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腧穴敏化是指在病理状态下,穴位从"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转化过程。然而既往对腧穴敏化的判断基本凭借医患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评判标准。近年来对腧穴敏化过程中的生物物理特性变化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研究从腧穴电敏化、光敏化、热敏化、微循环敏化、压痛敏化、声敏化6个方面入手,综述了当前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进展。文献回顾表明腧穴敏化具有疾病特异性,表现形式多元且携带有多种疾病相关信息,是与疾病状态相关联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把握腧穴敏化动态过程中基础性规律,并着力构建和明确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评判体系与标准。  相似文献   

2.
浅论腧穴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霞  刘阳阳  赵雪  李中正  郭义 《河北中医》2011,33(7):1039-104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布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反应点和传导点。人体腧穴存在"静息"与"敏化"2种状态,静息态即生理状态下的腧穴状态[1]。病理状态下,脏腑相关腧穴可发生敏化,腧穴敏化的形式主要有功能改变和形态改变。功能改变如腧穴痛敏化、热敏化、电敏化、  相似文献   

3.
姜劲峰  余芝  徐斌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20):1714-1716
腧穴以敏化态反映机体的病理变化.腧穴敏化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动态性,腧穴敏化动态过程包涵病理的信息量变内容.探讨腧穴敏化态的科学内涵对于腧穴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章海凤  陈日新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2):177-178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60例健康人,通过灸感法探查方法查找出热敏输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讨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腰阳关、关元、子宫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次移、三阴交、阴陵泉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慢性盆腔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选穴依据.方法:纳入240名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力敏腧穴探查标准,对相应部位腧穴进行探查.随后根据穴位敏化特征的出现与否判断其是否为力敏腧穴,按骨度分寸记录其位置,并对探查所得的力敏腧穴归经、部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脱落4例,纳入有效研究病例236例,其中出现力敏腧穴的受试者有219例,LDH患者腧穴力敏化率92.80%,共探查力敏腧穴568个,经过对比,共有492个力敏点在传统腧穴穴区内,涉及传统腧穴32个.其中分布最密集的前5名穴区及频次如下:委中(59,25.00%)、环跳(51,21.61%)、风市(44,18.64%)、肾俞(38,16.10%)、阳陵泉(34,14.41%);力敏腧穴归经前3名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235,41.37%),足少阳胆经(195,34.33%),足阳明胃经(76,13.38%).结论:LDH患者力敏腧穴大部分与传统腧穴的位置重合,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宫寒型痛经热敏化腧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32例宫寒型痛经患者在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腧穴热敏现象及其归经和表现形式.结果 热敏化腧穴分布在足太阴脾经最多,其次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最少;腧穴热敏化的表现以复合感觉最多,最少为酸胀感;腧穴敏化频率最多的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三阴交.结论 宫寒型痛经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的热敏化腧穴分布以脾、肾、肝经为主,并以复合感觉最多.  相似文献   

7.
安鑫 《江西中医药》2011,42(1):77-78
陈日新教授创立热敏新灸法,腧穴敏化思想贯穿始终,通过还原腧穴本貌,探查腧穴热敏状态,激发灸性感传,施足灸量,于临床中达到"气至病所"的良好疗效,成为中医继承发展之典范.  相似文献   

8.
穴位敏化是腧穴由"静息态"向"激活态"转化的生理病理过程,是特定腧穴对机体脏腑功能的实时、动态反映。穴位敏化研究是继经络研究之后针灸领域的又一原创性重大科学命题,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穴位临床应用的横向推广和穴位本态研究的纵深推进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穴位敏化的多样性、普遍性、规律性、功能性、特异性、动态性及其敏化的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入手,论述了目前关于穴位敏化特性与敏化机制的研究情况,以期丰富和完善穴位本态的具体内涵,同时为腧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师生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各腧穴痛点频数、各经络痛点数量、各区域痛点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组各肌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量差异.结果:①患者组府舍穴、冲门穴痛点频数最高,对照组腰椎夹脊穴痛点频数最高.②患者组分布在足...  相似文献   

