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显友 《国医论坛》2003,18(3):28-28
1 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 ,女 30例 ,男 1 2例 ;年龄 1 8岁~2 5岁 3例 ,2 6岁~ 35岁 5例 ,36岁~ 45岁 2 1例 ,46岁~ 5 5岁 1 3例 ;病程最长 4个月 ,最短 1 0天 ;临床表现多见心悸、心前区隐痛、呼吸困难 (常伴有叹息性呼吸 )、疲乏、眩晕、失眠、多梦等。2 治疗方法全部服用宁心安神饮 :太子参 1 5 g~ 30 g,麦冬1 5 g,五味子 6g,淮小麦 30 g,甘草 6g,大枣 8g,丹参1 2 g,百合 2 0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 30 g,磁石 30 g。心悸甚者加生铁落 30 g;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 1 0 g,柏子仁 1 2 g;苔少口干者加石斛 1 5 g,天花粉 2 0 g;便秘者加生大…  相似文献   

2.
李淼 《国医论坛》2001,16(5):30-31
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2 9例 ,女 31例 ;年龄最大 74例 ,最小 1 7岁 ,平均 45岁 ;病程最长 2 3年 ,最短 3个月。体质性低血压 36例 ,体位性低血压1 0例 ,症状性低血压 1 4例 ;主要症状为头晕 ,汗出 ,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 ,形寒肢冷 ,心悸 ,纳差 ,甚或厥脱 ,舌淡 ,脉弱。2 治疗方法全部服用自拟升压汤。药物组成 :人参 1 0 g,麦冬 1 5 g,五味子 1 0 g,麻黄 3g,枳实 1 5 g,补骨脂 1 5 g,生地 2 0 g,制附片 5 g,黄芪 30 g,黄精 30 g,大枣 1 0枚。每日 1剂 ,水煎服。 1 0天为 1个疗程 ,可连服 3个疗程。加减 :神疲懒言 ,纳食减少…  相似文献   

3.
桂枝甘草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女性多见.几年来,笔者运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此病46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中,男10例,女36例;年龄18~40岁35例,40~50岁11例;病程1~3年26例,3~5年10例,5~10年10例;血压10/6kPa~12/8kPa(排除继发性低血压者),表现为心悸、头晕、少气神疲、面色白,劳累则加剧,舌淡脉虚无力居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升压平眩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共62例。其中男15例,女47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月,平均病程8个月。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确诊为原发性低血压,即非同日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均低于90/60mmHg,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健忘等,并排除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其他严重心血管、肝、肾  相似文献   

5.
滞颐 ,是小儿常见杂病之一。笔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本病 49例 ,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9例患儿中 ,男 2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 2岁者 2 9例 ,3~ 4岁者 1 6例 ,5~ 6岁者 4例 ;病程 6个月~ 1年者 36例 ,1年以上者 1 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颐部潮红糜烂 ,并排除小儿长牙及口疮和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流涎。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附子 3g,太子参、白术、怀山药、炙甘草各 6 g,半夏、木香各 5 g,干姜 4g。每日 1剂 ,水煎分 3次服。辨证加减 :兼脾气虚冷甚者 ,加乌药、益智仁、吴茱萸等 ;气虚甚者 ,加黄芪、柴胡、大…  相似文献   

6.
庞景三 《陕西中医》2002,23(5):437-437
临床资料  86例全部为 1 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4月 6日间的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者 1 4岁 ,最大者 5 3岁 ;病程最短者 1年 ,最长者 6年 ;原发性痛经 1 6例 ,继发性痛经 70例 (盆腔炎 36例 ,子宫内膜异位 1 2例 ,妇科肿瘤 1 4例 ,子宫腺肌症 8例 ) ,所有患者在此以前都经过间断的中医或西医治疗而疗效不佳。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 :荔枝核、橘核仁、元胡、当归、白芍各 1 5 g,小茴香、乌药、桂枝、吴茱萸、枳壳各 1 0 g,甘草 6g。月经量少色暗 ,刺痛甚者加苏木 1 5 g,五灵脂 1 0 g;小腹冷痛甚者加乌附片、肉桂各 1 0 g,艾叶 6g;伴胸腹胀痛…  相似文献   

7.
张红红 《河北中医》1998,20(1):17-17
我们自拟健脾补肾益心汤治疗老年低血压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60~65岁20例,66~70岁16例,71~75岁10例,76~78岁4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其中1年以内者20例;病人治疗前血压均在12/8kPa以下.临床症见眩晕、晕厥、心悸、乏力、气短、记忆力减退等,常反复发作,且多数患者有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病史.2 治疗方法2.1 基本方 人参15g,五味子12g,黄芪15g,白术10g,熟地黄20g,枸杞子15g,桂枝10g,升麻5g,柴胡5g,大枣10枚,炙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14天为一个疗程.2,2 加减 血虚明显者加当归;心悸、失眠重者加酸枣仁;腰酸痛者加川续断;兼目眩者加天麻、菊花;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知母、黄柏.2.3 禁忌 郁怒、寒冷、烟酒、劳累.  相似文献   

