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高血糖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糖负荷试验所致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人(NC)、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10例。所有对象均做OGTT,分别于0、60、120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IGT组和T2DM组0、60、120min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NC组(P〈0.05)。与0min相比,IGT组和T2DM组60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降低,120min又回升,明显高于60min者(P〈0.05)。IGT组和T2DM组在基础状态下,LDL-C、Lp(a)、FPG、HbA-C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在OGTT中,这两组血糖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01)。结论 高血糖快速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提示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FMD较≤ 60岁者明显降低 (5 65 %± 6 1 2 % ,3 33 %± 3 72 % ,P =0 0 0 7) ;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FMD(2 98%± 3 65 % ,8 37%± 6 41 % ,P <0 0 0 1和NMD(1 6 61 %± 7 2 5% ,2 2 78%±8 82 % ,P <0 0 1 )均明显降低 ,>60岁冠心病患者FMD较≤ 60岁冠心病患者降低 (1 90 %± 2 1 9% ,4 1 7%± 4 49% ,P <0 0 1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年龄 (t=- 3 92 6,P <0 0 0 1 )呈负相关 ;在单纯冠心病者仍显示FMD与年龄成负相关 (t=- 3 2 4 9,P =0 0 0 2 )。结论 老年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年龄可直接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即使在冠心病存在时亦然 ,加重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并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FMD的变化。结果福辛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明显FMD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 ,对 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5 )。结果提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对照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1± 2 91) %比 (8 0 1± 4 72 ) %和 (17 2 2± 6 76 ) %比 (2 3 13± 8 6 1) % ,P均 <0 0 0 1]。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血清HDL C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4,P =0 0 0 2 ) ,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关 ;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也与上述血脂水平无关。根据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程度将两组受试者合并再分为A、B两组 ,A组肱动脉舒张≤ 4% ,B组肱动脉舒张 >4%。结果显示 ,A组HDL C水平明显低于B组 [(1 15± 0 2 6 )mmol/L对 (1 38± 0 5 0 )mmol/L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HDL C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餐后高血糖患者的血管肉皮功能,探讨餐后高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采集静脉血测TC、TG、LDL-C、HDL-C、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测餐后2 h血糖(2 h PG)及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将其结果分为空腹高血糖组(空腹高血糖惠者21例)及餐后高血糖组(餐后高血糖患者25例),同期选择血糖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结果餐后高血糖组和空腹高血糖组患者肱动脉EDD、TC、LDL-C、HDL-C、空腹血糖、2 h PG、2 h INS、HbAlc、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餐后高血糖组患者肱动脉EDD较空腹高血糖组明显降低[(3.58±1.04)%vs(4.86±0.92)%.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 PG、HbAlc、TC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7、-0.61、-0.57,P<0.01)。结论餐后高血糖较空腹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加强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讨论长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明显的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应激状态,引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改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病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5例高血压病病人及13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DD)进行观测,并观察EDD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尿钠、尿钾等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病人的ED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5.76%±4.93%vs10.96%±6.73%,P<0.01),而ND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5.35%±8.33%vs 17.09%±9.71%).EDD与血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55,P=0.013),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2,P=0.044),与24 h尿钾排出量呈负相关(r=-0.311,P=0.004 5),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293,P=0.004 3).EDD与IMT不相关(r=-0.118,P=0.42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且早于血管结构的改变,并可能为引起结构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普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普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冠心病 (CHD)患者 (A组 )及 30例健康人 (B组 )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A组服普伐他汀 6个月后复查。结果 :A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均低于B组 [分别为(2 .85± 2 .77) %∶(8.14± 3.6 5 ) %、(16 .6 8± 5 .71) %∶(2 4 .83± 6 .79) % ,均P <0 .0 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分别为 (6 .4 5± 3.82 ) %∶(2 .85± 2 .77) %、(2 2 .4 6± 6 .37) %∶(16 .6 8± 5 .71) % ,均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对CHD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与其非调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 了解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 (PAOD)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方法 北京市万寿路地区老年居民 2 0 4 11位中 ,以家委会为单位 ,整群随机抽样抽得 2 12 4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以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nkle Armindex ,AAI)≤ 0 .9为标准 ;对血脂异常的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ATPⅢ )提供的参考标准即满足下列 4条之一者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甘油三酯 (TG)≥ 2 .2 6mmol L ,总胆固醇(TC)≥ 5 .72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3.6 4mmol 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1.0 4mmol L。结果 血脂异常患者为 10 71例 ,男 4 10例 ,女性 6 6 1例 ,年龄 6 0~ 92 (6 8.3± 5 .4 )岁 ,现患率为 5 0 .4 2 % ;其中PAOD 184例 ,现患率为17.18% ,男 6 0例 ,女 12 4例 ;PAOD在各类血脂异常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 :高TG血症 14 .12 % ;高LDL血症10 .10 % ;高TC血症 15 .94 % ;低HDL血症 19.6 5 % ;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 19.18% ;高血压患者 14 .98% ;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患者 19.4 76 % ;糖尿病患者 15 .38% ;高龄血脂异常患者 4 2 .86 %。结论 HDL降低是PAOD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各型血脂异常对PAOD现患率的影响没有差异 ;血脂异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将明显增加PAOD的现患率 ;高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内皮功能的关系及普罗布考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同时评估普罗布考对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54例老年LEAS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普罗布考组(33例)服用普罗布考0.5g,2次d,同时服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21例)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清oxLDL水平,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与其oxLDL水平未呈现出线性关系;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明显增加,血清oxLDL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与FMD呈现出线性关系。