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宝安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科不同年龄健康成人1 156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739例。按年龄分为18~49岁,50~59岁及>60岁三组。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 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确定该区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之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1.092,P均>0.05);18~49岁组和50~59岁组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05),>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18~59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25 mg/L;>60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97 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高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不同地区应建立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12期间收治的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膨胀性、主动脉僵硬指数、最大主动脉直径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研究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二聚体、主动脉弹性指标与主动脉夹层有关(P0.05);以CT血管造影结果为参照,D-二聚体联合B超检出率为92.86%(65/70)、D-二聚体检出率为67.14%(47/70)、B超检出率为82.86%(58/70),三者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联合B超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结果可靠,不失为一种实用、简捷且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年龄和性别对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的INNOVANCE(R) D-Dimer和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了583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所得数据以SPSS10.0 统计软件包中有关处理方法加以处理分析.结果 血浆D-聚体总体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r=0.27,F=3.28,P<0.05);年长女性(>40岁)血浆D-二聚体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男性(t=2.24,P<0.01);年轻组(<40岁)的结果提示无性别差异(t=0.983,P>0.05);10岁年龄分层分析显示,男性5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基本保持稳定,而女性>40岁便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明显高于同龄男性(t=2.24,P<0.01).结论 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长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胸心外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3例(食管癌手术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食管癌手术组患者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5、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结果食管癌手术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0,P=0.000)。食管癌手术组术前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至最高,术后5d开始下降,术后2周时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食管癌进展而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术后D-二聚体的实时动态检测可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宝安区不同年龄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体检科不同年龄健康成人共1 156例,其中男417例,女739例。按年龄分为18~50岁、50~60岁、60岁3组。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确定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1.092,P0.05);18~50岁和大于50~60岁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05),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18~60岁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25mg/L;60岁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97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高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人群、不同仪器使用配套试剂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柳州市中医院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6例和乳腺良性疾病84例,并选同期健康体检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153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分期及联合检测时的变化。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153的水平与乳腺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4,4.126; P均<0.05),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0.652; P均>0.05); 乳腺癌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153的水平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1.412; P均<0.05); D-二聚体及CA153两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2%,83.33%和85.63%,联合检测D-二聚体及CA153的准确度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25,0.424; P<0.05)。结论 D-二聚体和CA15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并对乳腺癌的分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医院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A型与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水平, 探寻与起病时间≤24 h的D-二聚体阴性表达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经CTA、MRI或B超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数据, 排除标准包括:(1)主动脉瘤患者;(2)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3)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4)既往有主动脉夹层手术史的患者, 但此次CTA未显示新发夹层。主动脉夹层采用Stanford分型法。将患者分为起病时间≤24 h和起病时间1~14 d两组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GraphPad Prism 9进行。对于正态分布, 采用Student’’st检验, 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与起病时间≤24 h的D-二聚体表达正常组(阴性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52例, 男性患者占79.26%, 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0.45%, A型与B型夹层患者比例约为2∶3。D-二聚体总体阴性率为13.64%, A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显著低于B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7.09%vs. 18.01%,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计17例患者在急诊科内死亡, 总体病死率为4.83%, A型夹层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夹层,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计有235例(66.76%)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起病时间≤24 h, 在≤24 h的超急性期, D-二聚体正常和升高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验室检验结果中, D-二聚体正常组患者的血小板、血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纤维蛋白降解物、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显著低于D-二聚体升高组, 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FDP的水平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P<0.001。结论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显著低于B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 但A型夹层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夹层, FDP的水平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9例和死亡组32例。