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12
中医证候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及理、法、方、药防治疾病的依据。文章针对目前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辨证以"痰"加"瘀"的组合方式的不足,基于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其证候分布的新特征、国医大师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学术思想、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新认识、痰瘀同治已成为防治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大法之一、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文献系统评价,提出痰瘀互结证应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的基本证候之一,将有利于系统总结和丰富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创新成果,对提高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提出病邪兼化学说,包括病邪相兼和病邪转化两种形式,而痰浊、血瘀两种病邪的相兼与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痰浊和血瘀既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又是两种致病因素,在某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兼化致病,形成"痰瘀兼化"病机,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居重要地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胡镜清研究员首次明确冠心病"痰瘀兼化"病机。本文对病邪兼化尤其是痰瘀兼化,以及痰瘀兼化所致的痰瘀互结证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做一阐述,旨在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瘀兼化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一类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中医范畴内称之为"胸痹心痛",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机特点也各异,因此在临证工作时,辨证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自古代开始,就有很多中医家在辨证论治时以痰浊、瘀血为主,《丹溪心法》载有"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的说法。近10年以来临床上应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文献报道增多,导师在实践工作中也发现痰瘀互结证已成为冠心病的基本证候,痰浊和瘀血二者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杂,相互为病,故治疗上应注重痰瘀同治。充分查阅古代中医古籍,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先贤研究基础上,结合近现代的文献研究,从冠心病的古籍论述、冠心病病机特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近现代对化痰祛瘀方的发扬等几大方面,来论述化痰祛瘀方治疗冠心病的近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5.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冠心病中医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的新认识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提出冠心病"痰瘀滞虚"病机理论。认为痰、瘀、滞、虚4个证候要素紧密结合、互相转化、互为因果,是冠心病的核心病机,贯穿冠心病的整个病程。提出邪气是冠心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外邪和内邪。根据对冠心病"痰瘀滞虚"病机的认识,提出在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除豁痰祛瘀,还应结合辨证注重温肾阳、补肾阴、固护真元、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痰瘀毒互结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古代及现代医家对于痰瘀毒互结证的理论认识及研究;基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分析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斑块温度、交感神经兴奋与痰瘀毒互结证的重要关系;通过临床研究,阐述痰、瘀、毒三者并治之法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各家临证实践,从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治疗原则、治法方药及关键药物方面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痰瘀毒互结证,以期为冠心病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3-2076
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是一种"复合证候",其辨证诊断方式主要有:证素辨证、单元组合辨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类法、专家咨询法、"痰证+血瘀证"组合、"主症+次症"等组合。课题组综合以上辨证方式制定了《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辨证诊断方式专家咨询问卷》,开展了专家咨询。结果表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靠组合辨证虽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一种组合方式并不比另一种更好,如果考虑痰(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和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因寒致瘀、因热致瘀、血出致瘀等)致病的病因病机,其组合辨证就更复杂了,提出"复合"证候应该具有自然属性,靠组合不能真正反映其本质特性,如何解决中医复合证候的辨证诊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痰、瘀是其常见的致病因素,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粤港地区炎热潮湿气候特点,结合临床观察,发现本地区患者痰热瘀阻证最为常见,且兼杂有"气虚"、"阴虚","痰热瘀虚"四症并存,以小陷胸合剂治疗冠心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缓解冠心病的进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1]及2000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以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的基础病理特征更易出现痰瘀等病理因素,目前痰瘀互结证发病率高,病变程度严重,逐渐受到重视。该文介绍了中医学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凝血功能、炎症、糖代谢等改变及基因表达差异相关,通过回顾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中医通过认识病因病机,结合脏腑辩证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痰瘀同治方药改善了痰瘀互结证的客观指标,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胡镜清教授临证注重诊病知理、辨证识机,并在总结古代理论与当代诸多医家冠心病诊治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刘完素病邪兼化论,提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痰瘀兼化",即痰瘀互结贯穿始终,早期"湿化",活动期"热化",后期"虚化",并以此为总纲统领冠心病之诊治。今从理法方药等角度对其冠心病的临证诊疗经验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3.
裴蓓  徐晶钰  张璇  秦志丰 《吉林中医药》2014,(11):1081-1083
中医对冠心病的辨治历来有重瘀轻痰的倾向。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其中医证型谱发生改变,治疗上也有了从重瘀轻痰到治痰为先转变的趋势。痰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可贯穿于胸痹一证发生发展的始终,痰湿阻滞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又可进一步因实致虚,产生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等证。将"痰"作为冠心病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痰为先,见微知著,发挥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消痰法辨治冠心病,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王松龄教授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肾精亏虚,痰瘀阻脉是缺血性烟雾病发病的关键,据其病机,提出了活血散痰,补肾填精的治疗原则,自拟"益肾活血生脉方",灵活辨病辨证论治,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逐渐建立侧枝循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7.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8.
经方药理主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瘀虚病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付 《河北中医》2001,23(8):602-604
经方,就是仲景所创方剂。仲景辨治胸痹心痛证设方有九,当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证表现颇仲景所辨胸痹心痛证。以经方辨治冠心病,若能以法切机而用方药,大多收效非凡。从仲景所设方药与其主治证机多是痰瘀虚,而辨冠心病证候特征及其证机亦多是痰瘀虚,但临证中,有以痰为主,有以瘀为主,有以虚为主,有以痰瘀虚夹杂为主,等等,对此怎样审证求机?又如何切机而用方?要知方必有其证,切机始有其效。于此试将经方药理主治与冠心病痰瘀虚病理探讨于次,以冀提高用方的准确性和切机性。l 冠心病痰瘀虚病理 冠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治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合近10年中医辨治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报道,阐明了痰、瘀互相影响、胶结为病的病机以及临床上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明确痰瘀同治的基本法则,并强调需根据标本逆顺和痰瘀的偏重,相应调整治则治法,标本兼顾,随证应变,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梁君昭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作的最主要病机为痰瘀交阻,提出"痰瘀同治、标本兼顾"的理念,以"祛瘀化浊、扶正通络、调畅气机、注重兼症"为治疗法则。诊断要点为追病史,抓舌脉;病症结合,中西互参。治疗要点为痰瘀同治,不忘治本;调畅气机,注重兼症;用药力求精专。常用药对:黄芪、莪术,丹参、山楂,石菖蒲、郁金。梁教授认为临床上不能只拘泥于痰瘀交阻证,常见的还有肝郁气滞、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型。要根据实际症状和舌脉象酌情分析,做到病、证、药三者相统一,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