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SAA联合检测对婴幼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98例婴幼儿患者,其中细菌感染221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55例,病毒感染22例,另选取56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SAA水平差异,确定PCT、CRP、SAA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和诊断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细菌感染组PCR、CRP、SAA水平明显高于MP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CRP、SAA识别细菌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0.15 ng/ml、8 mg/L、25 mg/L时,PCT、CRP、SAA、PCT+CRP+SAA识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37、0.844、0.905,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0.603、0.592、0.727、0.815,特异度分别为0.825、0.904、0.904、0.934。结论 PCT、CRP、SAA联合检测比PCT、CRP、SAA单独检测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诊断婴幼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发热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热原因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每组各60例。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SAA、CRP及PCT水平,通过U检验获取ROC曲线参数,对不同新生儿发热的诊断进行指导。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中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 05),病毒感染组新生儿血清中SAA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 05),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细菌感染组发热新生儿中PC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 05);病毒感染组SA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 05);细菌感染组中PCT/CRP的各项曲线参数均高于SAA/CRP;病毒感染组中SAA/CRP的各项曲线参数均高于PC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当PCT水平较高SAA水平正常,且PCT/CRP明显高于SAA/CRP时说明发热类型为细菌性感染;当SAA水平较高PCT水平正常,且SAA/CRP明显高于PCT/CRP时说明发热类型为病毒性感染;如果SAA与PCT均正常,则为非感染性发热。此结论可为临床新生儿发热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 (SAA)、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其对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63例,分为细菌感染组84例,病毒感染组79例。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PCT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RP、SAA水平。结果脑脊液中,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 05);血清中,细菌感染组患儿PCT、SAA、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 05);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脑脊液中水平(P0. 05)。患儿血清PCT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 954,灵敏度为92. 40%,特异度为89. 10%,血清SAA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 976,灵敏度为93. 70%,特异度为85. 10%,血清CRP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 963,灵敏度为88. 60%,特异度为95. 20%;血清PCT与SAA联合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 981,灵敏度为92. 40%,特异度为92. 90%,血清PCT与CRP联合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 981,灵敏度为94. 90%,特异度为92. 90%,血清SAA与CRP联合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 968,灵敏度为92. 40%,特异度为96. 20%;患儿血清PCT与SAA、CRP联合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 995,灵敏度为96. 20%,特异度为97. 60%。结论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与SAA、CRP水平较病毒感染组显著升高,血清PCT、SAA、CRP水平三者联合对小儿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感染类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93例诊断细菌感染的儿童(细菌感染组),77例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SAA、PCT及CRP,进行SAA/CRP比值的计算。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PCT、CRP、SAA/CRP比值及三者联合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SAA、PCT及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1),而SAA/CRP比值与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毒感染组SAA、SAA/CRP比值、PC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而CRP与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毒感染组SAA/CRP比值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 0. 01)。ROC曲线分析显示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971,SAA/CRP比值诊断病毒感染的AUC为0. 927,效能较好。结论 SAA、PCT及CRP的检测对儿童细菌感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AA/CRP比值的应用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毒感染,三指标的联合检测效能并没有优于单个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258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176例、病毒感染组46例及非感染组36例,细菌感染组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局部细菌感染组143例及重症细菌感染组33例,对患儿在入院时分别以光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T、CRP.结果 PCT、CRP检测定量值细菌感染组分别为(6.21±5.70) ng/ml、(19.42±8.72) mg/L,病毒感染组分别为(0.21±0.15) ng/ml、(10.13±1.58)mg/L,非感染分别为(0.13±0.1)ng/ml、(7.12±0.73) mg/L,阳性率细菌感染组分别为71.59%、67.05%,病毒感染组分别为6.52%、10.87%,非感染组分别为8.33%、16.67%,PCT、CRP定量值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阳性率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检测定量值局部细菌感染组分别为(1.53±1.02)ng/ml、(17.97±4.16)mg/L,重症细菌感染组分别为(7.43±4.48) ng/ml、(21.32±8.47)mg/L,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分别为50.35%、59.44%,重症感染组分别为100.00%、90.91%,PCT、CRP定量值及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均能用于辅助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CRP灵敏性较高、特异性差,PCT灵敏性不及CRP,但特异性较高,用于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严重程度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D64、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其PCT、CD64、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D64、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仅CRP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中PCT、CD64、CRP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9.5%、76.2%和52.3%,病毒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为47.6%。