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ponse,CCyR)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急变期9例,慢性期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慢性期、急变期C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急变期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下降尤为突出(P<0.01);初治慢性期患者NK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急变期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伊马替尼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仅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而缓解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改变(P>0.05);各组的NK细胞百分比无差异(P>0.05).初诊CML患者、急变期CD4+/CD8+的比值与BCR-ABLl/ABL1的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伊马替尼治疗初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长期应用抑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传染病医院健康职工不同年龄段T、B细胞亚群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年龄及工作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年龄体检职工(分为A、B、C、D四组)外周血T、B细胞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A、B、C、D各组CD3+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65.48±5.22)%、(66.24±6.03)%、(66.15±7.11)%及(65.29±5.43)%,各组之间表达水平相近,无统计学差异;CD3+ 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3±1.84)%、(31.57±2.11)%、(34.63±2.56)%及(41.53±3.41)%,A、B、C各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D组与其它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D3+ CD28-T细胞占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7.84±1.21)%、(21.81±1.43)%、(22.37±1.56)%及(14.22±1.36)%,D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2.8±2.21)%、(11.79±1.79)%、(11.33±1.86)%及(8.17±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因型不同的乙肝患者肝功能、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145例乙肝患者划分两个年龄段:小于35岁和大于35岁,全部应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145例HBV患者仅为两种基因型,B基因型62例(42.76%),C基因型83例(57.24%).B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BV-DNA均稍高于C型,分别是[(263.6±36.13) U/L比(243.1±37.69) U/L]、[(128.1±15.84) U/L比(123.6±19.1)U/L]和[(6.131±0.2133)比(5.875±0.1725)],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划分年龄段后,大于35岁的患者,B型ALT、AST和HBV-DNA均显著高于C型(P<0.05),分别是[(227.6±34.52) U/L比(144.8±19.92) U/L]、[(124.5±19.4) U/L比(79.79±12)U/L]和[(6.166±0.2582)比(5.228±0.2644)].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见,所有年龄段或大于35岁患者均是B型的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型[(32.97±0.95)%比(35.81±0.85)%](P<0.05),CD8+T细胞显著高于C型[(30.19 ±0.97)%比(27.44±0.92)%](P<0.05),而CD3+T细胞、B细胞、NK细胞在B型和C型患者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45例HBV患者B、C型的分布未见显著差异;肝功能、病毒载量及T细胞亚群在年龄较大的B、C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MM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M患者外周血的CD4、CD19细胞的表达显著下调,CD8细胞的表达显著上调,CD4/CD8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或<0.01);MM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且与血清中的β2-MG浓度成正相关(γ=0.56,P<0.05).结论 MM患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CD4+CD25+Treg细胞的异常扩增,可能是MM患者体内广泛存在免疫缺陷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和活化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CD28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中的表达密度和细胞活化程度的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三色荧光直标流式细胞法分别检测38例正常人与42例肺癌患者中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28的阳性率以及CD28+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28+,CD4+CD28+,CD8+CD2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下降(P<0.05).淋巴细胞及其T亚群中的CD25+CD28+,CD38+CD28+淋巴细胞百分比亦有所下降(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CD28表达密度及CD28+T细胞的活性均有降低,但下降幅度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患者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SARS患者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探讨其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该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日本sysmex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T细胞亚群CD3+、CD4+/CD8+系采用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①治疗前所有患者中有38例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下,所测38例患者中有19名患者CD3+及CD4+/CD8+百分比降低.②结合组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在治疗前平均值为1.00×109±0.46×109 L-1,西医组为1.26×109±0.59×109 L-1,治疗后分别为1.92×109±0.74×109 L-1和1.76×109±0.52×109 L-1,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合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西医组(P<0.01).③在治疗前CD3+异常低下19例中,结合组有9例,西医组有10例,经治疗后仍低于正常分别有2例和8例.治疗前CD4+/CD8+异常低下共28例,结合组及西医组分别有15例和13例,经治疗后仍低于正常分别有5例和10例;经Fisher精确检验后表明在促进T细胞亚群的恢复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P<0.05).结论SARS患者存在有细胞免疫功能的障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轻淋巴细胞的抑制状态、提高T细胞亚群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鼻咽癌患者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抑制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 ),B淋巴细胞(CD19 ),NK(CD16 CD56 ) 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率等的变化.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27例,设立中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的鼻咽癌患者外周抗凝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CD4 细胞、CD8 细胞、B细胞、NK细胞进行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服用云芝丹参胶囊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率,以及Ts、Th细胞绝对数的下降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中药组和安慰剂组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均显著增高(P<0.05); 但两组NK细胞绝对值的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云芝丹参能明显减轻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的淋巴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探讨初始、记忆和效应T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正常人,79例HIV/AIDS患者CD4<200组17例、200≤CD4≤500组45例和CD4>500组17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及百分比.