8.
“补中健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6年以来 ,笔者自拟补中健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81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所选 81例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男 5 9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1 7岁 ,平均年龄 4 1 .2岁 ;病程最长 30年 ,最短 4天 ,平均病程 4 .2年 ;其中胃溃疡 1 8例 ,十二指肠溃疡 4 3例 ,复合性溃疡 2 0例。2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补中健胃汤治疗。基本方 :黄芪 2 0 g ,党参 1 5 g ,炙甘草 1 2 g ,白芍 1 5 g ,白及9g ,乳香 5 g ,当归 9g ,陈皮 1 0 g ,乌贼骨 1 5 g。加味法 :气滞较重者加木香、枳壳、柴胡 ,痛甚者加失笑散 ,出…  相似文献   

9.
王星田 《国医论坛》2003,18(5):22-22
近年来 ,笔者用自拟升压汤治疗低血压综合征86例 ,并与西药治疗的 31例作对照 ,结果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 7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6例中 ,男 35例 ,女 5 1例 ;年龄 2 5岁以下者 6例 ,2 5岁~ 35岁者 1 5例 ,36岁~45岁者 38例 ,46岁~ 5 5岁者 1 9例 ,5 5岁以上者 8例 ;病程最长 1 5年 ,最短半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 ,以上情况大致相同 ,具有可比性 ( P>0 .0 5 )。1 .2 诊断依据 常规测量血压 ,肱动脉血压低于1 2 / 8k Pa,65岁以上低于 1 3.33/ 9k Pa,并伴有头晕目眩、心…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山豆根煎剂治疗心律失常11例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女性7例,男性4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7岁;病程半年以内者5例,1年以内者2例,1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1例。全部病例均有心悸,胸闷短气,倦怠无力,甚者动则气促,服西药治疗不效,病情缠绵不愈。属肾阴不足,水火不济,心气浮乱者7例;肾阴  相似文献   

11.
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222004 连云港市朝阳中路158号)李加兵报道:64例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1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6年,其中<1年8例,1~5年19例,<5年37例。以守中汤为主治疗,药物:党参、白术、麦冬、山茱萸、枸杞子、菊花各10g,生地黄、茯苓各15g加减:兼湿阻者上方去山茱萸,加半夏15g,泽泻12g;兼有瘀血者加丹参15g,赤芍12g;兼肝郁者加柴胡10g,郁金15g;气虚甚者加黄芪15g,山药15g;阳亢甚者加天麻10g,珍珠母30g;肾虚甚者加龟板10g,菟丝子10g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于早饭前、晚饭后分次服用。服药期间…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 994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 ,运用加味二仙汤治疗肩周炎患者 94例 ,获效满意 ,兹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94例中 ,男性 35例 ,女性 5 9例 ;年龄 40岁以下 4例 ,40~ 45岁 2 3例 ,45~ 5 0岁 31例 ,5 0~ 5 5岁 1 9例 ,5 5~ 6 0岁 1 2例 ,6 0岁以上 5例 ;病程最短 6天 ,最长 2年 ,平均 7.2月。2 治疗方法加味二仙汤药物组成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鹿角胶、当归、桑枝、桂枝、防风各 1 0 g,姜黄、甘草各 6 g。夜间痛甚者加制乳没各 1 0 g,遇寒痛甚者加制川乌 6 g、细辛 3g。每日 1剂 ,水煎分服 ,7剂为 1疗程。3 治疗结…  相似文献   

13.
复元活血汤治疗胸胁挫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 1996~ 2 0 0 0年运用复元活血汤治疗胸胁挫伤后久病不愈 36例 ,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均为门诊病人 ,X线诊断均排除肋骨骨折可能。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5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5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年 ;左侧 12例 ,右侧 13例 ,双侧11例。2 治疗方法复元活血汤 :柴胡 15 g,生大黄、天花粉、当归尾、桃仁各 10 g,红花、甘草各 5 g,穿山甲6 g。随症加减 ,若是他伤致肝气郁结者 ,加郁金、白蒺藜 ;肝阴不足者加麦冬、沙参 ;伴咳嗽者加杏仁、浙贝母 ;挟寒热者加黄芩 ;局部肿甚者加丹皮、银花 ;纳差者…  相似文献   

