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疫活菌苗用于人群自动免疫已为众所熟知,其流行病学效果已被确认。免疫学效果测定现多采用间接血凝试验。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动物抗体逐渐下降或消失后仍能抵抗毒菌的再感染。此现象引起了学者们对细胞免疫的重视。我们曾用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下简称淋转试验)观察鼠疫活菌苗接种豚鼠后的细胞免疫动态,并证明豚鼠血凝抗体消失后细胞免疫指标之一的淋转率  相似文献   

2.
感染旋毛虫小鼠脾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感染旋毛虫小鼠脾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观察王海鹏,刘英杰,王太一细胞免疫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行T细胞亚群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宿主的免疫调控状态和免疫反应水平。据研究,旋毛虫感染期间,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及对绵羊红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存在着免疫抑制现...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1)单纯感染旋毛虫小鼠感染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注射CsA组小鼠感染后1周IL-2的含量较单纯感染组明显降低,感染后2~4周IL-2的含量与单纯感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组。(2)单纯感染旋毛虫小鼠感染后1~4周,CD4+T淋巴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注射CsA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细胞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减少,而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CsA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诊断     
1472 细胞免疫试验在肝癌临床上的应用与体会郭蜂等解放军医学杂志6(1):7,1981第二军医大学一附院对52例肝癌病人作了 OT(旧结核菌素)、SK-SD(链导酶、链激酶)、DNCB(二硝基氯苯)皮试、E 玫瑰花(自然玫瑰花形成试验)及 PHA 淋转(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查,结果:部分肝癌患者5项细胞免疫指标低下,其中79.2%病人 DNCB 皮试阴  相似文献   

5.
人工感染旋毛虫牛,于感染前、后做白细胞分类、计数和淋巴细胞内多糖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牛感染旋毛虫后血液中各类白细胞均增多,以嗜酸性白细胞的增多最为明显,是感染前的13.7倍,在感染后第25天达峰值,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在第29天达峰值,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加显著;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经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标记后,表面膜免疫球蛋白阳性B(SmIg~+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在感染后13和37天二次达峰值;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在感染后19和43天二次达高峰,其中IgG在感染后29和43天二次达高峰。这些检测结果初步提供了牛感染旋毛虫后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感染过程中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胞浆标记法观察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d_3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绝对数平行地增多,于d_(14)达高峰,d_(60)仍高于正常水平。而斑块颗粒型细胞(辅助性T细胞,T_h)和分散颗粒型细胞(抑制性T细胞,T_a)呈反向变化,前者减少,后者增多,T_h/T_a比值降低,表明旋毛虫感染过程中宿主免疫功能受抑制。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感染小鼠IgG、IL-2和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小鼠感染旋毛虫后 Ig G抗体水平、IL - 2分泌量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旋毛虫感染后第 7、14、2 1、2 8和 35天 ,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 Ig G抗体水平和 IL- 2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  Ig 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逐渐上升 ,感杂后 35天达最高值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 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 ,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 ,以感染后第 14天最为显著 ,直到感染后第 35天仍未见恢复。IL - 2分泌量以感染后第 7天达高峰 ,然后迅速下降 ,到感染后第 35天低于正常组。讨论 旋毛虫感染的急性期 ,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抗旋毛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协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Con A诱导的~3H-TdR标记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比观察了羊、牛、猪三种布鲁氏菌的国际参考菌株16M、544A、1330S三种不同品系小鼠CBA、C_(37)BL、Balb/c淋巴细胞转化的不同影响。发现羊种布鲁氏菌16M感染C_(57)BL小鼠后第14天和第20天时,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明显受抑(P<0.05),第30天以后逐渐恢复正常。544A和1330S菌株在感染后的第180天时对CBA小鼠的淋转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16M菌株在整个观察期间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三种布鲁氏菌感染Balb/c小鼠后第180天时对小鼠淋转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病人机体的免疫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葡萄球菌抗原(SA)进行淋巴细胞转化(淋转)试验。并以20名健康人做对照。正常 PHA 淋转率72.0±2.1%,SA 淋转率1.6±0.7%。检查慢支94例,年龄17—62岁。分两  相似文献   

