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的范畴。风邪是造成皮肤瘙痒的最主要病理因素。“治风先治血”理论被广泛用于治疗以风证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基于“治风先治血”理论分析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以血病为因,风病为果;以阴虚内热、伤津耗血为本,津血耗伤、内生风邪为标的病机特点,并从“调血消风治其标,滋阴养血求其本,兼顾他邪防生变”三个层面论治本病,为中医药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糖毒性、脂毒性介导"慢性低度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三联征,进而出现心、脑、肢体等大血管病变和肾、视网膜、神经等微血管病变。这一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津血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机关键,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治疗原则应为甘温益气、升阳泻火、兼化瘀浊。这一理论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又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从糖尿病的主症、舌、脉来看,均与气虚血瘀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并发症更明显。通过临床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征象占相当大的比例。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素体阴虚,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而上述诸因素均能化热伤津灼血耗气,导致气虚血瘀,气血津液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可从"血痹"、"麻木"、"不仁"、"痿证"等辨证治疗,现代人有称为"消渴痹症"。目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认识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疗效,探寻历代文献的中医治疗规律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瘀热阻络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朱虹 《中医杂志》2008,49(7):666-66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致盲眼病.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效果.基于视网膜血供为微循环及糖尿病的中医病机,试从"瘀热阻络"分析如下. 1 视网膜血供与络脉相似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中医辨病可归纳为古籍的"水肿"、"尿浊"、"消渴"、"虚劳"、"关格"、"肾消"等。现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名、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医常用的内治法及中医常用的外治法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夏瑢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2-534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怡  张跃明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7-868
糖尿病脑病是以获得性认知行为缺陷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应归属中医消渴病合并呆病、健忘的范畴,肾气亏虚,湿痰、瘀血、浊毒互结是糖尿病脑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临床治疗上应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活血化瘀改善血供以治标,标本兼治,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可能作用机理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强海马LTP效应,改善突触可塑性,防治神经元退变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性干眼症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临床以眼睛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为主要特征,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对此多从肝肾亏损、肺阴不足、热炽津伤等论治[1]。现撷取张娟教授从湿论治糖尿病性干眼症的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卓瑜  王萱  蒲玟伶  刘志敏  陈向东 《河北中医》2021,43(1):162-165,171
糖尿病是以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成为眼部致盲的主要原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瘀"论治DR,改善了患者视力.通过阐述活血化瘀法对DR中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DR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古方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大威 《吉林中医药》2010,30(6):475-47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古代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多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麻木""痿证"等病范畴。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桃红四物汤等为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临床上常伴有血瘀征象。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与观察 ,认为“从瘀论治”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从瘀论治的依据中医认为 ,病久则气阴两伤 ,气虚则运血无力 ,血流瘀滞 ,阴虚内热则消津烁液 ,以致血行艰涩 ,脉络瘀阻 ,阴损及阳 ,阳虚则寒凝 ,进一步加重血瘀。其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 ,以血瘀为标 ,而血瘀又成为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机体组织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 ,可引起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 ,导致血液流变性异常 ,凝血酶原活性升高 ,血脂升高 ,血液粘稠 ,血小…  相似文献   

14.
奚九一治疗糖尿病坏疽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寅  王璐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67-468
糖尿病坏疽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属中医脱疽范畴,治疗颇为棘手,截肢率高达33%。上海市脉管炎研究所奚九一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卓著,大大降低该病的截肢率(2.07%),其经验有独到之处,今择要介绍如下。l病理机制纵观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参与其发病机理研究的医务人员众多,各有所见所获,中医辨证分型亦多庞杂。但糖尿病足,从临床观察多为气阴不足证,病入,可发展为肝肾精亏证。奚老认为:气虚津血无力运达肢末,再合阴虚津少,足端气血精津不足,筋脉、肌肤儒养不足,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以上。DPN属于中医中的"血痹""脉痹""痿证"范畴,多由患者日久阴津亏耗,伤阴耗气,气阴两虚导致的~([1])。本次研究选取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中医药》2015,(4):41-43
<正>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钱秋海主任医师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有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血不利则病水、寒凝血脉而病水;在治疗上钱秋海教授注重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  相似文献   

17.
正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病因方面,《内经》等中医著作已意识到该病的发生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望过度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医辨治消渴的传统方法是以上、中、下三消划分为纲要的辨证体系。本病的主要病机诚如《临症指南医案·三消》邹滋九按语所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临床上往往上中下三消相互兼夹,虚实寒热错综复杂。笔者结合临床,参看历代中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称为消渴脑病,属"健忘""痴呆"等范畴。目前,中医多从心、脾、肾、脑论治,但在临床上消渴脑病属肝阳虚所致的上热下寒证亦不少见,但鲜有论述,笔者针对此证,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疗效颇佳,遂将机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以认知功能障碍及大脑结构功能改变为主要表现,常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驱状态。中医认为,脑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该文主要探讨肾、脑在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关联,并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糖尿病脑病的临床证治。  相似文献   

20.
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以及产生代谢性内毒素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理论方面,"浊毒"成为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机,"浊毒"致病早期以脾不散精、浊邪困脾为起始因素,后期以浊毒入血、痹阻脉络为致病之本。结合肠道菌群紊乱致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制与中医"浊毒"理论,笔者发现"浊毒"致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阶段相似,后期浊毒入血与肠道代谢性内毒素致2型糖尿各类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相吻合,且可以运用化浊解毒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笔者从中医"浊毒"病机入手,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浊毒"理论与肠道菌群失衡过程之间的共性,以期今后为2型糖尿病从"浊毒"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