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前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奥氮平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经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的齐拉西酮组与采用利培酮治疗的利培酮组,共治疗8周,于基线水平(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8周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91.7%,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9.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增加明显,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利培酮可升高血糖、血脂,长期服用需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PRL水平。结果治疗后4组病人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01-17.38,P〈0.01)。4组间治疗后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F=0.18-4.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利培酮组TG、LDL显著升高(t=3.31、5.07,P〈0.01),奥氮平组TG、TC、LDL显著升高(t=2.33-5.51,P〈0.05、0.01),喹硫平组TC显著升高(t=5.94,P〈0.01),阿立哌唑组LDL显著升高(t=2.21,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升高(t=38.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TG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F=13.00,q=5.21、5.17,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q=7.05、7.01,P〈0.01);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TC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F=5.49,q=3.02、4.60,P〈0.05、0.01),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4.78,P〈0.01);利培酮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F=4.29;q=2.49-5.05,P〈0.05、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q=2.18,P〈0.05),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2.56,P〈0.05)。PANSS减分率与PRL、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无相关(r=0.22、0.17,P〉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升高血脂,利培酮可升高PRL;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奎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四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将入组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奎硫平组、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各30例,在入组前和治疗后2、4、6、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同时观察血清泌乳素、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四组患者的PANSS分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86、10.68、11.22、8.77,P均<0.05),但四组间比较PANSS评分,除治疗2周后奎硫平优于其他组(F=3.07,P<0.05),治疗4、6、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70、1.05、0.78,P均>0.05)。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组比阿立哌唑和奎硫平治疗组血清泌乳素增高显著(F=4.04,P<0.05),同时引起性功能障碍和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奥氮平体重增加更多(F=2.94,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瘦素、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各30例。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氮平片治疗,齐拉西酮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齐拉西酮胶囊进行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不少于6周。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评分、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催乳素、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CG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上述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奥氮平组患者的FBG、INS、Hb A1c、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齐拉西酮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齐拉西酮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FBG、INS、Hb A1c、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低于奥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奥氮平与齐拉西酮的疗效基本相当,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的影响较小,代谢异常不良反应较轻,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5个组(氯氮平组38例、奥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37例、喹硫平组35例和阿立哌唑组42例)。氯氮平组口服氯氮平片,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片,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片。各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各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心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ALT+AST升高,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4周末和8周末均低于氯氮平组、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P0.05);而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对肝功能和心功能影响小,且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精神症状,其中利培酮和喹硫平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服用利培酮治疗前及8周后分别采血检测患者血脂、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患者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较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水平降低。结论服用利培酮需监测血脂、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分别口服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分别检测血脂、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各时段3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以氯氮平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氯氮平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末有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氯氮平对血脂和体质量影响最显著,奥氮平和利培酮影响较小,因此,对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01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64例)和利培酮组(63例)。在入组前和入组后8周测定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浓度。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后8周的TC、TG、FP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利培酮组治疗后8周的TG、FPG且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血糖和血脂异常率均为1.6%,显著低于利培酮组的血糖异常率(11.1%)和血脂异常率(9.5%),P0.05。结论阿立哌唑在影响血糖血脂代谢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治疗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0.
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男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30)奎硫平组(n=30)阿立哌唑组(n=30)和利培酮组(n=30)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分别检测血糖、血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组及利培酮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奎硫平组、阿立哌唑组血糖、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奥氮平及利培酮可引起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奎硫平、阿立哌唑对血糖,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某院治疗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服用药物的差异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利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BEHAVE-A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2周和4周奥氮平组PANSS评分优于利培酮组;在治疗2周后BEHAVE-AD评分奥氮平组优于利培酮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效果均比较显著,但是奥氮平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分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体质量、糖脂代谢指标、内分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总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1)。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利培酮组体质量指数、FBG、TC、T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治疗8周后,两组泌乳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P0.01)。氨磺必利组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无明显改变(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T_3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阴性症状疗效更佳,且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及内分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二酸洛沙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2组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和利培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前,治疗第1、2及4周进行血清泌乳素测定。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总有效率为60%,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2组治疗前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利培酮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对女性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对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单服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比血清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五氟利多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常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首发拒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氟利多组(n=50)和利培酮组(n=50)。五氟利多组给予五氟利多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五氟利多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利培酮组(7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及治疗后8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低于五氟利多组(40.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五氟利多较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每周1次,服用方便,价格底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奥氮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口服奥氮平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利培酮治疗,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88.4%,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研究组体重增加和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和奥氮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差别,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奥氮平联用齐拉西酮治疗;B组单独给予奥氮平治疗。所有患者均测量治疗前、治疗后的PANSS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血清瘦素及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后PANSS量表分值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1、6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A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TG、TC、HDL-C、LDL-C和体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TG、TC、HDL-C、LDL-C和体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TC、LDL-C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TC、LDL-C和体质量明显较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催乳素对比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瘦素、催乳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催乳素下降更明显,而瘦素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奥氮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4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观察8 w.治疗前及治疗第8 w末检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利培酮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减分率与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影响较利培酮显著,两组疗效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变化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5-羟色胺受体2C(5-HTR2C)(-759 C T)基因型为TT和TC的27例患者奥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体质量、Qvetelet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Qvetelet体质量指数增加(7.00±2.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氮平治疗2周后,本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奥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医务人员应重视该药引起的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早期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心脏代谢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3个治疗组,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治疗疗效,在基线、治疗第12周末评估患者颈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等心脏代谢指标。运用统计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PANSS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上述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颈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而齐拉西酮未观察到上述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三组间变化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疗效;奥氮平、利培酮对心脏代谢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奥氮平影响最大,而齐拉西酮对心脏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