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哮喘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主要从肺与大肠的经络、脏腑、先后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肺与大肠的经络相关是通路基础,肺与大肠的阴阳五行关系是哲学基础,肺与大肠的生理相合和病理传变是发病基础和条件.临床发现哮喘、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多为过敏体质患者,往往对寒邪(冷风、冷饮)敏感,受情志影响较大,且在疾病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2.
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分析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希望能够追源溯流,从根本上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从阴阳学说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表里以及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本文通过肺肠在功能、经脉、菌群微生态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进而探讨与IBS的内在关系,结合名师从肺论治IBS临床经验:采用经方加味,从宣肺、泻肺、补肺等方面论治肠病,为中医临床从肺论治肠病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及思路,以供学之。  相似文献   

4.
应用蛋白质组学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季幸姝  周福生  侯丽颖 《中医杂志》2008,49(12):1065-1067
既往研究认为,中医的"肺和大肠"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的肺与肠道相吻合,肺与大肠存在某种物质及功能的联系,但其生理及病理的功能关系上存在模糊性.期待从蛋白质角度阐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深化对肺与大肠之间表里、升降等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脾肾等五脏功能失常。中医学"大肠燥化"不仅是大肠功能的主要体现,也涉及到肺脾等功能体现。"大肠燥化"功能在人体内的正常发挥与否与便秘或泄泻也有关系。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调控肠道水分吸收与中医理论的"大肠燥化"在大肠传输正常的情况下对水分吸收过度或减弱等作用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诊治"大肠燥化"异常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时也要涉及到肺脾。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阐述了肺部感染所致ALI/ARDS的常见中医病因,指出肺失宣降是本病的病机基础,热毒、气闭、痰热、瘀血、水饮等为重要病理因素。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合理应用通利大肠之法,将有助于改善ALI/ARDS邪热壅肺、肺失宣降的病理状态,减轻ALI/ARDS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肺与大肠在"津液"代谢方面密切相关。"肺"与"大肠"表里机制的实质研究中,黏液在肺病和肠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肺及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结肠)黏液分泌特性的差异研究逐渐深入,而这恰好与中医"肺"与"大肠"表里之"津液相求"不谋而合。通过比较肺与肠道在杯状细胞、黏蛋白、水通道蛋白和黏液屏障方面的差异,从"津液相求"角度,更好地诠释"肺"与"大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邱丽  李国峰 《吉林中医药》2022,42(2):146-149
"肺与大肠相表里"出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及文献研究表明UC可导致肺部损伤.同时,肺部损伤又可加重UC病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翻阅大量中医古籍及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论述UC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肠病及肺、肺病及肠、肺肠合病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并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微生物、黏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方面尝试阐述肺-肠轴在U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UC与肺部损伤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治疗新方法提供新思路,并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肠道菌群与肾脏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紊乱诱导IgA肾病显示以肠道菌群失调为枢纽的"肺-肾-大肠"传导轴与Ig A肾病关系极为密切。研究发现,肺肠疾病通过干扰"肺-肾-大肠"传导途径从而对肾脏病产生负向调控作用,补肺、清肠及调菌等法或可成为治疗IgA肾病的新靶点。本文基于肠道菌群分析"肺-肾-大肠"轴与IgA肾病的相关性,梳理补益肺气、通腑清肠类中药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护肾脏免疫应激等方面的应用,可为治疗Ig A肾病提供肺、肾、大肠脏腑互通互用的分子生物学靶向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肺合大肠"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西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从经络、生理、病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肺合大肠"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肺与大肠之间存在许多内在联系,论证了"肺合大肠"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医籍、现代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肺与大肠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肠病治肺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宣发肃降,促进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宣发肃降。基于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气机升降、水液代谢、水谷传导的关系,故可以从肺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14.
王媚瑜  熊旭东 《光明中医》2016,(11):1635-16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将通腑法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疗效明显。作者查阅文献,从理论基础、临床运用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此理论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肠道屏蔽功能在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基本情况和临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指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等多方而相互影响,互为补充。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气的肃降,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病变。虽然,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理"的间接、直接研究未能找到或未完全发现两者之间的物质联系,但能从肺与大肠的病理表现上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确性,可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王玉民 《河北中医》2012,34(6):942-945
脏腑表里相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黄帝内经》至近代医家的多种论著,不论是经络学说还是脏腑学说都强调了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代表性内容.《灵枢·本输》载“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指出肺与大肠关系.“六腑以通为用”,依据上述理论和病机转化特性,以“通”立法建立的系列治疗方法在肺肠相关性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应用广泛,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等.需要指出的是“通”并不完全等同于通腑泻下,其他如宣肺、降气、泻热、化痰、补气、养阴、行气等皆可随证用之.正如《医学传真》所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中医脏腑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指导思想,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模型,分别选取二个不同时间点(第8天、第16天)观察不同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理实质。方法:两批健康雌性SD大鼠,体质量110~120 g,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和大肠中CGRP、i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观察肺与大肠在神经肽相关物质方面的相关性。结果:8天和16天时5组之间大鼠肺与肠道的CGRP、iNOS、SP和VIP的含量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法证明肺与大肠在神经肽物质CGRP、iNOS、SP和VIP中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在IBS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中医病机与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密不可分,病位集中在肝、肺、大肠,肝肺与大肠之间的互动联系与现代医学中的脑肠互动学说异曲同工。此文通过分析脑肠互动学说解释从肝肺论治IBS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IBS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