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侵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翼腭间隙区肿瘤侵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者从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腭间隙区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战人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和全身其它部位的肿瘤相似,与多因素相关,如地区、气候、水源、民族、职业、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等多因素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至今国内外报道极少,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调查尚未见报道。为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病状况,于1985年5月至1986年8月,分赴我区吐鲁番、库车县、伊犁等地农村,对98854名维族乡村居民作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流行病学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常见多发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文献报道中多以成人病例为主[1,2 ] ,鲜见有关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报道[3 ] 。目前尚未查见有关 1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情况的分析报道。作者现将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将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近 4 0年收治并有病理诊断的 1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6 6例 ,男婴 4 5例 (6 8 2 % ) ,女婴 2 1例 (31 8% ) ,男女之比为2 1∶1。按月龄、性别、肿瘤分类、部位、治疗等进行分析。2 结  果1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肿瘤的发生部位、种类和治疗等方面来说,口腔颌面部肿瘤涵盖了头颈肿瘤的大部分内容。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外貌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该部位肿瘤的治疗具有鲜明的特色。目前口颌系统和涎腺肿瘤及其相关颈部病变的治疗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囊肿、瘤样病变在内,一般良性较多。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最为多见,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男女构成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40~60岁;据病理资料统计,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口腔颌面部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其发生或手术后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武汉市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与瘤样病变发病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2017年武汉市2所医院收治的住院病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或瘤样病变1953例,分别按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进行划分并分析结果。结果       1953例患者中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占51.87%、恶性肿瘤占19.05%、囊肿占23.30%、瘤样病变占5.78%。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9.02%和50.98%)基本无差异,其中以涎腺肿瘤居高(41.44%),且肿瘤多为良性(73.14%)。口腔颌面部囊肿男性构成比(54.73%)高于女性(45.27%),其中以颌骨囊肿居高(41.54%)。口腔颌面部瘤样病变女性构成比(57.53%)高于男性(42.47%),其中以牙龈瘤居高(69.91%)。年龄分布上总体在20 ~ <30岁年龄段构成比居高(18.64%),≥70岁构成比较低(3.02%)。病变部位以口腔部位(26.83%)为主,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瘤样病变均多发于口腔,而囊肿多发于涎腺。结论    武汉市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与瘤样病变以肿瘤最为常见,且以良性为主,不同性别间囊肿与瘤样病变存在差异性,口腔作为好发部位,临床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控制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1年澳门地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和临床诊治现状。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口腔科诊治,经病理确诊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年龄14~94岁,平均58.5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恶性肿瘤24例,占60%(24/40),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21例。好发部位依次为舌(8例)、口底(4例)、牙龈(3例)、口咽(2例)和唇(2例);良性肿瘤12例,占30%(12/40),以颌骨为好发部位(6例),其次为唾液腺(2例);瘤样病变4例,占10%(4/40)。从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良性肿瘤平均36.8个月,恶性肿瘤平均5.4个月。接受手术治疗者,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7例,占43.8%(7/16);恶性肿瘤有18例,占75%(18/24)。结论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男性略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以舌鳞状细胞癌为多见,良性肿瘤中以颌骨肿瘤和囊肿多见。澳门医师及市民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畸胎瘤是一种存在于多胚层组织结构的少见的真性肿瘤,许多部位均可发生,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尤其是口腔颌面部表浅部位者较罕见。我们收治唇红畸胎瘤伴腹部良性血管内皮瘤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和构成特点.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活检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2161例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1264例,占58.49%;恶性肿瘤716例,占33.13%;瘤样病变181例,占8.38%.常见良性肿瘤依次为多形性腺瘤、血管瘤、乳头状瘤、Warthin瘤、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居首,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1.96%;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腺样囊性癌;牙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舌、腮腺、唇、颊.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构成比为40.27%,汉族为29.18%.结论 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的常见类型、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国内外报道相似;涎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的构成比远高于其他肿瘤,而牙瘤在牙源性肿瘤中的构成比较低;维吾尔族与同地区汉族比较,其恶性肿瘤的构成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的发病率及原发灶和转移灶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46年间收治的14例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病例。结果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占所有该部恶性肿瘤(6813例)的2.05‰。转移灶多数位于颌面骨(9/14)。原发部位有肺、肝脏和上消化道、前列腺等,病理类型以上皮性肿瘤为主(12/14),尤以腺癌多见(7/12)。结论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的发病率和原发灶的构成与具高转移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构成比有关。转移灶部位以颌骨多见。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君  吴瑞琼 《口腔医学》1997,17(3):123-124
本文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位,亦是维持面部容貌的重要部位。由于肿瘤、外伤、炎症以及先天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而且影响咀嚼、吞咽和语音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舌、下颌骨和上颌骨的缺损整复,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就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现状和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的历史、内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肿瘤涵盖了口腔颌面部肿瘤。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复杂性,肿瘤切除手术对患者容貌的重大影响等因素,决定了头颈肿瘤治疗中具有鲜明特色,口腔颌面外科在治疗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约50%~64%肝癌有肝外转移,但口腔颌面部转移少见,肝癌口腔颌面部转移常多见于下颌骨,翼腭窝转移极其少见。现将诊治的1例肝癌翼腭窝转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有约1%为源自身体其他部位癌转移形成的继发肿瘤。原发癌部位以肺部(男)、乳腺(女)最为多见,其他部位包括肾、肝、前列腺等,颌面部的转移部位以颌骨和牙龈较多。而发生于下颌升支同时侵犯翼颌间隙的转移癌相对少见,由于该部位位置较深,临床获得病理结果较为困难,常规手术切取活检创伤大,风险高。CT或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用于深部病变,但都存在着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7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者,6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距离近、厚度适中、易于成活、手术便利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MRI在口腔颌面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8例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肿块患者采用MRI检诊。结合缅针穿吸缅胞学检查,并与CT扫描对比研究。结果提示:对口腔颌面部肿块。管状瘤或临床怀疑肿瘤有颅底、眶尖、翼腭窝、咽侧、颈部大血管神经累及者。MRI扫描成像清晰。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早期发现骨质侵蚀。作者还对MRI在监测颌面部癌瘤切除术后局部是否复发进行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自从Kim等率先建立以PCR为基础的测量端粒酶活性的TRAP法以来,端粒和端粒酶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的各种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为高表达,相应的肿瘤旁组织为低表达;口腔颌面部组织变有相似结果。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通常作为治疗手段之一。化疗后肿瘤范围缩小,出现肿瘤退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