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特殊性移植物接受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在抗排斥反应药物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下移植器官有功能的存在。而在低免疫抑制或无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移植物仍然功能正常 ,则称之为移植物免疫耐受。肝脏移植物与其它移植物不同之处在于 :肝脏受体液排斥的影响远小于其它移植物。在所有大、小品种的动物试验中 ,经过短暂的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后 ,供试动物的肝脏移植物都会在没有免疫治疗的情况下最终被接受[1] 。在人类肝移植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与肾脏移植和心脏移植相比 ,肝脏移植很少发生由溶细胞抗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 ;在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失血性休克、复苏、肝脏切除术、肝移植术等过程中伴随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脏功能障碍甚至肝脏功能衰竭的关键因素[1]。肝脏IRI也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的不利因素之一,尤其是边缘供肝对IRI高度敏感,会进一步加重器官短缺。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深入阐明肝脏  相似文献   

3.
肝脏与其他脏器同时发生终末期的患者 ,可受益于联合器官移植。国内黄洁夫教授等于 1997年对 1例多囊病行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1 ]。以背驮式技术行再次肝移植 ,国外有零星报道 [2 ] 。但检索文献 ,因慢性排斥行再次背驮式肝移植并肾移植者 ,国内及亚洲地区笔者未见报道。我科于2 0 0 0年 1月 11日在全麻下为 1例先天性多囊病原位背驮式肝移植 +肾去顶减压术 8个月后发生移植肝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行再次背驮式肝移植并肾移植术 ,手术获得成功 ,移植物存活 ,病人存活 18d后 ,因感染死亡。现将该病例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4.
排斥反应贯穿于肝移植后全过程,可分为“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斤”。其中,急性排斥在人同种异体肝移植受体中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国外报道发生率为67%,同时在肝脏再移植术中有5%~30%的病例是由于发生了不可逆性急性排斥反应。现结合文献,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断、预防、处理原则综述如下。一、急性排斥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1.细胞介导的肝移植排斥:细胞免疫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细胞因子则在其中发挥调节功能。目前普遍承认的是Lafferty的双信号学说,涉及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为刺激细胞、反应细胞和靶细胞。一般来说,供者的淋巴细胞在移植物内或转移到受者的其它地方提供抗原刺激。此外,移植物(肝)的实质细胞也可提供刺激。淋巴细胞则是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主要反应细胞,CD4~ 细胞启动及放大反应免疫排斤,而 CD8~  相似文献   

5.
大鼠原位肝移植是研究免疫耐受、免疫排斥、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器官保存等方面的常用动物模型,最初由Lee在1973年报道.近年来,国内外肝移植发展迅速,大鼠原位肝移植为肝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本文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怡 《北京医学》2012,34(6):498+500
正急性排斥反应为同种异体肝移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移植后数天至数月内,可使移植器官丧失功能,继而导致移植失败,患者死亡[1]。该病一旦确诊,应立即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若排斥反应仍未见明显缓解,则属于难治性排斥反应[2]。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50例,4例出现难治性排斥反应,均应用兔抗人胸腺  相似文献   

7.
自从肝移植的先驱Starzl在 196 3年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人体肝移植后 ,临床肝移植术经过 30多年的发展 ,在器官保存、抗排斥、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 2 0世纪末的今天 ,临床肝移植术已经成为一种举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1 国外的临床肝移植当 195 5年有人首次提出肝脏移植时 ,许多肝脏病专家曾对此表示怀疑 ,但随着 196 7年Starzl获得临床肝移植术后 1年以上的长期生存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临床肝移植的重要性。新一代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和FK5 0 6 (Tacrolimus)的…  相似文献   

8.
196 7年在 Denver世界上首次临床肝移植成功 [1 ] 。随着免疫抑制剂、移植器官保存液的不断改进 ,手术方法的日臻完善使得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 T)迅速发展 ,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超声显像技术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公认 ,现就其在 OL T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术前检查1.1 对供肝的检查 检查供肝大小、形态、实质结构和血管走行 ,除外肝脏肿瘤、肝脏肿大、脂肪肝等病变以确定肝脏的可移植性。测量肝脏体积供移植后对照 [2 ] 。对儿童减体积OL T的供肝需仔细观察肝内血管和胆…  相似文献   