结果随着疾病进展,CD4+ 初始细胞(Naive)计数和比例均逐渐减少(P<0.001);CD4+中枢性记忆T细胞(Tcm)计数逐渐降低(P<0.001),但百分比逐渐升高(P=0.00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A)百分比上升(P<0.001);CD8+Naive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逐渐下降(P<0.05);CD8+ TCM、TEM和终末分化的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RA)的计数及百分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幼稚型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功能型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本研究有助于对HIV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疾病进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低中危MDS患者22例,在给予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我们发现:CD4+T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的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显效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CD8+T细胞百分率减低(P<0.01),CD4/CD8比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无效组和显效组在T细胞总数百分率,CD4+T、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认为,MD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sA以及沙利度胺治疗MDS的机制可能与Th,Ts细胞比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肝功能主要指标、T细胞亚群以及病毒载量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70例HBV感染患者根据病程分成急性乙肝组(18例)、慢性乙肝组(73例)、肝硬化组(41例)及肝癌组(38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肝功能相关指标及T细胞亚群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四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相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急性乙肝升高最为显著,慢性乙肝次之,组间比较可见慢性乙肝患者组比急性乙肝患者组ALT、AST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癌患者组和肝硬化组之间则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见于肝癌患者组,慢性乙肝患者组ALP水平较低;各组总蛋白(TP)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四组实验组外周血CD3+T细胞均比正常对照组低,其中肝癌组、肝硬化患者组降低最为明显,CD4+T细胞比例上升见于急性乙肝组,而CD8+T细胞的比例在急性乙肝患者组中最低.外周血中HBV病毒核酸载量升高的最为明显的是慢性乙肝患者组,而急性乙肝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肝癌患者组的HBV-DNA水平比较低,以急性乙肝最低,各组与其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不同病程中患者的肝功能相应指标、T细胞亚群表达、HBV-DN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联合检测这些项目可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病程提供相应指导,为疾病转归的判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抗体CD127-FITC、CD4-PECY5、CD25-PE标记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3例HBV携带者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对20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干扰素治疗进行随访。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6%(6.15%,8.50%)]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3%(9.10%,14.86%)]、HBV携带者[13.34%( 10.73%,18.90%)]CD25-CD 1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559,P<0.05;Q=6.230,尸<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5hiCD127low/-[8.78% (7.62%,10.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76%(5.73%,8.23%)]和HBV携带者[6.99%(5.77%,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P<0.05;Q=3.103,P<0.05)。HBV-DNA阳性组CD25-CD127-显著低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5.20)%比(15.78±6.91)%,t=2.290,P=0.024],而CD25+/-CD127+显著高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7±5.20)%比(76.02±7.04)%,t=2.194,P=0.030]。与治疗前比较,干扰素治疗12周CD25hiCD127low/-显著升高[(9.29±2.51)%比(11.08±2.38)%,t=2.820,P=0.011],而CD4+CD25-CD127-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6±5.72)%比( 10.86±3.60)%,t=2.469,P=0.024]。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CD127-亚群的表达与病毒的感染和清除有关;CD25hiCD 127low/-亚群的表达升高与发病有关。外源性干扰素可升高CD25hiCD127low/-的表达,降低CD25-CD127-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采用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l·min和(0.55±0.13)nmol/ml·min,x±s,P<0.05],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CD4+TFasL:32.7%±3.4%和14.7%±4.2%;CD8+TFasL:17.3%±9.7%和11.6%±8.5%,x±s,P<0.05),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CD4+TFasL、CD8+TFasL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75,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ITP患儿PKC活性增强可能引起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提示PKC信号转导在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表达率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69例NTM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健康对照组和NTM感染患者(NTM组)外周血免疫细胞表达率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根据感染部位的差异将NTM组分为单侧感染组(29例)和双侧感染组(40例),比较两组之间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NTM组的总的T淋巴细胞表达率没有显著改变,而B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率出现显著上调[(10.50±0.56)%比(12.26±0.57)%,(5.61±0.24)%比(6.72±0.32)%,t值分别为2.209和2.774,P值均<0.0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达率出现显著下调(21.87±0.98)%比(18.63±0.98)%,t=2.341,P<0.05).对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NTM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25HT细胞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8.05±0.35)%比(3.69±0.19)%,t=11.000,P<0.05],CD8+CD28+T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23.76±0.90)%比(27.07±0.74)%,t=3.039,P<0.05].