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测定19个不同产地秦艽等龙胆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碱解扩散法和碳酸氢钠法分析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龙胆苦苷含量在秦艽等龙胆属植物种间及种内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和速效磷的百分含量成正相关,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百分含量成正相关,与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百分含量成负相关;秦艽、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pH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各种之间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引种栽培时要充分考虑种质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不同种龙胆苦苷积累的土壤条件是培育优良秦艽原植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药材质量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药材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甘肃10个产地黄管秦艽为研究对象,测定龙胆苦苷、总环烯醚萜苷类、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构建黄管秦艽质量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 10个不同产地黄管秦艽样品的相对关联度在0.394~0.652之间。其中相对关联度0.50的样品有6个产地,其样品质量评价较高,其余产地药材质量评价较低(相对关联度0.50)。卓尼县柳林乡观景台产地黄管秦艽的指标相对关联度最大(0.652),质量评价最优;漳县三岔镇狼王沟产地黄管秦艽的指标相对关联度最小(0.394),质量评价最差。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模型可应用于黄管秦艽药材的质量评价,本研究结果可为黄管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龙胆属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龙胆与秦艽最为重要,这两种同属多基源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相似,但存在一定区别,化学成分的差异必将导致药理作用的不同。种质是影响药材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龙胆与秦艽药材的资源分布、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从化学成分来说,獐芽菜苦苷和獐芽菜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差异成分为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龙胆类药材龙胆苦苷含量较高,秦艽药材马钱苷酸含量较高。龙胆中条叶龙胆的龙胆苦苷含量最高,比秦艽高25%~70%,三花龙胆和滇龙胆含量较低;大叶秦艽和粗茎秦艽马钱苷酸的含量较高,小秦艽含量最低。从药理作用来说,龙胆主要药理作用为保肝;秦艽抗炎作用显著好于龙胆,但镇痛作用较龙胆差。龙胆和秦艽药理作用基本相同,药效作用存在差异。龙胆四种基原中条叶龙胆质量较佳,秦艽四种基原中大叶秦艽和粗茎秦艽品质较佳,而三花龙胆、滇龙胆及麻花秦艽、小秦艽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产地5批合欢花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不同产地气候、地理环境对合欢花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测定其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苷的含量。结果:5批不同产地合欢花药材水分含量范围为12.65%~14.04%;总灰分含量范围为5.28%~6.79%;酸不溶性灰分范围为2.12%~2.86%;乙醇浸出物含量范围为(热浸法)27.86%~29.20%;槲皮苷含量范围为0.80%~1.2%。结论:不同产地的气候类型、地理环境等对合欢花中的槲皮苷含量有明显影响,测定结果为合欢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甘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秦艽类药材中活性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3: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结果 龙胆苦苷在1.7352~17.352 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06%(RSD=2.5%).结论 甘肃产秦艽类药材中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甘肃不同地区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52-5.2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3%,n=5)。结论:甘肃不同地区秦艽龙胆苦苷的含量有差异,但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栽培秦艽龙胆苦苷含量高于野生秦艽,为人工栽培秦艽、保护秦艽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方法:应用<中国药典>及其附录规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解读蒙花苷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成分的相关信息.杂质含量0.5%~12.7%,总灰分6.56%~9.20%,酸不溶灰分0.44%~3.17%,水分10.1%~14.6%,醚溶性浸出物1.16%~2.12%.蒙花苷含量0.06%~3.55%.结论: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水分、醚溶性漫出物差异不大,薄层色谱、杂质、总灰分、酸不溶灰分、蒙花苷含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杂质检查和蒙花苷含量,差异悬殊,入药前需要严格控制.蒙花苷的含量高低似有一定的地缘性,以江苏产野菊花的舍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常规检查和浸出物测定、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对20余批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检查及浸出物测定,同时进行了龙胆苦苷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研究,将龙胆和坚龙胆药材和饮片的龙胆苦苷含量限度分列。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河南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质量。方法《中国药典》法测定山茱萸药材的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马钱素和莫若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的水分、酸不溶性灰分部分样品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灰分和马钱素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的质量不同,所购河南市售样品除水分、灰分外,基本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玲  张西玲  郭玫  林丽  杨韬 《中药材》2006,29(5):437-439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性状、显微特征具差异,但均含有龙胆苦苷活性成分,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栽培地区对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具有影响,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产8种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潇  陈兴国  胡之德 《中药材》2003,26(2):85-86
目的:测定甘肃产秦艽类药材活性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94μg-4.7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3%)。结论:所测8种样品中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秦艽含量测定项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0℃,测定不同产地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龙胆苦苷在0.002 15~0.107 5 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2.32%。结论:该方法快捷、简便、重复性好,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不同产地龙胆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发汗与否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中五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秦艽产地加工中的干燥方法优化,提高秦艽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五种成分的含量,乙腈-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8nm。