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150例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结果:150例患者无1例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满意率达98%。结论:PDCA循环是提高白内障“复明工程”批量手术护理质量、确保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精神科护士护理差错和护理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精神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针对精神科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因素分析,按照PDCA循环管理原则将护理纠错内容纳入管理范畴,形成良好循环,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精神科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精神科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精神科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药械管理、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神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PDCA循环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法的质量管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阶段到反馈、评价阶段。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临床实践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从简单的事后控制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的系统管理过程,从而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进行管理。每3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重点改进对14例多重耐药菌患者处置能力管理的2项护理缺陷。结果:3个月后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找出患者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用PDCA循环管理脊髓损伤患者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品质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PDCA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PDCA循环理论适用所有领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院护理部于2002年9月开始将PDCA循环应用于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中,用以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收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法在缩短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结果:统计显示改进后的输液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从15min缩短至7min,较前缩短了8min。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输液等候时间,显著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运用PDCA法在妇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提高妇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 4步法进行妇科临床护理教学。结果: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科实习护生对妇科满意度,带教老师、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能力,提高了教、学、患三方满意度,显著提高了妇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PDCA循环管理法在新护士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使新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技能不断巩固、提高,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培训后,新护士考核成绩均在良好以上,临床工作能力增强,新护士自身对培训方式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0.
PDCA管理法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处理(A)的原理,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现已普遍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中。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及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做好护理临床管理工作是保证护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1997--2003年我院共接收629名护生,应用PDCA管理法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创建呼吸内科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自2022年起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示范病区,将2021年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疾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对疾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5),护理不良事件(P>0.05)及护患纠纷事件(P<0.05)的发生率降低,总满意度水平提升(P<0.05)。结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创建示范病区不仅能有效提升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水平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使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中心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急救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患者整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士的急救相关知识有了很大提升(P0.05),各种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u=3.7077,P=0.0002),医护关系和护患关系均有所改善。结论:重症监护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PDCA循环与带教工作相结合,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稳步提高带教工作质量。方法:将2006年~2007年进入儿科病房实习的护生,以临床实习是否按照PDCA循环实施为标准,进行分组对照试验。结果:护生的理论与操作等综合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基础理论、沟通能力方面均优于时照组。结论:使用PDCA循环的带教方法更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积极意义,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比较2009年~2011年医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以及术前访视率。结果:在实施PDCD循环管理之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以及术前访视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管理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延续性护理管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而言,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心理负面情绪,护理效果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探讨其对提高病房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实施PDCA前及2015年实施PDCA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健康宣教、护患沟通、病房环境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护理操作技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对病房环境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健康宣教、护患沟通、病房环境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扶正祛毒汤联合自我管理教育对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 6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扶正祛毒汤治疗,对照组进行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自我管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排便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量表(SQLI)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2个月、4个月排便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毒汤联合自我管理提升了直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康复科病房患者中的实施体会。方法:应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策略对康复科5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显著提高,肢体功能、言语功能恢复率为60%,吞咽功能恢复率为78%。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策略适合于康复期患者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保证各项护理内容的有序实施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化反馈原理提出的rlJ。为了全面且迅速提高我院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于2004年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以2004年开始应用PDCA循环管理为界线,分为2个时期:应用前和应用后,分别对影响产房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设定了检查项目、指标及阈值,并每月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通过PDCA循环管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产后随访、助产士助产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将我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产房护理质量,使质量持续改进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结肠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定患者心理负担及希望水平的变化,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护能力的变化。2组均随访6个月,采用造口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及直肠癌生活质量评定表(QLQ-CR-38)评估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4周,2组SAS、SDS、SPBS评分均明显降低,HHI、ESCA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SAS、SDS、SP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HI、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OAI-20及QLQ-CR-38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