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9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t=2.74,3.85;P0.01);6个月后,研究组SDSS评分和IT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7,4.89,5.31,2.77,6.31;P0.01);12个月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91,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延缓其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药物组)100例,药物加认知治疗(联合组)100例,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两组BPRS评分及ITAQ评分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0.060,P0.05);在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5)。出院时ITAQ评分联合组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t=5.213,P0.01);治疗依从性联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χ2=17.21,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显著好转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服药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Z=-3.147,P=0.002),两组间PANSS总分有显著差异(t=-2.480,P0.05),其中阳性及阴性量表分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t=-2.137,-2.911;P0.05)。SDS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1),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知信行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及其家属给予相关行为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疾病指导和随访。并采用相关问卷和量表对两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间相关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57,P0.05),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t=-2.99,P0.05)、一般病理学(t=-0.35,P0.05)评分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9个月后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t=2.406,3.157;P0.05);第9个月时PANSS量表中的阳性、精神病理量表间有显著差异(t=-2.467,-2.020;P0.05),至第12个月时阳性、阴性、精神病理及总评差异显著(t=-3.028,-2.394,-2.301,-2.631;P均0.05);干预组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711,P0.05);第12个月时社会功能(SDSS)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15,P0.05)。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符合DSM-Ⅳ和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技能训练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综合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技能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入组时和3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然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 ①综合组完成52例,对照组完成56例.综合组训练3月后比训练前IPROS总分(t=7.68,P<0.05)及生活能力(t=4.22,P<0.05)、社交能力(t=3.98,P<0.05)、讲究卫生(t=3.85,P<0.05)、关心兴趣(t=4.26,P<0.05)4个因子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工作能力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对照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3月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综合组入组时和3月后ADL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t=4.65,P<0.05)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量表(t=4.86,P<0.05)、SDSS(t=8.84,P<0.05)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入组时和3月后各量袁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服药依从性综合组(完全依从63.5%,部分依从15.4%,不依从21.1%)和对照组(26.8%,35.7%,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86,P<0.01).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较,综合组复发率17.3%,再住院率11.5%,对照组复发率39.3%,再次住院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x2=24.872,P<0.001;再住院率比较,Fisher精确概率,P<0.001).结论 综合技能训练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提高依从性,降低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显著好转及以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工作等方面的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中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05),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00)。康复状态量表中在卫生能力(t=-2.008,P=0.049)、生活能力(t=-2.846,P=0.006)、工作能力(t=-3.427,P=0.001)、社交能力(t=-0.003,P=0.008)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20名患者分为个案管理组(个案组)和对照组,实施12个月的干预随访。采用单盲法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患者基线及干预后3、6、9、12月末的心理指标。结果:个案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PANSS因子分和总分、MOAS总分及SD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PANSS因子分和总分及SD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除基线(PANSS分量表分和总分、MOAS总分及SDSS总分)和3月末(PANSS分量表分和总分及SDSS总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个案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相比,个案管理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以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MRSS、一般精神症状以及PANSS阴性、阳性评分降低(t=9.006~47.588,P0.001),ITAQ评分升高(t=-13.768~-4.187,P0.001),FIS、BPRS以及SDSS评分降低(t=5.139~17.920,P0.001),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技能评分升高(t=-25.766~-9.659,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较高、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时间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较低(t=-28.617~23.701,P0.001),MRSS、一般精神症状以及PANSS阳性、阳性评分较低(t=-12.966~-4.931,P0.001),ITAQ评分较高(t=8.221,P0.001),FIS、BPRS以及SDSS评分较低(t=-10.227~-6.424,P0.001),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技能评分较高(t=10.122~11.741,P0.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循证护理能够显著促进认知功能康复,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职业康复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3.593,-2.216;P0.05);SDSS第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5);生存质量简表中生理领域在第3个月有显著差异(t=2.608,P0.05),第6个月时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差异(t=2.563,2.502;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职业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阴性症状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绘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绘画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进行药物加用绘画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用BPRS量表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以绘画组显著较好(P0.05);并维持至出院后1年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绘画组和对照组SDSS评分分别为(10.7±1.3)分和(10.3±1.2)分,出院后1年分别为(7.2±0.9)分和(4.2±0.8)分,以绘画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以绘画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绘画治疗增强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自知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能长期保持,有效降低病人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变老年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治疗态度,及应用降压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5例老年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28例,给予降压、抗焦虑治疗及健康教育;对照组27例,仅给予降压及抗焦虑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内对治疗态度及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时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及服药依从性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干预组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9.6±3.7)分vs(12.9±4.2)分,P0.05)。服药依从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改变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专业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疗效。方法由8名非专业人员作为研究组,8名专业人员作为对照组,经过培训合格后分别对A(n=30)、B(n=30)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在训练前与训练结束后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中文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ITAQ、BPRS、SDSS总分在训练前比较与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0.97,P>0.05);同组之间在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5~14.95,P<0.001)。结论经过培训后的非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开展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可以考虑吸收一些非专业人士加入到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中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筛选某高校大学生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2.22,P0.05);②实验组被试干预前后自尊得分均差异显著(t=2.36,P0.05);③实验组被试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追踪后测得分均差异显著(t=2.79,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名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两组间干预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后评价所有入选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SRHMS和SAQ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进行干预效果调查,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和总得分上的差值高于对照组(t=2.772,7.779,6.403,7.035;P<0.01);干预组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程度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上的差值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5,8.774,6.771,9.972,P<0.01),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536,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元认知团体辅导的方法对72名大学生进行干预,使用元认知问卷与心理和谐问卷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测量,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加追踪研究的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t=3.84,2.43,2.33,3.01,3.83,3.84,2.22,4.22;P0.05或0.01);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t=3.19,2.20,2.15,2.46,3.84,4.43,2.19,4.27;P0.05或0.01)。结论元认知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2天及术后2周进行焦虑状态评估。结果对照组术前1天和术后2天SAS得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t=5.79,6.36;P0.05),2周后患者SAS得分较术前1天和术后2天显著下降(t=-6.61,-7.17;P0.05)。而干预组术前1天和术后2天SAS得分较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1.85,1.61;P0.05)。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得分无显著差异(t=-0.31,P0.05),而干预组术前1天、术后2天以及术后2周SA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60,-4.26,-2.77;P0.05)。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存在明显的焦虑,积极有效的认知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