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 33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SM)mRNA的表达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4 3例患者分 2组 :(1)PCa组 :33例 ,其中B期 9例 ,C期 2 0例 ,D期 4例 ,均经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2 1例接受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治疗。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 :10例 ,经TURP术后病理证实。取患者静脉血 5ml,Ficoll分离白细胞 ,提取RNA ,逆转录cDNA ,巢式PCR扩增 ,扩增产物用凝胶电泳观察 ,测序鉴定PCR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 检验 ,χ2 =35 …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相关基因表达。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9个前列腺癌相关基因(KLK3、KLK2、KLK11,pim-1,hepsin,PSMA,AR,p27,IGF-1)在前列腺正常组织、BPH组织和癌组织(PCa)定量表达,分析其特异性的差异。结果检测9个选定相关基因中发现KLK2,pim-1,AR和IGF-1在这3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LK2,pim-1,AR和IGF-1作为前列腺癌组织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组合,有望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99例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作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标记,间接了解组织腺体基底细胞层的完整与否。结果对PSA染色,大多数前列腺癌表达低,少数分化好的癌组织呈阳性,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PSA高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应用间接了解前列腺组织基底细胞层完整性与否的PSA标记在前列腺癌与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以及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位于第19对染色体的KLK-3基因表达,并受雄激素的调节。PSA主要由前列腺细胞合成,为一单链糖蛋白,本质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在某些细胞癌变,或在激素刺激下的正常乳腺细胞中也可有PSA基因表达。PSA在血清以游离(F-PSA)和结合(T-PSA)两种形式存在,血清PSA浓度,以及血清F-PSA/T-PSA比值,尿PSA浓度的变化等均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结节增生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结节增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210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间质结节18例(9%)、腺肌性结节59例(28%)、纤维腺瘤性结节12例(6%)、腺性结节39例(19%)、混合结节82例(39%)。5组间总PSA(tPSA)、游离PSA(f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按腺体增生为主和间质增生为主两类比较,tPSA和f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PSA是5种病理结节类型最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敏感指标的界值tPSA≥2.5ng/ml,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1,如果组合fPSA≥0.5ng/ml和tPSA≥2.5ng/ml,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P〈0.001)。结论 组合tPSA与fPSA可提示前列腺结节增生病理类型,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Ki-67蛋白和组织核增殖抗原(PCNA)mRNA的比值,探讨此比值在PCa诊断中的特异性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PCa和37例BPH前列腺组织Ki-67/PCNAmRNA的表达,比较其在PCa与BPH组织中定量的差异.结果 BPH与PCa组织Ki-67/PCNA mRNA的定量表达值分别为2.264±0.460与5.905±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Ki-67/PCNA mRNA为PCa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诊治的前列腺癌病人280例,前列腺增生病人40例,收集石蜡切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SMA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28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共216例(77.1%)PSMA表达阳性;4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17例(42.5%)PSMA表达阳性,阳性率低于前列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分的病人PSMA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A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癌病人BRF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呈现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影响病人无生化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然而,血清PSA的低特异性可导致许多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以及临床上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前列腺癌特异的诊断和预测指标。检测前列腺癌患血液和骨髓中表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细胞(CPEC)在其分子诊断和预后中可能具有可行性。本研究采用RT-PCR-PSA法观察病变限于器官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用PSMA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不同病变组织及非前列腺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其中PCa 70例,前列腺上皮肉瘤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30例。结果 PSMA在97%前列腺癌、100%前列腺上皮内瘤、80%BPH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PCa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非前列腺肿瘤组织染色均呈阴性。组织 PSMA表达与PCa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PSMA具有良好的组织器官特异性,能够判断PCa顶后,在PCa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NA存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病理组织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的PCNA的基冈表达水平。结果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值为9.23±0.55,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值为1.23±0.04,前列腺癌中PCNA表达值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基斟呈现为高表达,它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KLK11/TMPRSS mRNA比值,探讨KLK11/TMPRSS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3例PCa、37例BPH及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KLK11/TMPRSS的表达,比较其在PCa与BPH中组织定量的差异.结果 BPH与PCa组织KLK11/TMPRSS mRNA的定量表达值分别为2.264±0.460与5.905±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荧光RTPCR定量检测KLK11/TMPRSS mRNA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NFKBIA及SREBF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NFKBIA及SREBF2 mRNA相对值,探讨NFKBIA及SREBF2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3例PCa、37例BPH及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FKBIA及SREBF2的表达,比较其在PCa与BPH组织中定量的差异.结果 与BPH比较,PCa组织NFKBIA及SREBF2 mRNA的定量表达值分别下调0.520和上调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荧光逆转录(RT)-PER定量检测NFKBIA及SREBF2 mRNA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Id1 mRNA在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d1 mR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用SYBR Green Ⅰ嵌合荧光法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d1 mRNA在人正常前列腺、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PCa组织中的相对定量,分析Id1 mRNA的相对含量与PCa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 Id1 mRNA在PCa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Id1 mRNA表达量与PCa的Gleason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9995,P〈0.05)。