10.
用 PHA 淋转、E-RFC(测定 T 淋巴细胞)、IgG 致敏羊血球的花环实验(测定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等方法,检查了豚鼠感染布鲁氏菌后一年期间的细胞免疫反应。感染后1个月,血液中 E-RFC 下降,3 1/2月回升,9 1/2月恢复正常。感染后半个月,PHA 淋转下降,3 1/2月恢复,1年又有下降趋势。血液中 T_γ细胞(IgG-Fc 受体阳性 T 细胞)在3 1/2月及1年出现二次高峰。证明强毒布鲁氏菌感染后1个月时,各种细胞反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我们测重讨论了细胞反应与抗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研究与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物(ML ES)作用后的巨噬细胞共培养对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旋毛虫包囊形成机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共培养技术对旋毛虫ML ES激活的巨噬细胞与成肌细胞进行共培养,建立J774A.1-C2C12细胞共培养模型。细胞免疫荧光法以及Western blot分析与旋毛虫ML ES处理的巨噬细胞共培养对成肌细胞分化以及成肌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 blot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成肌细胞与ML ES作用后的巨噬细胞共培养明显降低成肌细胞分化调节因子(MyoD、Myogenin)阳性细胞的数量及终末分化标记物MHC的表达。结论 旋毛虫ML ES可以直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性来影响成肌细胞的分化,为研究旋毛虫与宿主细胞及旋毛虫感染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复杂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感染兔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者认为,不能确定抗体滴度与抵抗弓形虫能力之间有任何关系,而证明在对弓形虫的免疫作用中,细胞免疫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应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形态法,测定人工感染弓形虫兔外周血的淋转率,并与检测血清CAg进行同步试验,观察家兔感染弓形虫后不同临床期的细胞免疫反应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 新西兰纯种雌性兔19只,实验前经IHA及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均为阴性。取14只为感染组,每兔腹腔接种弓形虫强毒株(CN)速殖子2万个,接种后分期采血。另5只兔为对照组,与感染兔同时采血。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具有抗多种肿瘤的作用,宿主感染的旋毛虫数量不同,其体内肿瘤受抑制程度亦不同;宿主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间接种肿瘤细胞,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降低程度也不同。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旋毛虫通过细胞免疫、肿瘤抗原和抗肿瘤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脾细胞对各种分裂原的反应。T细胞分裂原用植物血凝素(PHA)及刀豆素A(conA);B细胞分裂原用纯蛋白衍生物(PPD)、脂多糖(LPS)及硫酸葡聚糖(DXS)。选用7~9周龄的CBA系雄性小鼠,分成若干组,每组5鼠,每鼠用胃管注入旋毛虫幼虫500条使其感染。实验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每种分裂原均观察4个时期,即鼠感染旋毛虫后1周(小肠期)、2周(移行期)、3周(早肌肉期)及8周(晚肌肉期)的脾细胞反应水平。各期都设正常鼠的脾细胞作为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又都分成加分裂原和不加分裂原的两个试验。取得的脾细胞用BSS液洗涤2次,混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的含量,探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每只小鼠喂食感染旋毛幼虫200条,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分别于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第7、14、21、28、35天,随机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常规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FN-γ、IL-4的值.结果 模型组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7d达峰值,感染后14和21 d水平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感染后28、35 d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模型组IL-4分泌水平于感染后14 d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旋毛虫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成功地建立和转化,体液免疫在清除旋毛虫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感染旋毛虫大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 7、14、21、28、35、60 d大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E水平。 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CD4+T细胞减少, CD8+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下降(P<0.01),以感染后第14 d最明显,直到感染后60 d仍未见恢复;大鼠外周血中IgE水平在感染旋毛虫后7 d增加,21 d达到高峰。 结论 感染旋毛虫的大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感染大鼠的免疫抑制主要发生在成虫产新生蚴及新生蚴移行期。IgE是大鼠旋毛虫感染急性期重要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d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较正常组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5),以感染后第14d最明显,直到感染后35d仍未见恢复.结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免疫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犬利什曼病时淋巴细胞群的活性。用三组犬,一组实验感染,一组自然感染,另一组为对照。T淋巴细胞活性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检测,B淋巴细胞活性用抗利什曼特异性抗体水平表示,脾和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