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惠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惠州市辖区内所捕捉的98只褐家鼠、57只黄胸鼠、11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02%、10.53%、45.45%,其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1mg/kg、112.57mg/kg、664.35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明显地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而黄胸鼠和褐家鼠有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龙门县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鼠茏法,晚放晨收,并对捕捉的鼠类进行鉴别和分类。结果 龙门县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鼠密度较高(12.4%);市区、城郊地区和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 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制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制目标,城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制方法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3.
玉溪地区3种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者于1994年,选择玉溪、通海、元江三市县,进行了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的抗药性发生率分别为3.6%、3.9%和2.5%。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7年鼠情监测结果表明,城镇、特殊行业、农村室内鼠种由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组成;城镇住宅区家栖鼠构成比顺序是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而特殊行业、农村则是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从1996年起,在特殊行业黄胸鼠呈上升趋势。7年来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特殊行业,且无下降趋势,说明农村灭鼠工作需要加强。监测结果还显示,我市家栖鼠类繁殖有两个高峰期,即春、秋两季,提示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对降低当年鼠密度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方法现场捕获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对杀鼠灵的抗性,18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1.11%;对溴敌隆的抗性,26只黄胸鼠的发生率为11.54%。结论杨浦区的黄胸鼠对第一、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溴敌隆)均产生抗性,建议慎用或不用已产生抗性的灭鼠剂,采取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贵阳市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及大隆对抗性鼠的杀灭效果。方法无选择摄食试验。溴敌隆、大隆现场灭鼠试验比较。结果黄胸鼠对溴敌隆无选择摄食试验:死亡率70%,平均致死天数10d,平均致死剂量49.26mg/kg,存活鼠3只,平均存活剂量71.95mg/kg。黄胸鼠对大隆无选择摄食试验:死亡率100%,平均致死天数6天,平均致死剂量9.4mg/kg。溴敌隆现场灭鼠试验:灭后密度下降率65.0%,大隆现场灭鼠试验:灭后密度下降率96.3%。结论贵阳市存在抗溴敌隆的抗性鼠,大隆能有效的杀灭抗性鼠。  相似文献   

9.
云南两地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云南省连续大量使用敌鼠钠盐灭鼠较早(8~9年)的两个地区黄胸鼠,用标准药物(0.05%的杀鼠灵)进行了抗药性实验。结果发现:潞西县的黄胸鼠已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发生率为16.28%;保山市黄胸鼠已出现抗药性个体,抗药性发生率为6.82%。从而提出解决抗药性的措施及今后的灭鼠工作应加强抗药性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浦区小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小家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5%杀鼠灵毒饵和0.01%溴敌隆毒饵。结果 25只小家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0.00%,平均致死剂量为736.49mg/kg;26只小家鼠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0.00%,平均致死剂量为141.88mg/kg。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我区广大农村地区目前对第一、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均未产生抗药性,可以考虑轮流使用这两类灭鼠剂进行灭鼠工作,但应加强对其抗药性的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2003~2009年昆明市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市2003~2009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市内可能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昆明市2003~2009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7个监测年度内,室内总鼠密度1.54%,黄胸鼠密度0.22%,室外总鼠密度1.51%,黄胸鼠密度0.24%;褐家鼠是本地鼠类的优势种,占72.71%,黄胸鼠占14.82%次之;缓慢细蚤是本地区鼠体主要寄生蚤,占检获鼠体蚤的51.67%,其次为印鼠客蚤占34.49%;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0.49;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样材。结论昆明市2003~2009年监测未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线索,但在局部地区的宿主和媒介监测中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杰  梁练  戴广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592-593,67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省内可能发生动物鼠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东省2001-2005年鼠疫疫源地内、外的动物鼠疫监测资料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家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46%,其中黄胸鼠平均密度3.49%,黄胸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4.42%;野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30%,黄毛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7,09%;家栖黄胸鼠鼠体蚤平均指数2.26,印鼠客蚤平均指数2,21;野栖鼠鼠体蚤平均指数0.98,伍氏病蚤是优势种,占鼠体蚤的82.37%;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未发现有阳性检材。结论广东省未发现有鼠疫流行的信息,但宿主年口媒介动态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5种鼠共779只,食虫目动物鼩鼱2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者158只(20.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21.4%、20.9和15.4%,小家鼠、黑线仓鼠和鼩鼱均为阴性。黑线姬鼠阳性率有随体重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鼠体全年均带毒,尤以9、10、11月较高。褐家鼠未见体重和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通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实验室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南通市区14只褐家鼠在观察期内全部死亡,平均死亡天数6.2d,平均消耗杀鼠灵原药13.30mg/kg,雌、雄鼠平均死亡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218),但平均致死时间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13)。结论第一代凝血酶灭鼠剂可继续用于毒杀褐家鼠,但褐家鼠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有出现个体抗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中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情况,为肾综合症出血热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笼夜法在湛江地区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首先进行分类鉴定,然后解剖和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FRSIgM抗体。结果在本地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79只2目2科4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其中不同鼠形动物自然感染率板齿鼠为4.26%,黄毛鼠为3.60%,黄胸鼠为3.57%,褐家鼠为0.90%;其他鼠形动物小家鼠、屋顶鼠、臭鼩鼱感染率均为0。结论湛江地区鼠类自然汉坦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家鼠和野鼠两型为宿主的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