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改善老年LEASD患者内皮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oxLDL水平;普罗布考组患者内皮功能改善与其oxLDL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_1治疗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 1984~ 2 0 0 0年应用前列腺素E1 (PGE1 )治疗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PAO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 4 4 8例PAOD患者应用PGE1 治疗的效果 ,其中男性 383例 ,女性 6 5例 ,年龄 4 3~ 89(6 1.4 )岁。应用PGE1 10 0~2 0 0 μg静点一日一次。结果 效果优良者 30 2例 (6 7.4 % )、差者 35例 (7.8% )、无效 30例 (6 .7% )、截肢 6 8例 (15 .2 % )和死亡 13例 (2 .9% )。结论 PGE1 是治疗PAOD效果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吸烟和戒烟与老年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与老年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PAOD)的关系。方法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整群随机抽取2126人(男932人、女1194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和相关体检。吸烟的调查参照WHO的标准方法,PAOD的诊断为具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或踝肱动脉压比值(AAI)<090。结果(1)该人群PAOD的现患率间歇性跛行为122%(男79%,女156%),AAI<090者为154%(男115%、女185%);(2)吸烟致PAOD的危险性调整了年龄、既往病史、体质指数等因素,现在(持续)吸烟者中间歇性跛行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限(CI)分别为男性222(121~407),女性192(117~316);AAI<090者的OR(95%CI)为男性175(101~304),女性190(119~305);(3)戒烟可降低PAOD患病的危险性戒烟者中间歇性跛行的调整OR为男性110(060~204),女性119(058~247);AAI<090者的调整OR男性为173(105~284),女性为123(063~243)。结论吸烟是人群中PAO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降低老年人PAOD患病的危险性,监测及控制吸烟的流行和促进戒烟对老年人群PAO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oppola A Coppola L Luongo C Arciello A Cacciapuoti F Lama D Luongo M Ruggiero L Pastore A Gombos 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giology》2007,16(1):7-11
Ozonized autohemotransfusion has been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To determine whether ozone therapy could acutely modify artery vasodilatory capacity, a flow-mediated dil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at the brachial artery level before and after an ozonized autohemotransfusion in 16 patients with PAD, mean (± SD) age 55±1.8 years, and 14 healthy volunteers matched for age,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Before ozonized autohemotransfusion, the mean baseline diameter of the brachial artery was higher in PAD patients than in healthy subjects (4.6±0.54 mm versus 3.6±0.54 mm, P<0.001) while mean flow-mediated brachial artery dilation and percentage of increase in flow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D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6.3±6.1% versus 11.8±2.4%, P<0.02; 433±61% versus 580±46%, P<0.02,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after ozonized autohemotransfusion, indicating that ozonized autohemotransfusion does not modify endothelium-dependent ischemia-induced vascular re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和内皮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健康体检非冠心病者30例(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C2不仅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且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C2降低,C2降低不仅同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相关,而且也受非内皮因素的影响,提示C2反映总体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与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的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44例(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组)和男性健康者104例(健康组),共检测血清中的7种性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总睾酮和雌二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内雄激素受体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组患者腰围(90.75土8.38)cm νs(86.61±8.91)cm、腰臀比(0.91±0.05 νs0.88±0.06),收缩压[(140.91±20.55)mm Hg νs(130.03±16.69)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3.07士14.15)mm Hg νs(77.21士9.34)mm Hg和雌二醇/总睾酮比值(7.32±3.32 νs 5.76±2.69)明显增高,而雄激素受体荧光强度(2.92±0.97 νs3.36±1.05)明显下降.结论 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患者雌二醇/总睾酮比值明显增高,雄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降低.雄激素受体水平下降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介入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血管球囊扩张术 (PTA)、支架置入、持续动脉内溶栓加PTA、血管内膜剥离术加支架置入术等综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 6 2例次 ,其中上肢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 2 1例次 ,下肢动脉病变 4 1例次。单纯PTA 6例次 ,球囊预扩张加支架置入术 5 2例次 ,溶栓加PTA 3例次 ,股动脉内膜剥离术加髂动脉支架置入术 1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95 % ,手术并发症 1.4 % (支架脱落 1例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明显改善。随访 3个月~ 2年 ,无复发性肢体缺血症状生存 6 7% ,间歇性跛行较术前减轻并维持 13% ,临床再狭窄率 2 0 %。结论 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综合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满意 ,手术安全可靠 ,肢体复发性缺血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 ,是目前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40例(40条患肢)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PTA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39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20%),技术成功率及初次开通率为97.5%(39/40)。肢体保全率为95%(38/40),保肢率为97.5%(39/40)。并发症有动脉穿孔(2例)、穿刺点血肿(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39例术后肢体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2±0.27)增至术后10d的(0.86±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ABI值为(0.80±0.2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为95%(38/40)。结论 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病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血管造影确诊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2例,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150μg/d进行干细胞动员后,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干细胞,以3×109细胞/患肢对患肢进行肌肉注射,术后观察3个月至1年,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移植后3个月12例患者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溃疡明显好转(按移植前后打分结果,P<0.01),选患肢相对恒定位置观测肢体血流图血流波幅[移植前(2.65±1.06)mm、移植后(7.76±0.59)mm,P<0.01]及血管超声血流灌注量[移植前(21.32±0.63)cm/s、移植后(44.55±4.13)cm/s,P<0.01],干细胞移植后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血管造影示新生侧支血管明显增多,12例均未发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