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测双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双下肢胫神经F波,H反射,以及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和L_4、L_5、S_1相应的椎旁肌肌电图(EMG)。结果 :60例患者中针极肌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76.6%,均为神经源性损害。其中L_4、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6例,L_4、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6例,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2例,L_4水平神经根性神经源性损害6例,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3例,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3例。神经传导检测运动诱发波幅减低或引不出22例,感觉神经波幅减低或引不出4例。双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26例;60例患者中H反射异常35例,异常率58.3%。结论:肌电图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症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探讨无诱因足趾背伸功能障碍的病因及电生理检查对其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无明显诱因致足趾背伸无力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内容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尺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腓总神经、胫神经、尺神经支配肌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结果:100例中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17例,30例神经根受腰椎间盘压迫,4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7例PMP22基因重复所致的CMT-1A型(HNPP),1例髂腹股沟处肿块卡压致高位坐骨神经损伤,1例脑部肿瘤患者。电生理检查所得结果阳性率为9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为无明确诱因引起的足趾背伸无力患者提供客观的指标,对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传导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 ,通常通过症状、体征和肌电图检查进行诊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测定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的传导时间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精确定位的电生理方面的客观指标。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查对象腓总神经损伤组 :选择 1997年 4月~ 2 0 0 1年 5月就诊 ,并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的 2 5例患者 ,男 2 4例 ,女 1例。年龄12~ 5 0岁 ,平均 34 5岁。临床表现为足背伸无力伴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检查 :可见胫前肌、腓骨长肌等腓总神经支配肌肌力减弱 ,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不全受损。有明确病史的 12例 ,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5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EMG)分析,分析其在诊断FS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的15例FSHD患者,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双侧口轮匝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下肌、胫骨前肌进行针刺EMG测定,观察插入电位、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UP)及早募集情况、重收缩主动募集情况;对患者面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MNCS),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进行感觉神经传导测定(SNCS),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果: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MNCS表现为CMAP幅低,SNCS无异常。结论:肌电图为面肩肱型肌肉瘫痪无力患者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明确区分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并可以判别肌源性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0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企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检测神经包括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检测肌肉为第一骨间肌、拇短展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肋间内外肌。观察电生理参数: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及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及大力募集情况。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8例,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3例,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6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慢4例,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例,针肌电图可见神经原性损害4例,神经原性与肌原性混合损害2例。结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具有多样性,重症患者早期及多次电生理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动态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二硫化碳(CS2)是亲神经毒物,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长期接触低浓度CS2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病或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对90例CS2中毒患者进行神经传导电生理检测以探讨其周围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末端运动传导潜伏期(DML) 、神经末端复合肌动作电位波幅植(dCMAPA)、感觉传导速度( SCV)、感觉动作电位波幅值(SNAPA)、 F波传导速度(F CV)、 F波出现率等.结果: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异常率分别为52%、48%、44%、41%.上下肢未见明显差别.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31%,F波异常率为24%,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13%、只检出感觉神经异常者仅7%.不同神经传导检测各项目异常率分别为DML 30%、dCMAPA 9%、SCV 13%、SNAPA 13%、F CV 10% 及F波出现率19%.结论:CS2引起的中毒性神经病以运动神经远端轴索损害为主,少数会有感觉神经的异常.电生理损害主要为DML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图,神经电图对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对25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查。结果:68块被检肌肉30块(44.1%)出现自发电位;106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53条(50%)减慢,60条(56.6%)动作电位波幅降低;71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34条(47.8%)减慢,56条(78.8%)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结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肌电、神经电图改变均为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髓鞘和轴索同时受损,并以轴索受损为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损程度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时间蹲位致腓总神经损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陈某,男,19岁;因左下肢无力、跛行半月余,于1999年5月14日来院就诊。患者系驻地某炮师新兵入伍战士,因兵种的需要,每天训练时需长时间蹲位操作。训练后常觉左下肢麻木,近半月来症状明显加重,并无力,呈跛行,不能坚持训练,遂来院就诊。体查:一般情况可,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左下肢跛行,左足下垂,足背屈不能。神经肌电图检查:左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及足背踝关节处刺激,于趾短伸肌上记录,其运动传导速度为378ms[相应右(健)侧为50ms],两刺激点在趾短伸肌处收集到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mV[右(健)侧为19mV],与健侧相比较运动传导…  相似文献   

10.