10.
机体在病理状态下时,腧穴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会增强,此时腧穴的反应性较高,呈现一种相对敏感的状态,即为"敏态"腧穴,敏态腧穴所具有的这种高反应性即为敏化性,主要表现为腧穴的痛敏化、热敏化、电敏化和光敏化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总结和探讨腧穴的敏化性,认为敏化状态下的腧穴具有传递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调控等重要作用,故具有生物学特性。深入全面地认识腧穴的敏化性,对掌握腧穴现代研究、丰富腧穴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腧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江  付平  梁军  程凯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03,23(3):183-186
目的:介绍腧穴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998-2001年国内4种针灸杂志刊载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4年我国腧穴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腧穴特异性研究,腧穴定位研究,单穴主治研究。结论:腧穴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腧穴主治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腧穴机理研究将为针灸治病原理的揭示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是最常见的肺系疾病症状。腧穴是五脏六腑的经气血在体表的转输、输注之处,也是预防和诊治疾病的敏感点和反应点,可调整五脏六腑功能、预防和诊治疾病的作用。作为一种高效方便、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应用的外治方法,尤其在肺系疾病之中,对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对针灸腧穴治疗咳嗽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分析、归纳、总结,期望为针灸腧穴治疗咳嗽方面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腧穴配伍规律,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总结分析近5年腧穴配伍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目前研究腧穴配伍规律的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有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借鉴计算科学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传统腧穴配伍规律,多学科交叉是当前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适宜的刺激方式。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力敏针刺治疗,B组给予热敏灸治疗,C组给予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观察三组疗效差异。结果:C组的愈显率为95%,显著优于B组的65%、A组的30%(P<0.05,P<0.01)。三组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C组与B组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PRI和McGill总分方面,C组最佳,B组次之,二者均优于A组(P<0.05)。结论: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三种治疗方式对偏头痛均有较好疗效;热敏灸与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力敏针刺;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是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穴位敏化理论探讨敏化状态腧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敏化状态腧穴诊断界值的128例患者分为穴位敏化组96例、穴位非敏化组32例,因2组一般资料不均衡而重新匹配,最终纳入23例为穴位敏化组、23例为穴位非敏化组.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6.
腧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方面存在的特异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腧穴与神经、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的关系;腧穴的电、电磁、声、光、热特性;腧穴的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的特异性等,为腧穴的特异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并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腧穴配伍是指按一定原则将两个及以上的腧穴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穴位配方,用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现将腧穴配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腧穴配伍方式研究有学者考究《难经.七十五难》中的"泻南补北"法,在总结历代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其病机并按照脏、经、  相似文献   

18.
腧穴三维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几年来的腧穴三维重建方法作了总结和对比。目前对腧穴进行三维重建主要的手段有:①对局部单个穴位标注后对局部组织断层切片进而进行重建,②依据现有虚似人切片数据对穴位进行三维重建,③依据虚似人体为开发平台进行腧穴三维重建。认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讲,腧穴三维重建应当选用虚拟人操作平台比较适宜,操作者可以专心致力于解剖结构的研究;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对目前难以重建的神经、血管进行数学建模,使各组织在腧穴三维重建中得以完善、系统地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能量代谢贯穿生命发展的始终,腧穴作为反映身体内在病变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的刺激点,与其局部所在的能量密切相关。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超微弱发光可以将腧穴局部的能量代谢变化以数字化、可视化呈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热代谢、光代谢,探究腧穴能量代谢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目前腧穴能量代谢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腧穴能量代谢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文章总结了近些年腧穴能量代谢相关的研究,以期为腧穴能量代谢在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疗中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热敏灸优势病种及其热敏腧穴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10期),纳入与热敏灸相关的文献并导入Endnote X7软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整理,总结出各病种文献数量,并进行统计归类,同时对各病种热敏腧穴分别按频次高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791篇,涉及疾病136种。西医疾病99种,中医病症14种,西医症状23种。按文献数量高低排序前15的病种依次为膝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痛经、哮喘、慢性盆腔炎、尿潴留、变应性鼻炎、肠易激综合征、肩周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便秘、不孕症、肌筋膜炎,共427篇,占总文献数的54%。结论热敏灸临床应用广泛,病种主要集中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相关病变脏器的腹部和腰背部体表投影区以及经过投影区的相关经脉上,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病变部位经穴压痛点及硬结等反应物附近和经过病变部位的相关经脉上,神经系统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出现于病变神经分布的部位附近,亚健康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五脏俞及气海、关元等补益穴位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