CD64在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PCT、CD64水平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改变较CRP特异,CD64作为感染性指标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性发热疾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发热孕妇140例,初诊时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相应实验结果分细菌感染组(75例)和病毒感染组(65例);收集正常产检孕妇5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的PCT、CRP和WB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PCT、CRP和WBC分别(3.8±0.9)ng/ml、(13.5±6.1) mg/L和(14.2±3.0)×109/L;病毒感染组分别(0.5±0.2)ng/ml、(5.9±2.0)mg/L和(9.3±2.5)×109/L,两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治疗前PCT、CRP和WBC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治疗后PCT、CRP和WB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感染组PCT高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为87.6%,敏感度为76.0%. 结论 PCT用于孕妇发热时细菌感染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动态检测PCT有利于合理治疗,为抗微生物用药提供指导,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10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及同期50例恶性肿瘤化疗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纳入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因子水平、不同感染类型血清因子水平及各项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细菌感染46例、病毒感染40例以及混合感染22例;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SAA、白细胞介素-6(IL-6)、IL-8分别为(71.24±8.18)mg/L、(3.52±0.45)μg/ml、(239.46±20.55)mg/L、(98.35±9.69)ng/L、(249.06±38.57)ng/L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细菌感染患者和混合感染患者血清CRP、PCT、SAA、IL-6、IL-8分别为(101.95±13.04)mg/L、(6.78±0.70)μg/ml、(362.77±39.65)mg/L、(115.94±12.57)ng/L、(351.86±42.09)ng/L和(93.65±14.95)mg/L、(5.82±1.73)μg/ml、(313.59±42.33)mg/L、(99.87±14.24)ng/L、(295.11±49.10)ng/L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血清因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SAA诊断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论血清CRP、PCT、SAA、IL-6、IL-8在恶性肿瘤化疗并发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在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者,各项因子单独及联合诊断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鉴别价值,可为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淀粉样蛋白(SAA)水平与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PICC的4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比较和分析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及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CRP、PCT及SA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458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发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6.16%;细菌感染56例,占75.68%;病毒感染18例,占24.32%;血行感染16例,占21.62%;局部感染58例,占78.38%;与非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感染患者血清CRP(70.56±8.92)mg/L、PCT(3.61±0.45)ng/ml、SAA(246.78±21.36)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103.35±12.41)mg/L、PCT(6.59±0.64)ng/ml、SAA(359.20±40.53)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血行感染患者血清CRP(115.40±10.27)mg/L、PCT(7.62±0.48)ng/ml、SAA(383.71±42.50)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SAA水平与恶性肿瘤PICC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恶性肿瘤PICC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淀粉样蛋白(SAA)水平与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PICC的4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比较和分析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及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CRP、PCT及SA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458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中发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6.16%;细菌感染56例,占75.68%;病毒感染18例,占24.32%;血行感染16例,占21.62%;局部感染58例,占78.38%;与非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感染患者血清CRP(70.56±8.92)mg/L、PCT(3.61±0.45)ng/ml、SAA(246.78±21.36)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103.35±12.41)mg/L、PCT(6.59±0.64)ng/ml、SAA(359.20±40.53)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恶性肿瘤PICC血行感染患者血清CRP(115.40±10.27)mg/L、PCT(7.62±0.48)ng/ml、SAA(383.71±42.50)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SAA水平与恶性肿瘤PICC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恶性肿瘤PICC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飞 《中国校医》2019,33(3):201-204