14.
益气散风脱敏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6 4例病人 ,临床诊断均依据 1998年 10月第 1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 8例 ,女 36例 ,年龄12~ 56岁 ,平均 2 4岁 ,病程 1~ 10年。2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处方 :生黄芪 30g、党参 2 0g ,白术、防风各15g ,天麻、乌梅、辛夷、苍耳子、白芷、甘草各 10g。鼻粘膜肿胀甚者加浙贝 10g、瓜蒌仁 15g ;鼻塞甚者加川椒 5g、木香 10g ;喷嚏多者加地龙干 15g、蝉蜕 10g ;流清涕量多难止者加金樱子 15g、益智仁 10g。水煎服 ,每d1剂 ,2w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  相似文献   

15.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跳通或胀痛、痛有定处、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笔者运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1岁.其中21~25岁10例,26~45岁21例,46~56岁5例.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6个月.其中偏头痛23例,前额痛8例,全头痛5例.2 治疗方法2.1 治则 养血活血,祛风通络.2.2 方药 川芎、当归、白芍药、牛膝、葛根各15g,白芷、藁本、蝉蜕各10g,细辛6g,全蝎3g(研冲).2.3 加减法 伴失眠者,加炒酸枣仁30g,夜交藤15g;伴呕吐者,加半夏6g,代赭石15g;兼痰湿者,加陈皮12g: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各10g.2.4 煎服法 水煎服,每日1~2剂,每剂2煎取汁200ml.急性发作期,日服2剂,分4次服;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7年以来 ,对 2 4例经X线结肠运输实验诊断的特发性慢转运型便秘的病人进行了中药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4例中 ,男 8例 ,女 16例 ;年龄 36~ 6 7岁 ;平均排便时间为 3~ 7天 1次 ;病程在 5~ 2 5年 ;均经X线结肠运输实验 ,粪便通过全结肠时间超过 3天 ,其中以左半结肠延迟型 2 3例 ,右半结肠延迟型 1例。2 治疗方法  增水行舟法 :即滋阴养血 ,增液润肠的方法 ,用于治疗阴虚津亏型的便秘。方用八珍汤加肉苁蓉、杏仁、麻子仁、麦门冬、苏子。阴虚甚者加女贞子、天门冬、锁阳 ;血虚甚者加阿胶…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失代偿期为肝硬化晚期的临床表现,予后多不良,我们对17例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收到较好疗效。一般资料: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9~56岁;病程1—6年。治疗方法: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药用:当归柴胡白芍茯苓党参泽泻水红子郁金生三棱鸡内金枳壳厚朴等,腹胀甚者加木香、槟榔,黄疸甚者加茵陈、栀子、大黄,小便少者加葶苈子、桑皮,脾肿大者加川芎、赤芍、莪术。治疗结果:痊愈:浮肿、腹水和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者6例;好转:浮肿、腹水消  相似文献   

18.
扁平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颜面、手背.笔者近年来自拟蠲疣汤治疗本病43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3例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14~20岁者24例,21~25岁者19例;病程最短者2月,最长者5年;未婚者85%,已婚者15%.[治疗方法]以自拟蠲疣汤为基本方;板蓝根、银花、蒲公英、苡仁20g,紫草、土茯苓各30g,赤芍15g,玄参12g,浙贝母6g,麻黄5g.随症加减:热甚者,加黄连、山栀;血瘀甚者,加蒲黄、五灵脂,痒甚者,去麻  相似文献   

19.
1998年2月以来,笔者自拟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8例,血压持续低于12/8kPa,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男3例,女35例;年龄19~58岁,平均30.5±3.2岁;病程0.5~10年,平均1.8±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记忆力差,腰膝酸软等症状. 2 治疗方法 补肾汤:熟地30g,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各15g,山药、制首乌、黄精各20g,鹿角胶、龟板胶各9g(烊化),菟丝子12g.若乏力明显,纳少,汗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面色萎黄,眼花,心悸者加当归、桑椹、白芍各15g;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10g,巴戟12g;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者去肉苁蓉、菟丝子,加知母12g,丹皮10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周复查血压2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皮肤剧烈搔痒及苔藓样改变为特征。其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好发于颈项、肘、尾骶等部位,多见于青壮年。笔者自1970年以来,采用针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69例,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7日;局限性皮损患者占51例,泛发性皮损患者占18例。二、治疗方法①主穴:肺、内分泌、皮质下、三焦。配穴:痒甚者加神门,热甚者加耳尖,因情志不畅者加心,病久不愈者加枕,热甚瘙痒剧烈者加耳尖放血。②方法:常规消毒后,持0.5寸毫针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