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负压吸引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72例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号)33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实验组(双号)39例,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制能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碎石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连接负压吸引,记录术中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结石体表面积/开始碎石取石到取石结束时间)、术后平均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肾盂适当低压能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自制负压吸引碎石通道能降低肾盂内压并提高碎石取石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斜侧卧位微创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crochannel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从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确诊为鹿角形结石并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而且通过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的患者39例,其中斜侧卧位多通道MPCNL组(A组)17例,俯卧位标准通道PCNL组(B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体位舒适度、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差、术后肾功能、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体位舒适度、一期术后结石清除率,A组均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A组均低于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差、术后第3天血肌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斜侧卧位多通道MPCNL在提高一期结石清除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一种治疗肾脏鹿角形结石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幼儿肾结石的手术技巧. 方法 12例肾结石患儿行MPCNL.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8~53)个月.12例均经KUB、IVU、B超和CT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1.0~1.8)cm.单纯肾盂结石7例,合并多发性肾盏结石5例.无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者.均实施全麻,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建立12~16 F皮肾通道并用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 结果 12例平均手术时间74 min.均Ⅰ期完成碎石,Ⅰ期结石清除率67%(8/12).1例残留结石直径>6 mm者行二次MPCNL后结石完全清除,总结石清除率75%(9/12).3例残留结石直径2~4 mm,其中1例术后2周行ESW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0~42)d.随访1~7个月,结石清除率100%. 结论 MPCNL具有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幼儿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X光机定位或B超引导下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在输尿管镜下采用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肾、上段输尿管结石185例。结果本组患者185例均Ⅰ期穿刺取石成功,48例复杂性肾结石采用单通道取石25例,双通道取石23例;Ⅰ期取石172例,Ⅱ期取石13例;平均定位时间8(1~25)min,平均建立通道时间15(5~3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复查KUB、超声,结石排净率92%,未出现严重出血、液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专利鞘)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上尿路结石198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应用Peel-away鞘、第三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手术并发症、一期结石清除率等差异。结果专利鞘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肾盂内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Peel-away鞘组(P0.05),而一期清石率高于后者(P0.05)。与EMS碎石清石系统组相比,专利鞘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前者,而一期结石清除率则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肾盂内压、手术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中术前CT扫描对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疗效的预测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60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手术前CT扫描结石状况,并且依据结石CT值进行分组,观察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750.0HU组患者穿刺次数为(1.0±0.1)次,≥750.0HU组患者穿刺次数为(2.2±0.2)次,<750.0HU组患者穿刺次数明显的低于≥750.0H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0.0HU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6%;≥750.0HU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12.5%;<750.0HU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750.0HU组,而<750.0H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750.0H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术前CT扫描对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疗效的预测,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和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3月间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患者97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别采用双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A组,n=51)、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B组,n=46),输尿管软镜自尿道逆行置入,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参数.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短[(110.5±17.6)min vs(138.2±15.4) min,t=6.758,P=0.019],一期清石率高[94% (48/51) vs 78% (36/46),x2=5.240,P=0.02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两个术式治疗完全性鹿角状肾结石均安全,双通道微创经皮肾镜更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穿刺(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探讨鹿角形肾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0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MPCNL组60例,开放手术组48例;术后随访并评价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MPCNL组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75±3.79)g/L,输血率为21.67%,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32±1.63)d,治疗费用平均(9.02±1.40)×10^3元,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的(18.10±4.66)g/L、41.67%、(13.10±1.64)d及(11.92±1.58)×10^3元(P〈0.05或P〈0.01);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5.00%(51/60),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68.75%(33/48)。结论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的优点,对于较大、开放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尤为适宜,可作为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3,选取我院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1.5cm)的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70例)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50例),共120例。其中轻中度肾积水68例,重度积水52例。比较各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数、一次性清石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降幅及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12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F-URL与mPCNL组的术后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比较,P>0.05;在120例患者中F-URL比mPCN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P<0.05。F-URL比mPCNL在轻中度肾积水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降幅小,P<0.05;F-URL与mPCNL在重度肾积水患者中术前术后血红蛋白降幅基本一致,P>0.05。F-URL比mPCNL在轻中度肾积水组手术时间短,P<0.05;F-URL比mPCNL在重度肾积水组手术时间长,P<0.05。 结论 F-URL和mPCNL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F-UR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轻中度肾积水的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mPCN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病人是首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腹腔组,每组66例,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方法进行结石清除处理,腹腔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微创取石处理,采用SPSS 15.0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短于传统组(P<0.05);腹腔组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腹腔组的结石复发率和复发性胆管炎的发生率(15.2%、1.5%)均低于传统组(39.4%、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腹腔镜辅助治疗应用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结石复发率和复发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FURS)、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LU)三组微创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85例,根据所行术式,分为三组,FURS组58例,MPCNL组109例及LU组118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D-J管留置时间、术后3d净石率、术后1个月净石率、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ESWL)治疗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3d的净石率分别为98.3%(FURS组)、88.1%(MPCNL组)、94.4%(LU组),其中MPCNL组术后3d的净石率较低,明显低于FURS组(P<0.05),而三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净石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FURS组患者相比,MPCNL组及LU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明显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CNL组患者相比,LU组患者手术时间(69.32±6.05) min较短,术后需ESWL辅助处理率(1.7%)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较低;而三组患者在术后D-J留置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而理想的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具有碎石效率高、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腔镜技术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推广,腔镜甲状腺手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快速发展,笔者就常见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径路、建腔方式及新技术、新理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吻合口瘘是消化道手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治疗吻合口瘘正逐步发展,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金属夹闭合术、支架封堵术、组织胶封堵术、缝合术、真空辅助闭合治疗等。其相关的特点涉及:置入空肠营养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内镜钳道内镜夹联合尼龙绳圈套器治疗直径1.0 cm的吻合口瘘具有优势;外置内镜夹适用于瘘口较大、张力较大的吻合口瘘;内镜支架可以直接覆盖整个瘘口,早期控制渗漏,对于有腔道狭窄风险的患者有较高收益,但可能出现支架移位、移除困难等情况;组织胶联合内镜夹或支架有助于提高瘘口封堵成功率;内镜下缝合术用于预防支架移位安全有效;内镜下真空辅助闭合治疗能充分引流瘘口周围炎性环境,对于继发纵膈炎或胸腔内炎症的吻合口瘘患者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内镜微创治疗吻合口瘘避免了再次手术,可作为部分患者的优先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对术后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中肾盂内压变化对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80例MPCNL手术患者肾盂内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盂内压等因素变化与术后发热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术中平均肾盂内压14.72 mm Hg(1 mm Hg=0.133 kPa),肾盂内压≥30 mm Hg平均累积时间为116.06 s,术后出现体温≥38.5℃者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性别(P=0.195)、年龄(P=0.641)、尿路感染(P=0.663)、术后血常规白细胞≥10×10<'9>/L(P=0.751)、术中肾盂内压曾≥40 mm Hg(P=0.662)不相关,而与感染性结石(P=0.000),通道大小(P=0.029)、术中平均肾盂内压(P=0.036)、术中平均肾盂内压≥20 mm Hg(P=0.013)、肾盂内压≥30 mm Hg时间(P=0.010)相关,术中肾盂内压≥30mm Hg状态持续50 S以上者术后发热率发生显著增高(P=0.024).结论 MPCNL术中肾盂内压总的趋势小于一般认为引起肾实质反流的极限(30 mm Hg).术后发热与MPCNL导致的肾盂内压短暂性增高不相关,但肾盂内压≥30 mm Hg状态持续>50 S、总平均肾盂内压升高将引起术后发热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