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99-170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100只眼行不放水视网膜脱离手术,在年龄、屈光状态与视网膜脱离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分为中药治疗组(50只眼)和对照组(50只眼),观察两组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平均时间治疗组14.5天,对照组21.7天;视力增进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固脱、清热利湿法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作用。方法对我院56例5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后分为中药组26例26眼,对照组30例30眼,均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局部抗炎;中药组增加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口服。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结果在促进视力的恢复程度上,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且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中药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P=0.001;术后1个月P=0.001)。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以口服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更加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中药颗粒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67例(69只眼),随机分为2组,均予施行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组35例(35只眼)术前术后口服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1.术前视网膜下积液:治疗组明显吸收30只眼,部分吸收4只眼,有效吸收率97.14%;对照组明显吸收20只眼,部分吸收8只眼,有效吸收率8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视力:术后28 d时,治疗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94.29%;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88.23%。结论中药与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配合治疗视网膜脱离较单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39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外路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视网膜复位25例,其中一次手术复位18例,再次手术复位7例,复位成功率为64%;观察组视网膜复位38例,其中一次手术复位35例,再次手术复位3例,复位成功率为97%。2组复位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患眼矫正视力为0.38±0.11,观察组术后患眼矫正视力为0.57±0.12。2组术后患眼矫正视力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成功率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脱1号方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用药对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用抗生素、激素类眼液滴眼及散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复方血栓通胶囊、肌苷、ATP、维生素等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术后眼部改变和病程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再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及玻璃体混浊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采取综合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对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减轻玻璃体混浊等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物五苓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加用四物五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力、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黄斑水肿高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五苓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视力和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存在视网膜下积液的109例(109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静滴抗感染药物,局部点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治疗。治疗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个别10天后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继续药物治疗。2周后视网膜下积液未能全部吸收、视网膜复位不佳者二次手术治疗。结果: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0%,明显好于对照组(75.00%);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盆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菌治疗,研究组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盆腔积液量、炎性包块及症状积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盆腔积液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利水方对32例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及对抗激素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视力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减少。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尤其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在常规运用激素等西药的同时加用行之有效的中药治疗可以在多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为主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网膜下积液均在3天内完全吸收,但也有部分病人术后网膜下积液吸收缓慢,不但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也影响网膜复位和裂孔的闭合.现将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不退的13例患者,运用中药治疗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物五苓汤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物五苓汤加减方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五苓汤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物五苓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治疗的140例(14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70眼)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观察组70例(7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四物五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水肿、视力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黄斑水肿、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黄斑水肿高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均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经Z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物五苓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英 《陕西中医》2011,32(5):564-56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经全身和眼部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使视网膜复位,术后即给予益气活血方中药(生地、当归、炒白芍、丹参、党参、黄芪、枸杞、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该中药能改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眼底血供,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进一步促进术后视网膜的复位率,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76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并按术后是否应用中药煎剂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2组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68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9.5%;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治疗组平均(1.39±0.79)天,对照组(2.53±2.78)天,经t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下液吸收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评估2组患者视力,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变化,评估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分别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缓解视网膜静脉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斑消肿汤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斑消肿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消肿汤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可有效促进视网膜黄斑水肿的吸收,改善视功能,其作用优于单独激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联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8例(20眼)单纯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随访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闭合,视网膜复位,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不变7眼。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替代传统外路手术,切实可行;利用显微镜高放大倍率的优点,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