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应用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理论及其客观指标研究中医“血淤”证及活血化淤疗法的临床运用,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全身或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各种血淤证患者身上都有相应的改变。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客观指标,对于血淤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活血化淤疗法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评价北京地区名老中医经验方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4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祛淤解毒方,对照组口服接诊医师自拟方.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PASI评分,并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82.6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降低(P<0.01)、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治疗组皮损真皮厚度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皮损表皮、真皮厚度均降低(P<0.05).结论 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疗效满意,与医师自拟方疗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皮损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探讨老年血淤证与红细胞脆性改变的关系,本文观察了20例老年血淤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红细胞渗透脆性检测方法:将氯化钠配成 0.2%、0.24%、0.28%、0.32%、0.36%、0.40%、0.44%、0.48%、0.52%、0.56%十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取以上浓度的溶液各1.5ml分别置于10只干试管中,每只试管内加入空腹静脉血50ul,静置37℃水溶2小时后观察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的氯化钠浓度。 2.血淤证诊断标准参见文献。 相似文献
9.
血淤证症状体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症状体征诊断,是血瘀证古典辨证诊断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广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症状体征的分类及其研究(一)舌质紫暗(舌上淤斑、淤点)是血瘀证最重要的体征之一,现代研究较多,归纳有三。1.观察所见血瘀的舌质肉眼观察青紫而暗,扪之潮湿不干,或舌边色 相似文献
10.
血淤证古典辨证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血瘀证的古典辨证诊断由来已久,在《内经》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活血化瘀治法,但使血瘀确立为一个证、脉因证治、理法方药成为一体,是《伤寒杂病论》的成就。汉代以后各代 相似文献
11.
在血淤证的各种客观诊断指标中,舌诊指标是重要的指标之一。1985年以来我们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手段,对血淤证的各种舌象变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在消化系统一些疾病产生血淤时,舌象的各种改变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有明显关系。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的真实性,我们选用了华北家犬制做出门脉高压性血淤证动物模型,获得了与临床证型舌象变化相一致的重复的实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5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进行了同步检测,并以22例冠心病非血淤证患者作对照,发现冠心病血淤证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低于冠心病非血淤证组(P<0.01),后组约为前组的6.5倍;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前组高于后组(P<0.05或0.01),而它们的三个组成部分——微血管形态、循环动态、周围现象的积分值,两组比较仅循环动态或血流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较之外周微循环障碍,是诊断血淤证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更客观的指标,虽然外周微循环障碍仍不失为诊断血淤证的良好依据之一。(2)冠心病血淤证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血流状态的严重障碍上,此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淤证和32例不兼血淤证病例(均为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前组与后组比较,发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计分增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对以血淤为兼证的病证表现形式具有诊断价值,突破了以往研究血淤证均以其为临床主证时方加以研究的传统限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正> 中国对血淤证病因病机的认识自《内经》始,历代专书都认识到,血液的正常流通是通过血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心气的推动、脉管的约束、肝脏的调节及脏腑整体机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当任何因素导致上述机能的不调,均可使血气紊乱、障碍,而致血瘀的产生,归纳起来,有如下种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