个室外监测点的大气PM_(2.5)浓度。结果显示,3个室内监测点(办公室、住宅和学校)的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3.7、55.8、90.1μg/m~3,室外PM_(2.5)浓度为109.9μg/m~3;按照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75μg/m~3),学校和室外PM_(2.5)浓度超标;住宅、办公室大气PM_(2.5)浓度低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校与室外PM_(2.5)浓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室外大气PM_(2.5)浓度的升高,住宅、办公室PM_(2.5)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提示本次监测地区的室内大气PM_(2.5)浓度易受到室外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医院老候诊室的空气污染状况,给今后新建、改建医院候诊室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某医院老候诊室及新建候诊室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CO、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等项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老门诊候诊室的微小气候、照度的均低于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1],也低于新建候诊室同指标数值;CO_2、细菌总数明显高于新建候诊室,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我们对新建候诊室要严格按医院建筑卫生标准审批,合理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坚持湿式清扫,这对保证工作人员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开关窗通风对宿舍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11—12月选取某高校31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宿舍,使用颗粒物检测仪进行PM_(2.5)浓度的检测。观察关窗密闭、开窗通风和通风后密闭对宿舍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通风前密闭状态下PM_(2.5)平均浓度为176.28μg/m~3,通风状态下为183.72μg/m~3,通风后密闭状态下为176.28μg/m~3,室外为187.00μg/m~3。通风状态和通风前后密闭状态的宿舍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通风与否,室内外PM_(2.5)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rs0.854 8,P0.000 1)。提示室外PM_(2.5)直接影响宿舍室内PM_(2.5)的浓度,关窗并不能有效降低室内PM_(2.5)的浓度,开窗后密闭可降低通风后室内PM_(2.5)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商业健身房(馆)的室内空气质量,对10家商业健身房(馆)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健身房(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室内空气监测技术》中体育馆及健身房室内环境标准,2015年8—9月对某市10家商业健身房(馆)各功能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_2)、可吸入颗粒物(PM_(2.5))、甲醛和细菌总数8项空气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和开馆前相比,开馆运动1 h后所有商业健身房(馆)各功能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浓度、甲醛质量浓度、PM_(2.5)、细菌总数均显著升高,且各功能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浓度、甲醛质量浓度均高出国家规定标准;PM_(2.5)除按摩室、浴室外,其它功能区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细菌总数除健身操和形体舞蹈练习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CO浓度开馆运动1 h后略有升高,但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结论大量人群健身,加之通风设施不完善,使健身房(馆)内空气质量下降,建议健身房(馆)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装修材料和健身器材,安装良好通风设施,制定完善的场内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商业健身房(馆)的管理力度,确保健身房(馆)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舟山市空气污染物对舟山医院呼吸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5年舟山市舟山医院呼吸门诊就诊数据和舟山市空气污染物(PM_(2.5)、SO_2、NO_2)以及气象数据(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呼吸门诊就诊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4-2015年舟山市日均PM_(2.5)浓度为(31.30±21.80)μg/m~3,符合国家Ⅱ级标准,空气质量总体较优。1~2月,3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且与呼吸门诊就诊人数出现的高峰期重叠。模型拟合结果显示,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门诊就诊人数增加(RR=1.013 5,95%CI:1.001 9~1.025 2)。PM_(2.5)滞后5d时对呼吸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效应更大。结论舟山市PM_(2.5)对呼吸门诊就诊人数存在急性效应,在雾霾时期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改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家设置和6家未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照组)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作为监测点,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每周对其室内外PM_(2.5)浓度进行监测,通过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集中空调对室内PM_(2.5)浓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相对室外PM_(2.5)浓度平均减少值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21);不同距上次清洗时长组间PM_(2.5)浓度平均减少值存在差异(Z=18.770,P=0.016);中效新风口滤网对降低室内PM_(2.5)浓度比初效滤网能起到更优的效果(Z=-3.354,P=0.001);不同组间新风口滤网清洗频率在降低室内PM_(2.5)浓度的作用上存在差异(Z=14.167,P=0.007),每2个月清洗1次的频率最佳。