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长抑制措施是指能够抑制药用植物的某种生长方向、促使目标生长模式充分进行的调控手段。但中药基原复杂,田间管理方案各异,各措施对中药材质量与产量的调控效应缺乏系统的总结。通过探讨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人工修剪及化学抑制措施对中药材质量与产量造成的影响,并在生理生化特性层面进一步阐释生长抑制措施的部分作用机制,以期为科学利用药用植物生长抑制措施提供依据,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GAP研究与实施的整体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P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文论述了源 库理论、化学调控及其它多学科领域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提高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整个生产过程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提出了规范化栽培和研究的重要性 ;在质量分析方面 ,提出了影响因素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指纹体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李晓波  屠鹏飞 《中草药》2003,34(5):385-387
建立反映中药材整体信息的指纹体系是现阶段全面、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的手段。中药材指纹体系是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基因指纹图谱来分别表述、控制中药材的多元化学组份和源于生物体的特性,从有效成分和遗传物质两方面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基因指纹图谱可从遗传物质上进一步佐证中药区别于化学药品的特性。基因指纹与化学指纹相结合,对于中药的品种鉴定、质量评价、药用优良品种的选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中药材指纹体系,首先要建立药典品种的含多种检测方法的化学指纹和基因指纹图谱库,其次要建立指纹图谱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中药材资源流通供应以及价格现状的分析,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中药材市场繁荣,价格稳定,计划调控不容忽视。既要按照中药材的基本采集原则,建立野生品合理的、有计划的采集新秩序,又要注意发挥科研优势,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还要建立必要的宏观计划调控中心和信息网络,有组织的为药农提供可靠信息。力争全方位更好的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中药材GA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中药材GAP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与可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药材质量密切相关,探讨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各种因素,并在生产实际中加以调控,对于控制植物药材质量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药材质量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各种因素,并讨论了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如何调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氮肥对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总结分析了施氮对中药材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能提高中药材的非生物胁迫抗性及抗杂草能力,但过量施氮会对抗性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施氮通常降低中药材抗虫性,对不同种病害的抗性调控作用呈现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从物理结构、生理生化、分子水平抗性3个方面分析了施氮对中药材抗逆性的调控机制:(1)物理结构水平,施氮通常会引起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降低木质素、纤维素以及硅含量,影响气孔关闭;(2)生理生化水平,施氮会提高中药材中营养物质含量、多种抗氧化酶及抗性相关蛋白活性,提高含氮次生代谢物水平,降低非含氮次生代谢物水平;(3)分子水平,施氮主要通过影响激素、NO等信号分子的合成,调控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SA,ABA水平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提高JA/ETH水平及NO信号分子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中药材品种及环境,施氮对抗逆性的调控作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该文旨在为通过科学施氮提高中药材抗逆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中药材发霉的原因,讨论了霉菌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介绍通过控制中药材含水量、库房温度和相对湿度,加强对加工炮制的管理,以及使用化学药物等进行防止中药材发霉的方法,最后还对发霉变质不严重的中药材提出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质量是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体会,结合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研究的策略。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应用全息图谱 (性状图谱、显微特征图谱、基因图谱、化学全成分图谱、主成分含量图谱、血清药化学图谱等 )控制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与专家系统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检测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中药材的数字化、自动化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忠  元四辉 《中药材》1999,22(12):655-659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真伪优劣”。“真伪”的实质就是确定中药材的真实度,“优劣”的实质就是评价中药材的优良度。国内自 1988年首次报道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以来,十年间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对十年来报道的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作一概述。祈望有更多的人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阐明有效成分生源途径,揭示药材品质物质内涵形成机制,调控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实现药材品质保障与提升。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材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包括整合分析高通量检测手段所获得的系统生物学多重组学数据,解析有效成分生源合成的遗传机制,从中挖掘和鉴定具品质识别功用的分子标记,将生源途径调控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优异种质创制、种植过程精准管理和采收分拣质量识别的全程控制,实现有效成分高效合成和/或稳定积累,提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2021年江西省中药材种植数据,为当地产业发展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上报的2021年中药材种植数据,从江西省、省内各县域、不同类别、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产值千万元以上、“赣十味”与“赣食十味”中药材种植情况多个维度分析江西省中药材种植情况。结果:江西省中药材种植品种119种,种植面积共145.18万亩(1亩≈666.67 m^(2)),年产量37.34万t,年产值97.09亿元;种植面积及产量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樟树、新干、永丰、广昌等地。