Id1 mRNA表达量高者,2年内发生浸润和转移的机率提高。结论 PCa组织中Id1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分化程度成负相关,Id1 mRNA的高表达从转录水平反映了其与前列腺癌病情进展的关系;Id1 mRNA的实时定量检测有助于从转录水平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并初步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D3基因不同外显子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 根据基因库所收录的DD3 mRNA序列,设计跨越不同外显子的3对DD3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1例前列腺组织和70例前列腺外的其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DD3 mRNA检测,并对前列腺癌组织DD3 mRNA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 跨越DD3 mRNA外显子1与3、外显子1与4及外显子3与4之间设计的引物所检测DD3 mRNA结果完全一致,21例前列腺癌组织与1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组织中DD3 mRNA均为阳性,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70例其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D3 mRNA均为阴性。21例前列腺癌组织DD3 mRNA序列之间完全一致(GenBank登陆号为AY894120),与国外报道序列(AF103907)之间有99.8%同源。结论 DD3 mRNA仅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表达,外显子3和外显子4均可作为DD3 mRNA特异的外显子。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PA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在前列腺癌特异性高表达的癌基因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AR)对雄激素的反应及其机制,探讨通过抑制PAR基因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用细胞计数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增殖的刺激效应,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双氢睾酮和其拮抗剂联合作用对LNCaP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01~1nmol/L)双氢睾酮刺激可促进LNCaP细胞增殖,且刺激效应随双氢睾酮浓度升高而增强,在0.1nmol/L浓度时达最大,细胞计数为(27、54±0.71)×10。爪/孔,为对照组(16.13±1.03)×10。爪/孔的(170.74±0.78)%;同时使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在0.1nmol/L浓度时最高,为对照组的(272.42±8.24)%,P〈0.05);高浓度(10、100nmol/L)双氢睾酮则抑制其增殖和PAR基因表达,在10nmol/L和100nmol/L浓度,细胞计数分别为(12.02±0.41)×10。/孔、(11.13±1.92)×10^4/孔(P〈0.05);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76.64±2.47)%和(52.97±1.07)%,(P〈0.05)。这一调节效应可以为氟他胺所阻断。双氢睾酮对PC3细胞生长及PAR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AR可能是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通路下游的前列腺癌特异性癌基因,有望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基因和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发生风险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法对35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06个男性对照中CYP3A5基因第3内含子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前列腺癌和对照组之间CYP3A5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63),但两组间CYP3A5*1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25);与携带CYP3A5*3*3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YP3A5*1等位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了30%(P=0.026)。在不同分期和分级的前列腺癌患者之间CYP3A5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904和0.986)。结论 CYP3A5基因中的CYP3A5*1等位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在雄激素受体 (AR)阻断前后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AR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LNCaP细胞中加入氟他胺 ,然后抽提正常LNCaP细胞和加入氟他胺的LNCaP细胞中的mRNA制备cDNA探针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两者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 TRIZOL法提取细胞mRNA合格 ,从 8465个点位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 3 2 6个 ,占 3 .93 % ;其中 97条下调 ,2 19条上调。其中与细胞周期明显相关的共有 8条基因 ,分别为CDC10、NRAS、BTG1、Wee1hu、CLK3、DKFZP5 64A12 2、CDKN1A和Btg2。其中尤以Btg1和CDKN1A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对细胞周期有着巨大影响。雄激素受体引起的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变化有多种基因参与。其中 ,CDKN1A基因和Btg1基因作用较大 ,并可能以p5 3非依赖途径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19、CK20mRNA,并将其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检测阳性率31.11%(14/45);CK20mRNA阳性率15.56%(7/45);联合检测CK19、CK20mRNA阳性率37.78%(17/45),较单项检测有明显提高。统计结果显示联合检测CK19、CK20mRNA与临床分期(χ2=4.54,P<0.05)、病理类型(χ2=5.66,P<0.05)、外周血CEA值(χ2=9.94,P<0.01)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K19、CK20mRNA是检测大肠癌微转移的标志物,对有外周血CK19、CK20RNA升高的患者应给予有效的免疫治疗、化疗和手术,并加以密切随访,以阻止微转移向转移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PCDD1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了解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PCDD1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及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APCD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75%的结直肠腺瘤和65%的直肠癌表达上调,86例直肠癌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4.712倍,20例结直肠腺瘤中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3.872倍,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均较正常黏膜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DD1 mRNA表达在腺瘤和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但在直肠癌中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雄激素受体(AR)共激活物DDC在氟他胺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敏感细胞系LNCaP的作用的表达变化。方法 噻唑蓝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研究氟他胺对LNCaP细胞的作用,并使用基因芯片对其DDC在其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 LNCaP细胞在7d内受到氟他胺的刺激而加速生长,但5代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此种效应与剂量相关。细胞增殖主要被阻断于G1/S期。其相关机制主要是AR共激活物DDC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氟他胺对LNCaP的作用为双向,即在低浓度和较短作用时间内为增殖,在高浓度和较长作用时间后为抑制。此种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DDC的表达,影响下游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断细胞周期于G1/S调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