结论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使用更高过滤等级的滤网并保持最佳清洗频率能有效降低室内PM_(2.5)浓度,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火车站室内环境质量,于2017年2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6个火车站(4个新建火车站、2个旧式火车站)内不同位置PM_(10)及PM_(2.5)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新建火车站室内PM_(10)的浓度范围为98.5~220.4μg/m~3,PM_(2.5)的浓度范围为46.0~84.6μg/m~3;楼梯和电梯附近采样点设有排气扇,大气颗粒物浓度最低;所测6个车站的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均小于1。提示新建火车站空气质量优于旧式火车站,通风设备有利于减弱PM_(10)及PM_(2.5)浓度,且室内空气质量优于室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舟山市空气污染对医院门诊量的影响,为评价空气污染物健康效应和制定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舟山医院2016年每日门诊量和每日空气污染物资料,分析医院各科门诊在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日和达标日的门诊量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日均门诊量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6年舟山医院日均门诊总量M (Q_R)为3 304 (1 638)人次。2016年舟山市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为O3、PM_(2.5)和PM_(10)。空气质量轻度污染及以上日的日均门诊总量、内科日均门诊量、循环系统日均门诊量和其他疾病日均门诊量均高于空气质量优良日(P0.05)。CO浓度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日均门诊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日均门诊总量呈负相关(P0.05);O3-8 h浓度与内科、其他疾病日均门诊量及日均门诊总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呼吸系统、儿科日均门诊量均呈负相关(P0.05);SO_2浓度与呼吸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日均门诊量均呈负相关(P0.05);NO_2、PM_(10)和PM_(2.5)浓度均与呼吸系统、儿科日均门诊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舟山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为O_3、PM_(2.5)、PM_(10),污染物浓度超标时医院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情况,探讨室内外PM_(2.5)关系及影响室内PM_(2.5)浓度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市4类32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量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使用温湿度计实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室内人员吸烟、门窗开关、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夏季室内外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4μg/m~3(范围:13~158μg/m~3)和36μg/m~3(范围:20~71μg/m~3),均显著低于冬季值[117μg/m~3(范围:39~341μg/m~3)和100μg/m~3(范围:53~229μg/m~3)]。在夏季,餐厅的室内PM_(2.5)浓度显著高于影院和商场(超市)(P0.05),全部调查对象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中位数为1.1(范围:0.39~5.12),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90%(9/10)、40%(4/10)、80%(4/5)和0%(0/5)。但冬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调查对象I/O值中位数为0.92(范围:0.59~1.89),显著低于夏季(P=0.029),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60%(6/10)、40%(4/10)、40%(2/5)和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夏季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主要因素为室内人员吸烟(β=0.548,P0.001)和新风系统使用(β=-0.513,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420,而影响冬季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室外PM_(2.5)浓度(β=0.984,P0.001)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差的绝对值(β=-0.027,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14。结论南京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和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均存在季节性差别,室外PM_(2.5)浓度、室内人员吸烟、新风系统使用和通风换气等是影响室内PM_(2.5)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星级宾馆室内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西城区四、五星级宾馆共6家,于2014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1次采样,监测室内外空气PM_(10)、PM_(2.5)浓度。结果调查的星级宾馆客房室内空气PM_(10)、PM_(2.5)平均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室外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内,PM_(2.5)在PM_(10)中所占比例低于室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楼层客房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客房的室内PM_(10)、PM_(2.5)浓度不同,秋季污染物浓度较高;开窗后客房室内颗粒物浓度高于开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宾馆室内颗粒物浓度与楼层无关,秋季污染物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在室内无污染源的情况下,室内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室内空气质量与小学生健康相关性,为本地区小学生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城区两所学生人数在1 000名以上的学校,校内监测点为:学生活动室1间、(3~5)年级教室各2间,室外监测点1个。校内(3~5)年级小学生样本量为:问卷调查485名,肺功能测试60名;χ~2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集两所学校室内外14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样品31件,合格10件,合格率32.26%,超标项目均为CO_2;两所学校室内空气质量与学生健康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患病率与班级室内室内CO_2呈正相关(r=0.711,P=0.014)。