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采用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阶段评价量表进行偏瘫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就诊时间分成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联合早期针灸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及Barthel自理能力指数(BI)变化差异,记录其肌力分级及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分级情况。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BI评分均较干预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则较干预前明显提升(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肌力分级优良率及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分级优良率分别为72.3%和7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和55.4%(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予以早期针灸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对提高其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采用针灸联合镜像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施针灸、镜像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给予针灸与镜像疗法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头穴留针配合镜像疗法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同时,镜像组50例采用镜像疗法干预,联合组50例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头穴留针方法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下肢肌力(Lovett分级法)、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步态功能[Tinetti步态评测表(Tinetti)]、肢体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镜像组的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Lovett分级法肌力百分比、BBS评分、FMA评分、FAC分级≥3级比例、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得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8):1071-1072
目的:探讨针灸与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连续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在此基础上加对患者进行5周的运动想象治疗,对比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简易Fug-Meye肢体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除了对其按照常规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外,结合运用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石新燕  李小生 《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增加针灸治疗。通过Barthel指数、FAC下肢行走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等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Barthel指数、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加,但是治疗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痉挛恢复更加明显。结论: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同时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处于BrunnstromⅠ-Ⅱ期的患者,采用立体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处于BrunnstromⅠ-Ⅱ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与运动想象组各30例,两组均依据软瘫期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电针治疗。运动想象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4周后,根据Brunnstrom分期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各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运动想象组有效率为7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运动想象组上述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脑卒中软瘫期立体康复中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练习,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摆动平均速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强制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2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常规平衡训练20min,两组治疗均为每周6天,每天1次,共4周,治疗前后通过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FAC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定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20例随机分为3组,综合针组107例用十二屏风法联合康复治疗,头针组107例用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106例仅康复治疗。结果:3组FMA评分、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针组与头针组、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组FAC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针组跛行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增效作用,综合针灸相较于头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康复治疗,治疗组行肌肉运动点温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膝部、髋部屈伸肌肌力、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MI)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步频等步态分析指标,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及Hmax/Mmax比值等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及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SKE)、前屈(SKF)及髋关节后伸(SHE)、前屈(SHF)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及患侧步长、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高于对照组,Hmax/Mmax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肌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的变化。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予以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61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镜像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于治疗前和3、5、8周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A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在3周末显著高于B组(P0.05),A组FTHUE-HK评分在3、5周末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镜像疗法结合作业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短期内的上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下肢肌张力分级为0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