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手术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或减少医源性感染,许多手术在非住院情况下完成。现就本院88例患儿的非住院手术麻醉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88例,其中男63例,女25例;年龄6个月~8岁;体重8~25kg,ASAⅠ~Ⅱ级。疾病种类:小儿斜疝、睾丸鞘膜积液及包茎占多数,其它有表浅的血管瘤、多生指(趾)和斜颈等。所有病人的病史、一般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均在门诊完成,并于术前禁食6小时。1.2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给予咪唑安定0.2mg/kg、阿托品0.01mg/kg肌注。入手术室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婴幼儿术前直肠灌注氯胺酮混和咪唑安定、阿托品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2个月~2岁,随机分为3组:M组(n=39)术前直肠灌注咪唑安定0.5mg/kg、阿托品0.02mg/kg;MK组(n=34)在M组基础上加用氯胺酮4mg/kg;MKK组(n=33)在M组基础上加用氯胺酮8mg/kg。于用药前、用药后15min、与父母分离时、进入手术室时,对患儿进行镇静评分并记录用药期间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MK组和MKK组用药后各时点镇静评分均高于M组(P〈0.05)。与父母分离及进入手术室时,MK组与MKK组患儿熟睡率高于M组(P〈0.05);MKK组静脉穿刺时患儿安静率为63%,高于MK组(32%)和M组(18%)(P〈0.05)。结论婴幼儿术前直肠灌注氯胺酮混合咪唑安定、阿托品安全、有效,效果优于单用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胯裂早期手术修复是恢复小儿容貌和口腔功能的关键,但手术整复麻醉要求高,术后管理困难,成为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此项手术的重要原因。我科近年来应用东在著硷复合麻醉(即:杜冷丁50mg/1ml、氯丙嗪50mg/2ml、氯胺酮200mg/4ml、东莨菪硷0.9mg/3ml共计10ml。简称“DCKS”复合液)用于4岁~12岁的患儿150例,取得了安全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82例,年龄4岁~8岁90例,9岁~12岁60例。经口腔插管120例。2麻醉方法2.1术前用药鲁米那钠2ing/kg,阿托品0.01mg~0.02mg/kg,术前30分肌肉注…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诱导时过敏性休克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48岁,体重72kg,因甲状腺瘤复发,拟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ASAⅠ级,否认药物过敏史,有食物过敏史。入手术室后,血压(BP)120/75mmHg、心率(HR)6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7%。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mg、咪唑安定1mg、芬太尼50μg;2~3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30mg、琥珀酰胆碱100mg,同时面罩给氧。静脉注射异丙酚、琥珀胆碱后10s,HR升至150次/min,嘴角可见唾液流出,气道阻力增大,考虑可能有气道痉挛或误吸。立即插入7.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19例。成人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而12岁以下小孩诱导前肌注氯胺酮6~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O.1mg/kg麻醉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结果麻醉平稳,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围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药物的处理.对Ebstein畸形矫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1病例经过 女性,25岁,体重55kg,拟在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副乳切除术。术前检查无异常发现,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普鲁卡因皮内试验阴性,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药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前BP130/80mmHg、HR79bpm、SpO2 99%。经T3-4棘间隙穿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报告 病例1:患儿8岁,男性,体重23kg,营养状况一般,既往无惊厥史。因右肱骨髁上骨折拟在病房治疗室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药鲁米那钠50mg、阿托品0.3mg肌注。患儿意识清楚,稍显紧张。麻醉前EKG示实性心律,HR 109bpm,SpO2 98%。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于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在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小儿手术412例,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12例ASAⅠ~Ⅱ级手术患儿,男253例,女159例,年龄10个月~8岁,体重8~32kg,手术包括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82例,睾丸鞘膜翻转术88例,阑尾切除术22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84例,足矫形术29例,肠套叠松解术5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28~2h 10min。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3mg/kg,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5~7mg/kg,安定0.2~ 0.4mg/kg,入睡后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再行硬膜外穿刺,头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常,硬膜外穿刺点选择L_(1~4)间隙(比成人低1~2个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cm,固定硬膜外导管将患儿平卧,肩外垫一薄枕,  相似文献   

9.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烧伤患儿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盐酸戊乙奎醚作为烧伤患儿手术麻醉前用药进行随机观察比较。方法将40例烧伤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入室后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或阿托品0.01mg/kg,行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0、20、30min及输注氯胺酮后5、15min的HR、MAP、SpOz、体温的变化,并观察40min内口腔、颜面潮红和镇静程度。结果与B组比较A组HR较稳定,B组(92.2±16.0)次/分、A组(77.3±11.4)次/分(P〈0.05)。A组患儿体温轻度变化,B组患儿体温升高明显(P〈0.01)。两组间比较口干、颜面潮红和镇静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HR稳定、体温变化小的作用特点,对避免增快HR、体温升高的是烧伤患儿较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12):瑞芬太尼1、1.5、2μg/kg分别为复合异丙酚1.5μg/kg组(Ⅰ、Ⅱ、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2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持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并记录病人有无气管插管时呛咳和肌肉强直、术中知晓等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气管插管前即刻血压及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舒张压均降低,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血压低于Ⅰ组(P〈0.05);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1或1.5μg/kg是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58.6±7.1)岁;体重(62.5±8.1)kg。