腓总神经损伤是下肢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因为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最表浅,很容易受到外力而致伤。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下垂,有些患者可伴有小腿外侧和足背侧皮肤感觉异常。结合外伤病史(小腿局部锐器伤或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方法:对7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并与18例年龄相匹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K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动作电位波幅与A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71.43%);两组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传导速度、F波出现率及H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D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低于ALS组(P<0.05),而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高于ALS组(P<0.05)。两组的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但KD组出现进行性的神经源性损害比例要低于ALS组。结论:与ALS比较,KD的肌电图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神经传导以感觉神经轴索损害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在解剖一例男性尸体的左侧小腿时见:腓浅神经在腓骨小头下方与腓深神经分开后立即分为两条。一条走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称为前支),在距腓骨小头11.5cm 处出肌间隔走行于深筋膜深面,在腓骨小头远侧16.7cm 处浅出深筋膜进入皮下,经踝关节前方,胫骨前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浅面进入足背;其伴行血管在距腓骨小头9.3cm 处起源于胫前血管,动脉外径1.3mm,伴行静脉两条,其外径分别为1.0和0.6mm;在距腓骨小  相似文献   

13.
田东  张航  韩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18(4):201-203,232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临床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前臂正中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检查资料,分析其电生理阳性指标.其中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syndrome,CTS)75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AINS) 12例,旋前园肌综合征(pronator teres syndrome,PTS)10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recurrent median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RMNES)3例.结果:肌电图检测发现CTS患者正中神经腕部潜伏期延长,腕部以下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AIN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功能正常,拇短展肌EMG正常,前骨间神经支配肌有自发电位或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TS患者正中神经支配肘下肌有自发电位,前臂NCV减慢,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干动作电位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综合症仅拇短展肌有异常电位,掌部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肌电图技术在诊断和鉴别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疾病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先证者(Ⅱ3) 女,34岁,汉族.因"双下肢僵硬无力伴进行性加重20余年"就诊.查体:神清,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近端肌力正常,握力差,双侧大小鱼际肌、骨间背侧肌萎缩,呈"爪形手"(图1);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近端肌力Ⅳ级,双足背屈力弱,双侧小腿肌肉萎缩,行走时呈剪刀样步态,无足下垂;感觉系统无明显异常;双上肢腱反射2+,双下肢腱反射3+,双侧巴氏征阳性;共济运动正常,二便功能正常,身材矮小.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左侧正中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分别为45.4 m/s、27.0m/s),左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14.3 ms),左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分别为1.32 mV、3.8 mV、0.027mV、0.12 mV);左侧正中神经浅支、尺神经浅支、腓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分别为48.5 m/s、41.5 m/s、31.3m/s),左侧尺浅支、腓浅神经感觉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分别为6.0 μV、4.0 μV);左侧腓肠肌检肌有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左第1骨间背侧肌检肌有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进行神经电生理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查血磷酸肌酸激酶及取一侧腓肠肌或胫前肌进行活检。对每个患者检查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一侧下肢的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两条以上的神经F波测定;至少4块以上的肌肉肌电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以腓肠肌或胫前肌萎缩明显,四肢反射减弱或未引出。血清肌酸激酶在1200~7500U/L。神经电生理检查MCV、CMAP、SCV、SNAP均属正常范围,EMG呈明显的肌源性损害表现。肌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活跃;伴肌间脂肪增生、浸润,血管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符合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结论: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结合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表现、肌酶学、肌肉病理学改变及肌肉肌电图检查可确诊。神经电生理可帮助鉴别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腓骨肌萎缩症、脊肌萎缩症;肌肉病理学可帮助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炎性肌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本院140例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的患者,分别统计其上下肢运动、感觉神经的末端潜伏期、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的异常率,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特点。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表现上无论上下肢的感觉或运动神经均以波幅下降即轴索受损多见,并且以下肢为著,神经传导速度测量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存在及其分布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5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上肢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下肢髂腰肌、股直肌、胫前肌肌电图表现。诊断肌源性损害的标准为平均运动单位时限低于正常时限的20%以上。结果:血清肌酶增高者42例。肌源性损害表现:三角肌20例,异常率为40%;肱二头肌22例,异常率为44%;第一骨间肌0例;拇短展肌1例,异常率为2%;胫前肌5例,异常率为10%;股直肌12例,异常率为76%;髂腰肌25例,异常率为50%。未见神经源性损害病例。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常出现血清肌酶增高并伴有肌肉损害表现,肌电图检查有助于临床判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是否合并存在肌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NCS)的特点。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48例,在补钾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肌电图NCS检查,观察其治疗前后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MCS)、感觉神经传导(SCS)、F波及血钾水平。结果:48例患者在接受补钾治疗前、后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及F波均正常,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电位波幅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与双下肢无力组组内比较,下肢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增高率均比上肢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较双下肢无力组上肢CMAP波幅增高率更高(P0.05),而下肢CMAP波幅增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无力组血钾水平较双下肢无力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电图运动电位波幅降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仅表现为下肢无力的患者,其上肢也存在肌电图运动电位波幅的降低。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下肢肌运动电位波幅降低的程度大于上肢肌。肌无力症状与血钾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