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松质骨匀浆植入关节腔后的骨化机制,以及作为月骨替代物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可行性. 方法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A(骨膜组)、B(复合体组)、C(对照组)3组,每组15只.分别于兔膝关节腔内植入骨膜包绕肌腱、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及单纯肌腱球.术后3、6和9周取材,测量定量CT骨密度值,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光镜下观察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分布. 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 A组3周为阴性, 9周呈阳性,主要分布于新生软骨细胞;B组3周为阳性, 9周呈强阳性, 主要分布于新生骨细胞和软骨细胞;C组始终为阴性.各组各时间点定量CT骨密度值经统计学分析,除3周时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自体骨膜包裹肌腱-松质骨匀浆在骨膜及松质骨匀浆中BMP的诱导作用下可形成大量骨和软骨,有较强支撑作用,为其用作月骨替代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团块为月骨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自体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团块作为植入物在关节腔中生长变化的情况 ,为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日本大耳兔 45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3组 :(1)软骨膜包绕组 ;(2 )骨膜包绕组 ;(3)单纯肌腱球组为对照组。每组 15只兔。将三种植入物分别置入兔膝关节髌上囊处。术后 3、6、12、16及 2 4周取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并测量其中心厚度。结果 单纯肌腱球发生玻璃样变性 ,形成片状的胶原化瘢痕组织。软骨膜包绕、骨膜包绕肌腱球 ,在关节腔中能够良好地生长。膜与腱之间靠肉芽组织牢固愈着 ,表面光滑。具有软骨及骨的硬度 ,并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结论 单纯肌腱球不能替代月骨起到支撑作用。骨膜、软骨膜包绕肌腱球可作为月骨的替代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植入骨隧道是否会加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的愈合。方法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编号,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即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骨组、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肌腱组、肌腱无骨膜包绕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兔躅长屈肌腱和跟骨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组术后3周即有明显的骨膜成骨,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及对照组均无新骨生成。4周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较另外两组显著增多。6周时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的数量以及与肌腱结合的紧密程度均明显优于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和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g检验,生发层朝向骨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膜包裹肌腱且生发层朝向骨可缩短成骨时间,加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4.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同种异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植入骨隧道对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健康4~5月龄新西兰白兔20只,体重2.5~3.0 kg,随机取一侧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后肢作为对照组.以同种异体肌腱在兔胫骨干骺端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实验组骨隧道肌腱表面包裹自体骨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隧道;对照组骨隧道肌腱表面不包裹自体骨膜.分别于术后4、8周取标本作腱.骨界面的组织学检查(n=2),并进行最大拔出负荷的生物力学测试(n=8). 结果 术后4、8周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骨隧道口周围新生骨较多;对照组新生骨少或不明显.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实验组骨膜生发层内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出现明显的膜内成骨,沿新生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骨母细胞呈栅形排列,新生骨小梁与骨膜延续:对照组腱-骨界面间无明显新生骨形成,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腱-骨间连接较疏松.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和肌腱与骨隧道连接紧密,无间隙,新生骨量多,新生骨排列比较规则、整齐,腱-骨界面可见潮线形成,类似于正常腱-骨附着结构,骨膜内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骨膜与肌腱间有较多纤维连接;对照组腱-骨界面局部有新生骨形成,排列紊乱,腱-骨间可见较多胶原纤维连接.术后4、8周,实验组最大拉出或拉断强度分别为(35.03±1.21)N/cm和(42.36±1.31)N/cm,对照组分别为(26.14 ±6.13)N/cm和(31.63±6.87)N/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兔自体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可缩短腱-骨间成骨时间,提高愈合强度,加速腱-骨间愈合.  相似文献   

5.
软骨膜包裹骨水泥假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月~198q年1月,我院用自体软骨膜包裹骨水泥假体,行月骨置换术治疗月状骨缺血性坏死12例。随访10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5月。根据周连析介绍的标准评定功能,其结果优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0%。文章就月骨的制作方法,软骨膜及骨水泥的选择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月骨陈旧性脱位的新术式。方法 对2例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1例陈旧性月骨脱位行月骨摘除后,自体骨膜联合带血管筋膜蒂骨瓣移植替代月骨术。结果 随访8~36月,2例腕痛消失,1例腕痛缓解,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X线照片示替代月骨骨瓣的位置及密度基本正常。结论 应用自体骨膜联合带蒂骨瓣移植作为月骨的替代物,对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的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8.
四种自体植入物作月骨替代物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研究四种自体植入物置入动物关节腔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治疗Kienbock病提供可行的月骨替代物。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60只,按手术前后随机分为A组(骨膜组)、B组(复合体组)、C组(BMP-松质骨粒复合体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15只。将四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兔关节腔内,术后3、6、12、16和24周时取材,组织学观察骨形成并测量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A组、B组均有骨和软骨形成,后者尤为明显;C组仅有骨形成;D组呈玻璃样变性,无骨形成。标本的 BMD值经统计学方差分析,A组、B组和D组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1),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BMP-松质骨粒复合体组骨形成较强;复合体组在骨膜、松质骨匀浆中多种骨形成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形成大量骨和软骨,两种自体植入物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骨膜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进而促进该部位愈合.[方法]48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骨膜.在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较早.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  相似文献   