目的 探讨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 WBC(白细胞总数)及N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比值],在老年人群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检测细菌性感染患者59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53例和42例健康人群的PCT、CRP、WBC及NLR水平,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细菌感染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PCT、CRP、WBC及NLR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812、0.808和0.795。其中PCT特异性最高,为92.6%,CRP的灵敏度最高,为93.2%。4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特异性为91.6%,灵敏度为91.5%。对老年人群细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后PCT、CRP、WBC及NLR水平变化研究发现,4项指标水平随着治疗的进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T、CRP、WBC及NLR在诊断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PCT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与细菌性感染程度的相关性更强。4项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原特点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9例,纳入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未感染者35例,纳入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细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及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MGB1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HMGB1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2.73%,革兰阳性菌26株,占47.27%;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3.57±6.21)mg/L、(1.34±0.62)ng/ml、(19.21±3.20)ng/ml、(1 224.51±231.27)pg/ml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重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9.27±8.18)mg/L、(1.65±0.32)ng/ml、(22.35±2.18)ng/ml、(1 483.82±235.60)pg/ml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P均<0.001);中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水平对于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对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α-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在鉴别化脓性和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16日至2017年6月15日就诊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的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设为化脓组(26例),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设为病毒组(27例),将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CRP、Ig、AAG水平。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RP、Ig、AAG对化脓性和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价值。结果化脓组CRP、IgA、IgG、AAG水平分别为(23.48±3.32)mg/L、(22.68±2.41)mg/L、(42.98±8.65)mg/L、(6.77±2.16)g/L,明显高于病毒组的(8.86±1.68)mg/L、(10.31±1.14)mg/L、(28.43±5.58)mg/L、(2.88±1.06)g/L(P<0.05)。CRP和AAG鉴别化脓性和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16和0.802,临界值分别为19.37 mg/L和2.32 g/L。结论CRP和AAG对鉴别化脓性和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积极意义,结合Ig水平有一定临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T、CRP、hsCRP对孕妇感染性发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6例发热就诊孕妇经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43例)和病毒感染组(B组、63例)。患者初诊时均进行PCT、CRP、hs-CRP、血常规等检测。统计分析PCT、CRP、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A、B二组间差异及各检测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结果:PCT、CRP、hsCRP标在A、B二组间差异显著,A组PCT、CRP、hsCRP两两比较无差异,但B组PCT与CRP、hsCRP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95.2%,敏感性也达到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优于CRP、hsCRP。结论:PCT用于孕妇发热时细菌性感染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与C-反应蛋白(CRP)比值SAA/CRP、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对儿童甲型流感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2月来医院儿科就诊的125例流感症状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甲型流感组31例、非甲型流感组94例;再选择同期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达文路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患儿入组后立即留取鼻咽吸取液,采用RT-PCR鉴定流感病毒型别;采集末梢血进行7项呼吸道病毒联合检测及血清SAA、CRP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表达水平。结果甲型流感组与非甲型流感组患儿血清SAA、SAA/CRP以及CD64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甲型流感组血清SAA、SAA/CRP以及CD64指数显著高于非甲型流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分析在疑似甲型流感125例患儿中血清SAA、CRP、SAA/CRP以及CD64对甲型流感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各指标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641、0.994、0.957。结论甲型流感患儿血清SAA、SAA/CRP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CD64表达显著升高,在甲型流感患儿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在膝关节炎化脓性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住院疑似膝关节炎化脓性感染患者98例,经过关节液革兰染色涂片或者细菌培养,最后确诊化脓性关节炎32例(疾病组),非化脓性关节炎66例(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PCT、CRP和血沉的变化情况,制作ROC曲线,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评价3者的诊断性能。结果疾病组外周血的PCT、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ROC面积比较后,PCT曲线下面积为0.915,明显高于ESR和CRP。PCT以1.67μg/L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和93.94%,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和ESR。结论PCT对膝关节炎化脓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RP和ESR,可作为早期筛查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影  乔淑萍  鲍娟  李正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57-295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采集外周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PCT显著增高,与病毒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与CRP、WBC一同作为儿童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手足口病并确诊为并发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38例,无细菌感染患儿52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并发感染组治疗前CD64水平为(14.51±6.07)MFI,明显高于治疗后组的(10.6±3.23) MFI及未感染治疗前组(9.55±3.48)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4,P<0.05);根据ROC曲线,以CD64≥11.35MFI为阳性标准,其诊断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25%、78.91%及81.32%.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细菌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