结果 发汗后干燥的药材中马钱苷酸(I_1)、龙胆苦苷(I_4)与五种成分总含量极显著低于不发汗直接干燥的药材,6'-O-β-葡萄糖基龙胆苦苷(I_2)显著高于直接干燥的药材,而獐牙菜苦苷(I_3)、獐牙菜苷(I_5)含量与不发汗相比无显著差异。烘干、晒干和阴干三种干燥方式中,阴干最有利于I4以及五种成分总含量的保留。烘干有利于I1的保留,晒干相对不利于主要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 秦艽药材产地加工应该不必发汗,直接干燥。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阴干和烘干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5)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材哈排斯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引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对10批药材进行了对水分测定、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水、醇浸出物进行测定,显微、薄层鉴别法进行鉴别,并采用HPLC测定龙胆苦苷含量。结果:明确了哈排斯的基原,对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哈排斯的薄层、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制定了标准规定。龙胆苦苷HPLC含量测定时进样量在0.076~0.338μg(r=0.9996,n=5)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4%(n=6),RSD值为1.64%。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哈排斯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为有效控制维吾尔药材哈排斯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 方法 采用 HPLC 测定了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样品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异甘草素等 6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考察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 结果 鸡血藤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所测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间存在差异,指标成分以表儿茶素、异甘草素含量较高。 结论 本实验为鸡血藤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秦艽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秦艽种植与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秦艽主产区陕西、甘肃、宁夏3省20批次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收集产地的气候因子,应用SPSS软件对不同产地秦艽有效成分含量和气候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CA分析,典型相关性分析,寻找和揭示影响秦艽品质的气候因子。结果:20批样品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总含量都高于药典限度,其中陕西凤县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品质较好;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与温度、气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马钱苷酸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獐牙菜苦苷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降水量、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獐牙菜苷与气候因子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陕西产秦艽品质较好,优于甘肃和宁夏产的秦艽,其中陕西凤县产的秦艽质量最佳。秦艽的质量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气压和降水量是影响秦艽品质重要的气候因子。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气压越高、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秦艽化学成分的积累,促进活性成分含量富集。该研究为不同产地秦艽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秦艽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分和保障秦艽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西藏产长柄秦艽Gentiana waltonii中指征性成分龙胆苦苷、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分析其与海拔的关系,为开发秦艽替代性资源,发展中藏药产业提供依据.方法 Alltech C18 (250 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0.5%乙酸水溶液(25:7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马钱子酸和獐牙菜苦苷),246 nm(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进样量:10μL,按外标法计算.结果 西藏不同产地长柄秦艽中均能检测到秦艽中的指征性成分,其中龙胆苦苷的量在4种组分中最高,马钱酸次之,獐牙菜苦苷最低.不同地区长柄秦艽中龙胆苦苷的量均高于或接近<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4种指征性成分的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随海拔升高活性成分呈钟状变化,其中海拔4 00n m左右地区的长柄秦艽品质最优.结论 西藏产长柄秦艽含有秦艽所具有的4种指征性成分,可以作为中藏药秦艽的替代性开发资源,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区域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杨慧玲  司庆文  侯勤正  刘建全  周党卫 《中草药》2010,41(10):1720-1722
目的测定西藏产长柄秦艽Gentiana waltonii中指征性成分龙胆苦苷、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分析其与海拔的关系,为开发秦艽替代性资源,发展中藏药产业提供依据。方法 Alltech(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水溶液(25∶7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马钱子酸和獐牙菜苦苷)、246 nm(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进样量:10μL,按外标法计算。结果西藏不同产地长柄秦艽中均能检测到秦艽中的指征性成分,其中龙胆苦苷的量在4种组分中最高,马钱酸次之,獐牙菜苦苷最低。不同地区长柄秦艽中龙胆苦苷的量均高于或接近《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4种指征性成分的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随海拔升高活性成分呈钟状变化。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地区的长柄秦艽品质最优。结论西藏产长柄秦艽含有秦艽所具有的4种指征性成分,可以作为中藏药秦艽的替代性开发资源,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区域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Wu YH  Di W  Cui ZJ  Li YF  Liu LS 《中药材》2011,34(4):517-519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的质量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龙胆苦苷含量测定,利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秦艽的性状、显微特征具有差异,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湟中种群(K)>环县种群(J)>子午岭种群(H)。结论:对不同地区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有效成分含量和遗传水平的顺序,为保护野生品种、确保引种栽培秦艽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靶向轮廓分析核磁定量法(TP-q HNMR)同时测定秦艽、麻花艽、粗茎秦艽、小秦艽4种秦艽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的含量。方法:采集龙胆苦苷、马钱苷酸标准核磁共振氢谱,采用Chenomx NMR suit自建龙胆苦苷与马钱苷酸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库;秦艽药材采用甲醇超声法提取,提取液吹干以氘代甲醇复溶,同等条件下于记录核磁共振氢谱;基于Chenomx对谱图进行预处理与靶向轮廓分析定量;并采用HPLC-UV法验证TP-q HNMR法测定结果。结果:基于Chenomx的TP-q HNMR法测定秦艽中龙胆苦苷与马钱苷酸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与HPLC-UV法无显著差异。所考察的4种秦艽中龙胆苦苷与马钱苷酸含量高低依次为:粗茎秦艽秦艽麻花艽小秦艽。结论:所建立的TP-q HNMR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秦艽的质量控制,促进了核磁定量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