9.
辅助性肝脏移植的免疫状态与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脏移植免疫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 ,从成功的辅助性肝脏移植中寻找解决移植物萎缩问题的对策。方法 :分析 3例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病理学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浓度相对较低 ,排斥反应次数少 ,强度低。存活良好的辅助性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无明显萎缩 ,移植肝门静脉流速和肝动脉流速略高 ,自身肝门静脉流速升高 ,肝动脉流速降低。结论 :辅助性肝脏移植术后处于免疫低反应状态。辅助性肝脏移植的移植物不萎缩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充分的门静脉血供和肝动脉血供 ,血流重建的关键是吻合口径的控制和吻合部位的选择 ,不排除低浓度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肝脏副作用较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黄鹏 《微创医学》2005,24(6):1035-1038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肝移植患者70%以上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1],这不但加重了肝功能损害,而且影响疾病的预后.肝脏是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和储存的总枢纽[2],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几乎所有营养物质都需在肝脏代谢,肝移植病人术前肝脏功能损害严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机体处于应激和高分解状态,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营养支持更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63年starzl首例肝移植获得成功后,随着人们对植入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器官的缺血与保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认识和技术改进,已大大改善了植入器官和病人的存活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系统与抑制免疫排斥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在肝移植过程中,血红素氧合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涛  江峰 《安徽医学》2011,32(7):1029-103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终末期肝病患者需求的增长,肝脏移植手术在临床应用的意义越来越大。据美国器官共用联合网络(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统计仅2002年就进行了约5 300例肝移植手术[1],使肝脏成为仅次于肾脏的最常见的移植实体器官之一[1]。然而肝移植术后的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25%,分为流入道(肝动脉、门静脉)和流出道(肝静脉、腔静脉)病变。  相似文献   

13.
据对接受心脏移植儿童进行监测的研究人员报道说,常见的移植物病毒感染能使这些病人的预后每况愈下。检验结果显示,这些病毒并非随供者的器官进入体内,而是在行移植术后感染受者。对接受供体心脏或双肺移植的成人和儿童进行研究的结果暗示,当病毒感染迁移到某个供体器官时,将导致免疫排斥反应和其他问题的发生。美国休斯敦Baylor医科大学的Jeffrey A Towbin及其同事对149例18岁以下的心脏移植受者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在平均为期4年多时间的一  相似文献   

14.
临床器官移植中,同种器官供体来源的严重不足,使异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猪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1]。目前,在攻克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一道障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但异种移植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较同种移植中除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外的另一主要障碍,目前的DXR免疫抑制治疗尚难解决这一问题。而通过诱导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耐受则可消除或减轻T急、慢行排斥反应,还可以免除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避免或减轻其毒副作用,是临床异种器…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免疫排斥反应是肝移植的主要障碍之.为建立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我们采用三袖套法行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并在Hari-hara法[1]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为国内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肝移植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肝移植是许多肝病患者在终末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而术后排斥反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或避免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引起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等,严重影响移植物及受者的存活.有效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诱发并维持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焦点及难题.  相似文献   

17.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第1例人肝移植以来,肝脏移植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加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肝移植成为“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肝移植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虽然各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如FK506、MMF、雷帕霉素及针对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如OKT3)等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免疫抑制剂均或多或少地损害了T细胞的功能,导致继发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恶性肿瘤、器官毒性损伤和需要终生用药等,限制了肝移植的广泛应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使机体形成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Fas系统与肝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肝移植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肝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排斥的发生等诸多免疫过程.本文就Fas系统与T淋巴细胞凋亡、肝脏移植排斥和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Wistar→SD),于连续观测时间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给予病理评级和评分。结果术后排斥反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5-15 d维持于较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弱,但仍维持于轻至中度水平。结论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5-15 d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是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较为理想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IP-10和MIP-3α在肝移植大鼠肝脏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国栋  刘玉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594-2596,2601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IP-10和MIP-3α在肝移植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来研究两者在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在移植后不同的时间点(3、5、7、10d)取肝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P-10和MIP-3α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 肝急性排斥组与对照组相比,组织坏死明显。汇管区及肝索的浸润细胞,部分浸润细胞包绕的肝细胞、胆管上皮、小叶间静脉内皮以及Kupffer细胞均可见IP-10的表达。MIP-3α在肝脏的表达主要是浸润的淋巴细胞和Kupffer细胞。两者的表达均于移植后第5天达高峰,两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P-10在肝组织细胞的表达导致了活性T细胞的杀伤,从而造成组织坏死;MIP-3α可招募未成熟DC进入移植物,为活化T细胞进而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