进一步依据患者感染部位比较分析发现,单侧感染组与双侧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的结果分析显示,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HT细胞在单侧感染组与双侧感染组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感染组的CD8+CD28+T细胞表达比例较单侧感染组显著下降[(21.99±1.02)%比(26.21±1.52)%,t=2.397,P<0.05]、CD8+CD28-T细胞表达比率较单侧感染组显著上调[(24.48±1.90)%比(18.19±1.60)%,t=2.404,P<0.05].结论NTM感染患者外周血中一些免疫细胞的表达率出现了显著改变,可能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0%,按其发生迁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三大类。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为遗传、衰老、营养不良和负荷史,免疫系统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方法:收集7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和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计算CD4+/CD8+比值。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2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分级,进一步评估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9-KY-285),所有受试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②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CD4+T细胞百分率、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③对照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无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CD4+ 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成线性正相关(r =0.412,P=0.000;r=0.715,P=0.000;r=0.494,P=0.000),与CD8+ T细胞百分率成线性负相关(r=-0.737,P=0.000);④结果表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可能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有关,且CD4+T细胞增多、自然杀伤细胞增多以及CD4+/CD8+比值增高可能加速腰椎间盘退变。提示,免疫系统改变预示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的可能,其有望成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防治靶点。 ORCID: 0000-0002-8087-2356(冯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HBV携带者60例,正常对照10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相对升高(P<0.05),CD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CD8+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CD4+/CD8+明显下降(P<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血浆皮质醇升高较为明显(P<0.05),CD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CD8+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CD4+/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着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增高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存在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  相似文献   

16.
CD22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CD226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以阐明CD226抗原在SLE患者体内T细胞活化中作用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31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72h后,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细胞表面CD226抗原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的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上CD226^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组、静止期SLE组的CD3^ 、CD4^ 、CD8^ T细胞上CD226^ 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之间T细胞亚群上CD226^ 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CD3^ 、CD4^ 、CD8^ T细胞CD226^ 抗原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静止期SLET淋巴细胞CD226^+表达均增高,CD226^ 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活性来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45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COPD患者(研究组)、45例COPD患者(COPD对照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结果 研究组CD3+、CD4+、CD4+/CD8+、B细胞和NK细胞表达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对照组CD3+、CD4+、CD4+/CD8+、B细胞和NK细胞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COPD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合并COPD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增强免疫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Abnormaliti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various T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a number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labelled with various fluorochromes were used here to define the percentages of subsets, and especially to divide CD4+ (helper/inducer) and CD8+ (suppressor/cytotoxic) cells into phenotypic subgroups. Blood samples were analysed from 25 patients (age 10.1 +/- 3.7 years)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and 25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The percentages of CD4+ cells and CD4+CD45RA+ cells described as naive T helper cells or suppressor/inducers were increased in the IDDM patients (P less than 0.05 and P less than 0.05. Student's t-test,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CD4+CD45RA- cells (memory T-helper cells, helper/inducers) was similar i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 The percentage of CD8+CD11b+ cells containing suppressor/effector lymphocytes was decreased in the IDDM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P less than 0.01)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total CD8+ cells. The percentages of CD3+ cells 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se simultaneously positive for HLA-DR antigen (activated T cells) were also increased in the recent IDDM patients (P less than 0.001 and P less than 0.0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D20+ B cells was decreased (P less than 0.05).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view that disturbed immune regulation occurs in IDDM and indicate that further division of T cell subpopulations may clarify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