观察死亡组、生存组临床特征及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的关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8.785,2.746,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和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4.940,t=8.256,12.474,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D-二聚体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A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AD患者65例(AAD组),依传统分型标准分为DEBACKYⅠ型30例、DEBACKYⅡ型4例、DEBACKYⅢ型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作为AMI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MMHC、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析SMMHC、D-二聚体对AA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AD组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AM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A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DEBACKYⅡ型患者人数过少,归入Ⅰ型分析,结果发现Ⅰ型患者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高于Ⅲ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与DEBACKY分型呈显著负相关(r=-0.452、-0.354,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对A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核糖核酸 (miR)-30a及 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AAD患者 152例和 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AD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 n=107例)和死亡组( n=45例),检测各组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预测 AAD死亡的价值。结果 AAD组血浆 miR-30a(1.93±0.78)及 D-二聚体(6.28±1.72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5,0.36±0.0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58, 16.814,均 P<0.001)。死亡组血浆 miR-30a(2.42±1.13)及 D-二聚体( 8.62±2.24μ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1.30±0.56,3.64±1.3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24, 14.735,均 P<0.001)。ROC曲线显示, miR-30a及 D-二聚体两项联合预测 AA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 0.936,95%CI: 0.875~ 0.992)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4.0%,88.6%。结论 AAD患者血浆 miR-30a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 AAD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文山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予以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实施TEVAR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院内治疗效果,总结2组的随访与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院30 d的病死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随访0.5年、1年的生存率(97.83%,86.96%),与对照组(94.44%,8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随访2年的生存率(84.78%)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远期生存率更高,并发症少进而提高安全性,该术式值得深入研究,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应用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疾病精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2.5±12.8)mmHg,舒张压(69.3±7.2)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综合征2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13月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连续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1例,其中急性期患者89例,亚急性期患者40例,慢性期患者22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及剥离范围,心脏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大部分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白蛋白(ALB)、谷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患者CHE、TBIL、IBIL、ALB、ALP升高更明显(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多个肝功能指标与主动脉夹层分期相关,TBIL、IBIL、ALB分别呈负相关(r=-0.286、P〈0.001,r=-0.261、P=0.002,r=-0.267、P=0.001),与ALP呈正相关(r=0.272、P=0.001)。 结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肝功能受损更严重,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逐步肺复张技术在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78例肥胖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逐步肺复张技术治疗的38例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1 h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肺复张后1 h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RR显著低于试验组,SBP、DBP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PaO2、PaO2/FiO2、Cdyn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复张后1 h的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肺复张技术可显著改善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提高其肺通气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照组(n=46),健康体检者列为健康组(n=5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在治疗6个月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及关节压痛数的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48~132.341,均P<0.05; t=46.307~113.22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ESR和R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5~0.161,P>0.05; χ2=0.572~2.84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DP,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66.381,P<0.05)。观察组患者ESR和R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4.104,P<0.05)。将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6,23.530,25.516,均P<0.05)。结论 RF-IgM,RF-IgG阴性的RA患者在接受标准抗风湿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及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RF-IgM,RF-IgG阳性的RA患者,RF-IgM,RF-IgG检测能够为RA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予以规范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2例予以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5例使用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以及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及静脉-动脉血二氧化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D-二聚体及血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mg/L):2.66±0.79 vs.3.60±1.32,血Lac(mmol/L):1.56±0.76 vs.2.12±0.93,t=3.496、2.684,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pg/mL):63.76±16.11 vs.79.21±15.26;IL-6(pg/mL):124.72±30.32 vs.152.43±34.07,t=4.030、3.5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性指数(M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VD(mm/mm2):11.96±3.19 vs.9.79±2.57;PPV(%):64.94±6.81 vs.60.46±6.15;MFI:3.21±0.76 vs.2.72±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2.829、2.785,P均<0.05)。结论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可以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舌下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7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Gensini积分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以及观察组中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的Lp-PLA2、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p-PLA2、D-二聚体、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Lp-PLA2、D-二聚体、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1、0.610、0.658,P<0.05)。结论Lp-PLA2、D-二聚体、hs-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呈正相关,能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外周血内皮素-1(ET-1)、D-二聚体水平以及尿蛋白/肌酐比值(ACR)对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P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同期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40名作为正常妊娠组,另选取40例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