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郝天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860-1862,1866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VAS评分、DAS2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VAS评分、DAS28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患者痛苦,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减少(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ACI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87例作为颅内感染组,另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外伤后无颅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颅内感染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组GCS评分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Fib含量高于中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Fib含量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GCS评分低于中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GCS评分低于轻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且其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金方加减联合宫腔镜手术对宫腔粘连后月经不调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符合标准的宫腔粘连后月经不调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2组均于月经干净后的3~5d后行宫腔镜手术,术后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紫金方加减治疗。统计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色质、经期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月经色质中医症候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金方加减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后月经不调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术后症状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20~40 mg/d10个月,另选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降压片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10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全血低切黏度(ηb)、血浆黏度(ηp)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刚性指数(RRI)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ηb、ηp及A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奥美沙坦酯后在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其红细胞聚集性Fib下降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红细胞比容、血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机制 ,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以及药物治疗对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流变仪监测妊高征孕妇 (患者组 )硫酸镁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 (BVH )、全血粘度低切 (BVL)、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 ;用Sysmexkx 2 1血液分析仪监测红细胞压积 (HCT) ;微量血浆粘度计检测血浆粘度 (PV) ;用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 ,用短管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ESR ) ,并与健康孕妇 (对照组 )比较。结果 :妊高征患者BVH、BVL、全血还原粘度、PV、Fib、ESR、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硫酸镁治疗后 ,妊高征患者BVH ,BVL、全血还原粘度、PV ,Fib ,ESR ,HCT ,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 ,硫酸镁可以明显改善妊高征患者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SA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骨伤手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症状积分、血浆比黏度(R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高、中、低切黏度(RBV高、中、低切)均显著下降,红细胞电泳指数和变形指数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CSA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病例组)、10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IL-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中,TNF-α、IL-1β、IL-6、MCP-1、CRP的表达明显上升,IL-2的表达明显下降,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上升,相关指标与盆腔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热敏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作者归纳了单纯热敏灸疗法、热敏灸疗法结合针刺、中药、穴注、推拿、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种应用方法,并对该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些思路和方法。临床研究表明传统医学治疗该病较现代医学更具有优势,也越来越受患者青睐。而其中热敏灸疗法具有无创痛、操作方便、经济费用低、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现将近10年来热敏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以期对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温针灸在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并被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4.50% VS 80.0%),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遇寒加重评分与颈部残障指数(ND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取得显著效果,颈椎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导组和针灸组,每组30例。针导组采用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针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愈率及显效率针导组分别为70%和93%,针灸组分别为33.3%和90%,针导组疗效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加巴喷丁组),对照2组(针灸组)及治疗组(加巴喷丁联合针灸治疗组),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34±0.32)分、(3.51±0.64)分、(1.24±0.15)分,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及针灸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且起效快,两种治疗手段结合更加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做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颈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熏蒸配合每天进行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658,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为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32,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颈椎9步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观察面瘫患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配合针对性护理,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就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72例面瘫患者,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辅以优质的护理,随机将72名患者分为温灸针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护理观察组和温灸针组,分别用温灸针结合肌肉注射腺苷钴胺辅以优质的护理和温灸针治疗,每日一次,治疗时间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面瘫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观察组36例共痊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温灸组36例,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通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同时结合西医治疗辅以优质的护理,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常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n=49,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FIB均降低,PT、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IS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治疗CIS,改善患者血流变及凝血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一种多发病、难治病,复发率高,并趋于年轻化,已成为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多发难治性疾病,其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仍具有较大争议。我在跟随导师何常春教授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针刺颈夹脊第二侧线结合定痛方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时疗效显著,希望为现代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仰头摇正手法配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压灸组各30例,联合组予手法联合压灸法治疗,手法组、压灸组分别予手法或压灸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疗效评估,并随访至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0次后,3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LVA、RV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联合组复发率及DHI评分明显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头摇正法结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