结论两所学校室内空气质量对学生健康影响存在风险,应加强通风,维持室内CO_2达标,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虹口区医院候诊室的空气质量情况,并对各医院的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虹口区8家医院,每家医院选择1个内科候诊区监测6项指标;采用Z分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8家医院内科候诊区的温度、风速、CO2、细菌总数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吸入尘PM10只有1家医院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其余均未达标。[结论]Z分综合评价法与直接比较法相结合能够对空气质量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1月以重庆市5类(餐馆、集体食堂、医院候诊室、娱乐场所及机关办事大厅)38家公共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光散射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场所的门窗及空调等通风装置的开启状态、室内人员数量、正在吸烟的人员数量及室内外温湿度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家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211±93)μg/m3,范围为68~468μg/m3,室外PM2.5平均浓度为(198±80)μg/m3,范围为85~402μg/m3;室内、外PM2.5浓度比值(I/O值)为1.07±0.23,范围为0.58~1.76,有60.5%(23/38)的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高于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室内空气PM2.5与室外PM2.5浓度及室外温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4,0.451,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室内PM2.5浓度随室外空气PM2.5浓度及室内吸烟密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调查期间重庆市公共场所存在较严重的PM2.5污染,室外空气PM2.5浓度及吸烟密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公共场所室内PM_(10)浓度的改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选取11家设置和6家未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照组)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作为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每周对其室内外PM_(10)浓度进行监测,通过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集中空调对室内PM_(10)浓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相对室外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23);不同距上次清洗时长组间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155,P=0.004);中效新风口滤网对降低室内PM_(10)浓度比初效滤网有更优的效果(Z=-3.346,P=0.001);不同组间新风口滤网清洗频率在降低室内PM_(10)浓度的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91,P=0.018),每月1次的频率最佳。结论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使用更高过滤等级的滤网并保持最佳清洗频率能有效降低室内PM_(10)浓度,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多地区室内外PM_(2.5)浓度水平,分析室内外PM_(2.5)浓度差异的来源,为研究我国居民PM_(2.5)暴露的健康影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成都、常州、济南、石家庄、以及哈尔滨5个地区各招募20个调查家庭进行室内PM_(2.5)浓度监测,收集同期距离调查家庭地址最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站点PM_(2.5)浓度,通过问卷调查记录室内PM_(2.5)污染源及去除途径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评估室内外PM_(2.5)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室外PM_(2.5)浓度对室内PM_(2.5)浓度偏回归系数为0.96(P0.01);空气净化装置运行时长对室内PM_(2.5)浓度降低具有贡献,烹饪对室内PM_(2.5)浓度的贡献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对于室内PM_(2.5)浓度具有显著正贡献,偏回归系数为0.28(P0.01)。结论室外PM_(2.5)是室内PM_(2.5)的重要来源,室内吸烟对于室内PM_(2.5)浓度具有显著贡献,其强度高于烹饪等室内PM_(2.5)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市居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为今后开展城乡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调查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59户家庭118个监测点(客厅和卧室)在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分别测定温度、相对湿度、PM_(2.5)、PM_(10)、甲醛、苯、甲苯、二甲苯、NO_2、菌落总数、真菌总数。结果非采暖季室内空气出现真菌总数、NO_2、甲醛、PM_(10)和菌落总数污染,不合格率分别为48.4%(61/126)、37.3%(47/126)、20.6%(26/126)、4.76%(6/126)和3.97%(5/126);采暖季室内空气出现PM_(10)、PM_(2.5)、真菌总数、菌落总数和甲醛污染,不合格率分别为39.8%(43/108)、37.0%(40/108)、28.7%(31/108)、9.26%(10/108)和7.41%(8/108)。非采暖季室内与室外污染物(NO_2、PM_(2.5)、PM_(10))质量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7.10和4.95,P0.01),而采暖季室内与室外污染物(NO_2、PM_(2.5)、PM_(10))质量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0.35和1.53,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座内空气中菌落总数与甲醛、真菌总数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303和0.248,P0.01);真菌总数与温度、相对湿度和NO_2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273、0.280和0.235,P0.01),真菌总数与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208、-0.261和-0.181,P0.01)。结论青岛市城市居民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为甲醛、NO_2、真菌和颗粒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