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26种,种植面积达129.92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9.49%;产量达32.55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87.17%;产值达69.97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72.07%。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有39种,种植面积达118.38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1.54%;产量达36.07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96.60%;产值达96.06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98.94%。江西省“赣十味”“赣食十味”种植面积达100.0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8.93%;产量达23.59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63.18%;产值达68.53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70.58%。结论: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江西省中药材种植现状,为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宏观管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他地区中药材生产统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的目的是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达到药材"优质、安全、稳定、可控"的目标.中药材GAP的核心是规范中药材生产过程以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因此,中药材GAP各条款均紧紧围绕中药材质量及可能影响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如种质)和外在因素(环境、生产技术等)的调控而制订.同时,中药材GAP第七章专门就质量管理专列一章,并规定:"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应配备与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中药材发霉的原因,讨论了霉菌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介绍通过控制中药材含水量、库房温度和相对温度,加强对加工炮制的管理,以及使用化学药物等防止中药材发霉的方法,最后还对发霉变质不严重的中药材提出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干燥是植物性中药材采收之后重要的加工工序,与中药材质量形成密切相关。干燥过程中植物多种抗胁迫机制的触发及其内部微生物的群落活动、物理化学变化等通常引起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其药用价值。因此,认识中药材干燥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机制,对调控其干燥品质、改进干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研究,该文综述了中药材干燥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多种变化机制,以期为形成活性成分调控策略、提高中药材干燥技术水平、提升中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的质量是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体会,结合 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研究的策略。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应用全息图谱(性状图谱、显微特征图谱、化学全成分图谱、主成分含量图谱、血清药化学图谱等)控制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与专家系统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检测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中药材的数字化、自动化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16.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很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其合成受到植物体内一系列系列酶的调控,而相关酶的合成和活性又受到植物生长过程中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可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创造利于目标药效成分积累的环境条件,如通过增强紫外照射,适度的温度、干旱和营养胁迫等进行诱导,或采用特定的栽培措施提高中药材黄酮药效成分。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这些影响药效成分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组合,并以特定药效成分为目标进行栽培技术的优选,从而进行中药材的定向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农药残留及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雯  薛晓利  秦雪梅  张建琴 《中草药》2018,49(3):745-753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中药材农药残留现象日益凸显。目前中药材农药残留已危及到中药材的品质,对中药的使用安全和药材出口产生不良影响。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不容忽视。对近10年中药材中3种主要残留农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目前可行的农残脱除方法进行统计,显示物理方法的使用频率高于化学脱除方法,而生物方法尚未在中药材中普及。针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特点及其脱除方法的特殊性对不同农药脱除方法进行评价,建议推广绿色、高效、不破坏中药材有效成分和对环境友好的基因工程脱除农残技术,并对改善中药材农药残留现象的可行措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道地药材是中医临床公认的优质药材,素来是中药材的“品质标杆”,它的形成是特定种质与特定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通过调控“代谢特质”(有效成分含量积累)与“形态特征”(独特的生物学性状)对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发挥主导作用。转录因子作为发挥中枢核心调控作用的遗传基因,在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积累和特定生物学性状形成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例,从“代谢特质”和“形态特征”两方面探讨转录因子对中药材质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科学内涵,保护中药资源、保障优质中药材的可持续供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和各种制剂研究开发的物质基础,中药的生产不像化学药那样由工业化生产,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安全有效。笔者将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略谈一下。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中药材GA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中药材GAP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与可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药材质量密切相关,探讨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各种因素,并在生产实际中加以调控,对于控制植物药材质量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药材质量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各种因素,并讨论了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如何调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