均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2.麻醉方法:常规术前禁食禁饮6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无创动脉血压、心率、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开放静脉。先给予预充量咪唑安定50μg/kg、丙泊酚(0.8~1.…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出现短暂精神异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6岁,体重55kg,右输尿管中段结石,拟行汽压弹道碎石术。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点取L2~3,使用0.75%布比卡因15mg,5min测麻醉平面T8~S5。手术开始时静注依托咪酯15mg,患者安静入睡,继以微量注射泵静注依托咪酯0.5mg/min维持患者睡眠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肩胛皮瓣吻合血管移植文献报告的病例多为成人.我院近年来为3例3~7岁患儿行肩胛皮瓣吻合血管移植获得成功,麻醉时间分别达10~17小时.现介绍如下方法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25mg, 末鲁米那钠0.05g ,入室肌注0. 25%硫喷妥钠(20mg/kg),入睡后建立双输液道,口罩氧吸入,静推氯胺酮1~2mg /kg,安定0.2~0.4mg/kg, 气管内插管,T型管氧气吸入.2%普鲁卡因混合液静摘维持麻醉,10~15摘/min(每10ml 2%普鲁卡因复合液中含有氯胺酮200mg.安定10mg,50%葡萄糖20ml).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12岁,体重40kg,因左眼炸伤急诊入院。心肺及化验检查无异常,拟行眼球摘除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3mg。入室后血压110/70mmHg、心率110bpm、呼吸20tpm。静脉缓慢注射泾丁酸钠60mg/kg后,施行局部麻醉。手术分离眼球时。患者心率骤降至60bpm、呼吸12tpm、微弱、测潮气量为180ml。立即停止手术,静脉给阿托品0.3mg,面罩加压给氧,5min后心率100bpm、呼吸18tpm、潮气量300ml。手术继续进行,历时1h结束。术后无麻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权重配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的优化配伍方案。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1~55岁。诱导药物的低效量和足量分别确定为咪达唑仑0.02、0.06mg/kg,芬太尼2、6μg/kg,异丙酚0.5、1.5mg/kg。根据权重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配至3种药物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配伍组(n=10)。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各组依次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0.6mg/kg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即刻、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BIS、MAP及HR。按权重配方法的剂量优化原则评判复合药效,分析各组份药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以BIS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s、异丙酚1.0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MAP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具有协同性作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HR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0mg/kg配伍时,芬太尼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在维持镇静方面为相加作用,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为协同作用;优化配伍方案为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  相似文献   

16.
复合用药引起阿托品样毒性反应?(附一例报告)廖实红,张雁,袁从顺待产孕妇,30岁,体重77kg。术前3h试产时曾肌注东莨菪碱0.3mg,静注安定10mg。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手术室孕妇呈嗜睡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术中急性肺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性,50岁,46kg,ASAⅠ一Ⅱ级。胆囊炎病史十余年。因“胆囊切除术后、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择期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2g、阿托品0.5mg。入室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连续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mg、芬太尼0.2mg阿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2岁,体重61kg,ASA Ⅱ级。额骨慢性骨髓炎并窦道形成头皮感染。拟行全麻下手术。患者既往有喉炎、盆腔炎、胆囊炎多年,对安痛定、去痛片、感冒冲剂过敏。术前检查:BP130/95mmHg,HR75次/分,RR20次/分。ECG示:窦性心律不齐,HR65~78次/分。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肌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测:BP135/95mmHg,HR85次/分,SpO2 95%。建立静脉通道,10ml/kg复方乳酸钠静脉输注后(30~40min内),咪唑安定8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1.5mg/kg,琥珀胆碱2mg/kg。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2.5mg/kg,琥珀胆碱2mg/kg,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瘙痒等指标。结果 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报道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儿童在行腺扁桃体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发病率很高。为了降低这一发病率,我们制定了一项围术期指南,以指导对于在围术期睡眠监测过程中反复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的OSAS患儿如何正确应用阿片类药物、地塞米松和阿托品。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与2001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其主要的结果变量为主要呼吸医疗干预(MMIRespiratory)。依据McGill氧合评分(McGillOximetryScoring,MOS)系统划分OSAS严重程度,而我们主要关注氧饱和度反复低于80%的患儿(MOS4)。结果从2002年10月到2006年2月292例有医疗记录行腺扁桃体切除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中,有97例归为MOS4。其中11例患儿(11.3%)需要行MMIRespiratory在2001年,8例(29.6%)MOS4的患儿需要行MMIRespiratory。比较新旧指南,MOS4中MMIRespiratory。校正的比值比为0.30(95%可信区间:0.10~0.85)。需行MMIRespiratory的患儿比率下降的关键原因是使用了地塞米松,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在2002年到2006年,MOS4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用等量吗啡表示为0.10mg/kg(0.06~0.12mg/kg)。而术后吗啡用量为0.02mg/kg(0~0.07mg/kg)。二者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对低氧血症反复发作患儿治疗的改变包括加用地塞米松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可使主要呼吸药物干预率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