10.
茹能  梁杰 《实用骨科杂志》2021,(4):324-329,384
目的 研究利用带血管骨膜原位重建关节周围骨缺损部位腱-骨止点及在金属内植物表面重建腱-骨止点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实验兔双侧桡骨肱二头肌腱-骨止点缺损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将肌腱断端置于缺损处中央,取带尺动脉的尺骨后外侧骨膜瓣,包裹缺损部及肌腱断端并缝合固定.A1组:将肌腱止点断端缝合于骨缺损处骨组织断端,不用游...  相似文献   

11.
月骨假体形态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国人的月骨形态 ,为月骨假体的制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 X线摄片技术 ,对 10 0例 (左右各 5 0例 )拍摄腕关节侧位片 ,并测量 X线片上月骨的宽、高、凹面跨度及凹面曲线。结果 国人的月骨可分为 3种类型 ,其凹面曲线方程分别是 y=- 0 .0 5 8x2 0 .95 6 9x 0 .10 89,y=- 0 .0 76 5 x2 1.15 99x 0 .0 6 0 2 ,y =- 0 .0 919x2 1.2 813x 0 .0 938。按此结果用硅橡胶制作出 3种大小的月骨假体 ,用于治疗 11例月骨无菌性坏死 ,术后平均随访 5 2个月 ,优良率达 10 0 % ,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月骨的宽、高、凹面跨度及凹面曲线来表示月骨的形态 ,指导月骨假体的设计及制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损伤的MRI表现,证明桡骨撞击可以导致月骨损伤。方法自1997年3月至6月收治急症初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男16,女30例;年龄28~62岁,平均48.2岁。确诊后均采取保守治疗,复位纠正阳性尺骨变异,尺骨变异范围要求达到1.5mm以内。骨折按MayoClinic分型:Ⅰ型18例(39%)、Ⅱ型14例(30%)、Ⅲ型9例(20%)、Ⅳ型5例(11%)。拍摄腕部正位及侧位X线片,用投影线技术测量尺骨变异。行CT检查排除月骨和三角骨微骨折、囊性变和先天发育不良。行MR检查观察月骨损伤和损伤信号出现的位置。结果MRI出现月骨损伤信号42例(91%),Ⅰ型15例(15/18,83%)、Ⅱ型13例(13/14,93%)、Ⅲ型9例(9/9,100%)、Ⅳ型5例(5/5,100%)。损伤信号单纯位于月骨尺侧近端35例(占月骨损伤信号的83%),单纯位于月骨中部5例(12%),月骨中部和尺侧近端同时出现损伤信号2例(5%)。月骨中部出现损伤信号的7例患者中5例为MayoClinicⅢ型桡骨远端骨折,MayoClinic骨折类型与月骨中部损伤信号的出现率有相关性(Χ^2=19.475,P=0.000,r=0.545)。三角骨中心出现损伤信号2例,与月骨相关节的桡骨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信号。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月骨损伤,其MRI上月骨损伤信号位于不同部位,从力学角度分析月骨中部的损伤信号应为桡骨撞击所致。  相似文献   

13.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1)月骨的血运有20%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这类单侧主干型血供的月骨易发生无菌性坏死。(2)月骨内骨小梁的走行方向由远端行向近端,相互平行,这与月骨的应力传导方向相一致。(3)月骨内微血管中央段的数量多而小,掌侧段血管稍粗大,血管面积及其与骨截面积比值最大。(4)病变组月骨呈掌屈畸形。结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是月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术式。方法 对 5 0侧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观测腕部的血管结构。对 10 0侧腕骨标本中头状骨与月骨进行对比观测 ,并做相关性分析。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术 ,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临床应用 2 0例 ,术后随访 1~ 13年。结果 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状、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似 ,相关性显著。移位的头状骨有可靠的血运。 2 0例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者术后腕痛消失 ,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力学传导 ,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不连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旋肱前血管内、外侧降支、肱血管肌间隙支,桡侧副血管和骨间返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创用了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临床施术36例,效果满意。上述5种骨膜瓣移位术均各有其适用范围。结论: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肱骨上段骨膜瓣适于修复肱骨近端;旋肱前血管内侧降支肱骨中段骨膜瓣是修复肱骨上段的理想供区,肱血管肌间隙支肱骨中段骨膜瓣供修复肱骨中下段,桡侧副血管肱骨下段骨膜瓣适于修复肱骨中段或中下段;骨间返血管尺骨上段骨膜瓣逆转移位则用于修复肱骨下段髁上部。  相似文献   

17.
化学处理的冻干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用化学及冷冻干燥方法处理鸡趾屈深肌腱,选择性地去除其腱细胞成分而不破坏其胶原纤维,以建立一种能显著降低肌腱抗原性,而不明显损伤肌腱强度的异体肌腱处理技术。方法:用1∶1三氯甲烷/甲醇(CM)混合液及含碘乙酸、乙二胺四乙酸、叠氮钠的转移液浸泡肌腱后,-4℃下真空冷冻干燥。用CM处理的冻干肌腱作同种异体移植,同时以新鲜异体及自体肌腱移植作对照。结果: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生物力学分析、大体、显微及超微观察显示:CM处理的异体移植肌腱与自体移植腱结果相似,而未处理异体移植肌腱则被排斥。CM处理的异体移植腱形成完全由细胶原原纤维(直径33.3nm)组成的新生移植腱,而对照组自体移植腱含少量原粗大胶原原纤维(直径317.0nm)。结论:化学处理的冻干异体肌腱是一种良好的自体组织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